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贸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11-4582/F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9972
* 投稿网站
中国经贸
《 中国经贸 》
级别:国家级     分类:经济    周期:半月刊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主办单位: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
国内刊号:CN 11-4582/F
国际刊号:ISSN 1009-9972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cnjingmao@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中国经贸
主      编:王作言
出版周期:半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市
定      价:18.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
社      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中路11号
邮政编码:100176
范文-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中国经贸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

檀会芳1 霍华英2
1.邢台正大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河北邢台 054000
2.邢台现代职业学校,河北邢台 054000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学者们对外贸-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进行了简要的回顾,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对各种观点作了分类和总结,归纳出以下三个要点:方面,经济学家们对外贸易增长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起推动作用、中性作用、阻碍作用三种观点;方面,国内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两次跨越,即从将对外贸易作为整体进行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转向进口、出口分别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以及从一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转向国内单个省区的外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研究方法方面,随着计量经济学等方法的引入和不断发展完善,对于外贸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提出了更加严谨和科学的要求。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研究综述
关于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尝试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做一个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视角。
一、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研究的理论方面
对于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界有三种观点,即分别认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中性和阻碍作用。
(一)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
亚当•斯密(1776)认为,对外贸易能够扩大市场范围,深化劳动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增进国民财富。大卫•李嘉图(1817)区分了经济增长的“进步状态”和“稳定状态”。对外贸易可以延缓利润率的下跌,因而延缓了“稳定状态”的到来。然而,李嘉图忽视了技术和对外贸易的相互影响。在古典经济学家中,约翰•穆勒(1848)最为全面地阐述了对外贸易的增长利益。同时,穆勒也是最早阐述贸易对增长的动态效应的经济学家,这一思想传统在新古典经济学家那里暂时中断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以技术进步内生为特征的新增长理论开始兴盛。其代表人物Romer和Lucas等都肯定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他们认为技术创新和“干中学”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作为这一影响链条的中介环节,创新可能源自消费品的改进(Grossman和Helpman,1991a,1991b),也可能源自中间品的改进(Romer,1990;Grossman和Helpman,1990),还可能产生于熊彼特式的“创造性破坏”过程(Aghion和Howitt,1992)。此外,新增长理论将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纳入增长分析之中。
Harry Bloch等(2004)指出,贸易开放是经济增长的深层次决定因素之一,贸易不但可以直接增加人均收入,而且还可以间接提高经济效率。
(二)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起中性作用
Nurkse(1959)修正了自己的观点,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对后者的意义提出质疑,指出“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引擎”这一命题也许只适用于19世纪英国与新殖民地区的经济发展。R•阿普尔亚德和J•菲尔德(2001)认为,贸易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其发挥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否则就会带来负面效应。
Karvis(1970)指出,“贸易只是经济增长的侍女”,而不是引擎。
20世纪50年代后期,新古典增长理论以Solow-Swan(Solow和Swan,1956)模型为代表,该模型以总量生产函数为基础,考察了储蓄、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随后的增长核算中,Solow(1957)指出,经济增长可以归结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Solow未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技术进步)的源泉进行考察,但却明确指出,对外贸易只能在稳态经济增长率收敛过程中发挥作用(即存在“水平效应”),但却不会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率(即不存在“增长效应”)。
(三)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起阻碍作用
早在1937年,一些结构主义经济学家对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提出质疑。认为从长期而言,对外贸易只会给欠发达国家带来负面影响。拉美经济学家Prebisch(1949)和Singer(1950),提出“中心-外围”论,指出国际政治经济中的依附关系使得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的原因。Myrdal(1956,1957)指出,对外贸易并不能使生产要素获得适当回报,而且,与发达国家的工业相比,欠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仍然比较脆弱。Lewis(1954,1969)指出,在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如果增长的引擎是较发达国家的工业品和欠发达国家的初级产品出口,那么较发达国家的引擎就比欠发达国家的引擎转得略微快一些”,这一论点被称为“牵引增长理论”。Emmanuel(1969)认为,针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贸易普遍存在。Perroux(1978)进一步指出,发展中国家实际上被发达国家控制,其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也就被发达国家所左右。
