教学中AI技术的渗入与创新
◇虞新海 (安徽:金寨县仙花实验学校)
〔摘 要〕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进步,其在教育领域的运用越发广泛。本文聚焦于探讨 AI 技术在
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的融合及创新实践,深入剖析 AI 技术的特质与优势,并紧密结合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
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特性,详细阐述了 AI 技术在该课程中的应用实例。同时,对实践所取得的成效展开评
估与反思。研究成果显示,AI 技术的融入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培育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实践
能力,为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变革与发展开辟了全新的路径和方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与机遇。
〔关键词〕 AI 技术;信息科技;渗入;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5) 06 130-132
在当今时代,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迅猛,
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备受瞩目。小学信息科技
课程作为培育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关键渠道,正
迎来与 AI 技术融合创新的契机与挑战。把 AI
技术引入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无疑是一次大胆且
有益的尝试。它既能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
多彩,教学方法推陈出新,又能够精准地契合学
生的个性化学习诉求,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
素养。
一、AI 技术的特点与优势
(一)智能化
AI 技术展现出了非凡的智能化水准,它能
精妙地模拟人类智能,为学生赋予智能辅导与智
能评估等强大功能,全力打造个性化学习支持。
对于智能辅导而言,AI 会依据学生的学习进展、
知识的掌握状况以及独特的学习风格,精心量身
定制专属的学习规划。智能评估更是 AI 技术
的关键应用。传统的考试及评估手段通常仅能
展现学生某一特定时刻的学习成绩,然而,AI 评
估系统能够实时追踪学生的学习进程,对其学习
行为、表现和成果展开全方位、动态化的评估。
借由对海量数据的剖析,AI 能精准洞察学生的
长处与短板,为教师呈上详尽的评估报告,助力
教师迅速变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
130
的引导。
(二)交互性
交互性是 AI 技术的一大突出特质。凭借
自然语言处理以及图像识别等先进技术,AI 成
功构建起人机之间自然而顺畅的交互模式,显著
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赋
予学生与智能学习系统自如对话的能力,其交流
过程仿若和老师、同学沟通一般。学生提出疑
问、寻求阐释,系统即刻便能给出精准且清晰的
答复。这种实时的互动交流,既能满足学生的求
知渴望,又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与思维能
力。再者,AI 技术对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
(AR)等交互手段予以支持,为学生营造出沉浸
式的学习氛围。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般探索久远
的历史场景,细致观察微观世界,甚至进行虚拟
实验。如此真实可感的体验,能让学生对知识的
理解更为深刻,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
主动性。
(三)创新性
AI 技术的创新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
思维,有力地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造
力。其一,AI 技术赋予了学生丰富多彩的创新
工具及资源。就像在编程学习领域,学生能够借
助 AI 辅助编程工具,迅速将自己的创意构想化
为现实;而在艺术创作方面,AI 图像生成技术宛
如灵感的源泉与素材的宝库,助力学生冲破传统
创作的藩篱。其二,AI 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
本身就是一次创新之举。它彻底打破了传统教
育在时空上的束缚以及固有的教学模式,为教育
注入了崭新的理念和方法。如此充满创新的氛
围,能够充分唤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造精神,
让他们于学习过程中持续探索新的路径和方式,
从而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AI 技术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的渗入
策略
(一)课程内容整合
在三年级全一册《在线学习与生活》这一信
息科技课程中,巧妙融入 AI 技术的基础知识至
关重要。例如,为学生介绍语音识别的简易概
念,展示其在在线学习工具中的实际应用,让学
生清楚知晓能够凭借语音输入来获取所需信息
和回答问题。同时,要阐释图像识别技术在在线
生活里的关键作用,比如通过识别二维码获取丰
富多彩的信息,以及利用拍照来辨别物体等。
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安排趣味小活动,使学
生能够亲身领略这些技术的神奇魅力。可以让
学生借助语音助手去完成诸如查询天气、设置提
醒之类的简单任务,切实感受语音识别带来的方
便快捷。还能够引导学生用手机扫描各种各样
的二维码,深入探究其中包含的丰富信息,从而
深刻领悟图像识别技术的运行原理。
将 AI 技术与课程内容加以整合,不但能增
添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价值,更能让学生早早接
触前沿科技,充分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好奇与探索
欲望。
(二)教学方法创新
在五年级全一册《身边的算法》课程里,可大
力推行基于项目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模式,引
领学生深入探索 AI 技术的实际应用。以智能
家居项目为例,让学生分组研究算法与 AI 技术
在家居智能化控制中的实现,包括自动调节灯光
亮度、精准控制温度等方面。每个小组首先要清
晰明确项目目标,然后展开需求分析,全面掌握
实现智能家居控制所必需的技术与算法。接下
来,学生通过广泛查阅资料,不断进行实验和尝
试,逐步精心设计并有效落实自己的方案。在此
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引导和协助的角色,充分