二、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克斯顿和米切尔计算了从1870-1990年的数据,发现在此期间世界总产出与世界贸易无论是量还是增长率上都存在着稳定的和高度的统计相关。Wacziarg运用57个国家1970-1989年的数据考察贸易开放和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认为,贸易开放通过几个决定性因素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Galina An,Murat F,Iyisu(2004)用1970—1990年8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技术密集型的产品的出口促进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Jung和Marshall(1985)分析了3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1950—1981年实际GDP增长与出口增长的关系,其中5个国家的情况支持ELG假设,l1个存GLE(growth-led export)现象,而有20个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间不存在因果关系;Chow(1987)分析了8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1960—1984年实际制造业出口与实际制造业产出之间的关系,其结论是:墨西哥支持ELG假说,阿根廷不存在因果关系,其他经济体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
(二)进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传统观念倾向于认为,进口作为总需求的抵减项会阻碍一国的经济增长。直到近来,人们才开始意识到,进口通过其生产及溢出效应,可以加速技术扩散过程,进而促进进口国的经济增长。Barro等(1992)研究发现,那些采用典型贸易保护的国家其经济增长都比较缓慢。Jong—wha Lee使用开放经济内生增长模型进行分析,发现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如果外国资本品的使用超过本国资本品,那么其经济增长率也较高。Lawrence和Weinstein研究表明,进口与劳动生产率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omer(1993)、Coe等(1997)、Connolly(2003)考察了机器和设备进口中的溢出效应,验证了进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假设。
(三)中国检验结果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或因果关系也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彭福伟(1999)、张小济(1999)从净出口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净出口与经济增长并非强度相关的结论。赵陵、宋少华和宋泓明(2001)的研究则发现,短期内中国的出口促进了经济增长,但长期内这种效应并不明显。赖明勇等(1998)和尹翔硕等(1997)认为出口贸易对非出口部门乃至整个经济增长推动作用不强。杨全发等(1998)采用巴拉萨和费德等人建立的模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1978-1995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出口增长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的结论。李明武(2004)从新经济增长理论出发,研究得出外贸与经济增长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的结论。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内学者也逐渐将注意力集中于进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佟家栋较早地探讨了进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不同时期进口对经济增长的相关度不同,但总体上,进口增长与经济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杜江和刘用明(2O04)等的研究也证实了这种正相关关系。季涛构建动态模型分析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进口和出口一样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增量因子,进口贸易比货币政策更有效地实现了“低通胀、低失业、高增长”的目标。刘晓鹏(2001)则研究指出,从增长率角度来看,在对外贸易的各方面因素中进口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出口增长的影响却很不显著。许启发和蒋翠侠(2002)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进口与出口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单方向的因果关系,并主张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并重。
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为显著,对我国各省区的进出口贸易对当地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单独分析研究成为必要。
郑晶(2006)利用广东省1987-2002年的宏观经济系列数据,计算出广东省历年对外贸易对当年经济增长具有实际贡献率和拉动度;陈元刚、杨龙、许雄奇(2007)对重庆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分析,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和广义脉冲函数曲线,得出重庆市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的结论;程桂云(2007)利用1979-2004年的年度统计数据,对辽宁省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短期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分析认为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短期上出口和进口分别对辽宁省经济增长起衰减作用和促进作用;张丽华(2008)以湖北省1981-2006年数据为样本,分析了湖北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从长期看,湖北省GDP与出口、进口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从短期看,湖北省进口比出口对GDP增长有更大的促进作用,但其本身也较小。
四、结论
综观上述研究观点,不难发现:关于外贸-增长的理论研究方面主要是基于一些特定假设而提出的,对于特定国家、特定地区,并不一定适用;而相关实证研究方面,学者们注重进出口和各地区经济情况的差异性,将视角由进出口总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转向进口、出口分别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由一国的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转向单个省区的外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这两种转变更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从实证研究方法方面,随着计量分析方法的引入和不断完善,所得到的研究结果也可能与以前的研究产生不一致的结论,这使我们认识到了严谨的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Gujarati,D.N.(1995),Basic Economitrics,McGraw-Hill,Inc
[2]亚当•斯密.(1979),国富论,商务印书馆,北京.
[3]保罗•克鲁格曼.(2008),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
檀会芳:女,1974年4月,汉,河北省邢台市,邢台正大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所长,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