激励学生自主思考,鼓励他们大胆创新,积极帮
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
通过此类项目式学习,学生不仅能深刻领会
算法于 AI 中的应用,还能有效提升团队合作能
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而探究式学习
可体现在对特定 AI 应用的研究上,比如引导学
生探究智能导航系统如何依据实时交通信息规
划最佳路线,思考背后的算法及数据处理流程。
(三)教学资源开发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借助在线课程平台和教
育 App 等丰富资源,为四年级全一册《数据与编
码》的学习提供充足素材,助力学生探索 AI 领
域。在线课程平台上,多样的视频教程、互动练
习以及案例分析应有尽有。特别是关于图像数
据编码在 AI 图像识别中作用的讲解,借助生动
动画与实际案例,让学生清晰直观地认识到数据
编码的关键意义。
教育 App 更是趣味十足,通过有趣的小游
戏和实验工具,使学生在玩乐中轻松学习。例如
专门用于练习数据编码和解码的 App,学生完
成游戏任务的同时,就能巩固所学。不仅如此,
开源的 AI 开发工具和数据集也能派上用场,有
兴趣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简
单的模型训练,如使用开源的图像分类数据集,
训练一个简易的图像分类模型,从而亲身感受
AI 技术的开发流程。
三、AI 技术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的创新实
践案例
(一)智能机器人编程
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里,智能机器人编程无
疑是极具吸引力与挑战性的活动。通过引导学
生对机器人进行编程以完成各类任务,能有力地
锤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及动手能力。例如,引入智
能机器人编程课程。起初,给学生讲授基础编程
知识,并介绍机器人硬件,助其知晓机器人工作
原理和编程基本概念。接着,安排一系列从简单
到复杂的任务,像让机器人按特定路线行进、避
开障碍、实现物品搬运等。
在教学时,运用小组合作模式,激励学生一
起探讨解决办法。学生必须剖析任务要求,规划
算法,编写代码,且经过持续的调试与修改,确保
机器人精准执行任务。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但学
会用逻辑思维攻克难题,还提升了动手操作水
平,培育了团队合作精神及解决问题的坚忍
毅力。
比如在“机器人搬运物品”任务中,学生要斟
酌机器人的运动路径、抓取物品的力度与方式,
以及怎样防止和其他物体碰撞。他们历经多次
试验和调整,不断优化程序,最终出色地完成任
务。这种满满的成就感,不仅极大激发了学生对
信息科技的浓厚兴趣,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切领
悟到编程的迷人魅力与重要价值。
(二)图像识别应用
图像识别技术在 AI 领域占据着关键地位,
将其融入小学信息科技课程,能助力学生创作出
既有趣又实用的作品。例如,引领学生借助图像
识别技术打造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起初,为学生
讲解图像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场景,使其
初步知晓这一前沿技术。接着,给予相关编程工
具及教程,助其逐步精通图像采集、特征提取和
模式匹配等核心技术。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创
作,先规划门禁系统的功能与界面,再利用摄像
头采集人脸图像,运用图像识别算法进行识别与
验证。此间,学生需思索如何提升识别的精准度
与效率,以及怎样确保用户隐私和安全。部分小
组通过优化图像采集的角度与光线环境,改善了
图像质量;还有小组改良特征提取算法,提高了
识别的准确性。最终,各小组均顺利完成人脸识
别门禁系统的创作,并予以展示和交流。
经由此次实践活动,学生不但学会了运用图
像识别技术化解实际难题,还培育了创新思维与
设计能力。与此同时,他们对信息安全和隐私保
护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信息素养大幅提高。
(三)自然语言处理实践
自然语言处理作为 AI 技术的关键分支,可
以开展诸如简单的文本分类及情感分析等活动,
对提升学生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大有益处。
在四年级全一册的《数据与编码》课程中,积极引
132
入自然语言处理的实践活动。起初,为学生详尽
阐释自然语言处理的基础概念以及常见应用,如
机器翻译、智能客服等等,以此激发他们的浓厚
兴趣。紧接着,借助简单的实例,助力学生明确
文本分类和情感分析的基本方式。比如,给出一
组电影评论的文本数据,要求学生划分正面与负
面评价两类,并剖析其中的情感倾向。学生在阅
读文本时,需提取关键的词语和语句,运用所学
之法进行分类与分析。在此过程中,他们必须理
解语言的内涵及语境,学会从文本里拣选有用
信息。
为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组织小组
竞赛,让学生依据给定的主题,收集相关文本数
据,展开分类和情感分析,最终展示成果。这般
操作,不但让学生巩固了已学的知识与技能,还
增强了数据收集与处理的能力,培育了竞争意识
与团队合作精神。此外,在自然语言处理的实践
活动里,也可以引导学生思索怎样提升语言表达
的精准性与有效性,以及如何规避语言歧义等问
题。这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规范意识和良好
的沟通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与生活筑牢根基。
四、结语
AI 技术融入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并开展创新
实践,这有着重大意义。它借助合理策略与实践
案例,能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成效,全面提升其
综合素质。不过,在推进这一融合的过程中,面
临诸多挑战,如教师对新技术的掌握程度、教学
资源的适配性等。因此,需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
模式。展望未来,应持续深入探索 AI 技术与小
学信息科技课程的紧密结合,为培育契合时代发
展需求的创新人才筑牢根基,让孩子在科技的助
力下茁壮成长,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胡小龙,徐婧.新课标下培育小学生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
实践探索[J].安徽教育科研,2023(25):65-68.
[2]姚保如.小学生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3(12):155-157.
[3]罗宇航.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AIGC在教师备课中的应用
研究:以小学信息科技备课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
(11):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