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产业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12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5654
* 投稿网站
中国卫生产业
《 中国卫生产业 》
级别:国家级     分类:医学    周期:旬刊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计划委员会
主办单位: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
国内刊号:CN 11-5121/R
国际刊号:ISSN 1672-5654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wscyzazhi@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
主      编:张文鸣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区:北京市
定      价:20.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
社      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西里金海商富中心402号楼A座502室
邮政编码:100124
范文-我国城乡医疗资源优化方案初探-中国卫生产业

 我国城乡医疗资源优化方案初探

宋同勋1*潘志峰2刘炳利1刘菲1周伟1高德海3
1.山东省胶州市妇幼保健院266300
2.山东省职业病与职业卫生防治研究院250060
3.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药物研究院250060
通讯作者:宋同勋songtongxun9978@163.com 
摘要: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制订分级诊疗的标准和办法,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等手段,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就医制度。建立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便捷转诊通道,县级公立医院要为基层转诊患者提供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便利……力争2015年底实现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的目标。
关键词:城乡;医疗资源;分级诊疗
Abstract: recently,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and other departments jointly issued by the 5 "about to push forward the reform of public hospitals at the county level comprehensive opinion" pointed out that the classification diagnosis standards and method, the integrated use of medical treatment, health care, the means such as price, gradually set up a first option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the classification of medical, two-way referral system of medical treatment. Establishing public hospitals at the county level and convenient referral channel between grassroots health institutions, public hospitals at the county level to priority for grassroots referral patients to see a doctor convenient, priority check and priority in the hospital... Strive to achieve at the end of 2015 to achieve a 90% JiuZhenLv within the county.
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areas; Health care resources;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伴随各项医改工作的深入开展,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房屋、设备等基础设施已有了很大改善,整体服务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区域规划、功能定位、人员资质、技术力量、设备设施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卫生院在网络中的枢纽作用还不够突出,二级医院在工作中的职责履行有待改进,各卫生机构存在基础设施重复投入,发展相对不均衡等诸多问题,医疗卫生发展与居民日益高涨的的“专业化、系统化、精细化、人性化”的服务需求尚有差距。
如何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均衡发展,提高群众健康管理及服务水平,改善居民生活生存质量等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
澳大利亚、美国等西方国家已开展了很多工作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率等方面的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尚无成熟的医疗架构理论、技术可以解决复杂医疗体系下的多重域(多个卫生行政域和多个医疗服务体系并存下的跨医疗机构就医)医疗协同和信息共享交换问题。在这方面,至今国际上没有成功案例, 大多数国家正在实践和探索之中。
目前,国内上海、广州等地也已相继开发了某些数据库软件,对医疗卫生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都具备很好的借鉴性,但因为带有行业性质,所以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内容单一、应用局限等特点。随着医改工作的不断推进和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居民健康意识逐步增强,卫生工作重点已从疾病管理延伸到健康管理,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大力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率,这种做法也符合卫生经济学要求,建设健康管理与疾病管理有效衔接的流程化管理机制,符合卫生发展的总体要求。
二、依托信息技术 整合医疗资源
我国要建设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系统必须充分考虑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真研究,仔细谋划,扎实推进。建立一个公益性的界于患者与医疗机构之间的第三方健康管理服务机构,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有效联通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并为之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精细化、人性化的服务,对提升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依托数字化诊疗技术,建成卫生室-卫生院-二级医院-三甲医院互动的远程会诊网络,构建以三甲医院为顶端,二级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协作机制,是实现镇村医疗机构与中心城市大医院的规范协作、提升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率、改善群众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水平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市镇村一体化管理平台,建立新型数字医疗服务模式和业务流程,在此基础上,全面优化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医疗协同共享平台,实现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共享,有效控制和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高疾病防治能力。区域协同超越医院范围,包括所有参与健康服务的单位,所有机构联合为患者提供连续、不间断的无缝服务,具有重要的卫生经济学意义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辖区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信息互通互用,提升卫生综合服务能力。以探索构建高效、规范、持续的“数字化医疗服务平台”为抓手,充分整合各级各类专家、设备资源,建立健全以三甲医院为顶端,县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完善的分级诊疗机制,完善科学、系统、规范的群众健康管理服务机制。
三、我国城乡医疗资源优化方案探讨
1、医疗协同平台建设
(1)远程会诊
通过远程会诊使患者方便地在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在保证正确诊断的情况下,减少了患者就医费用和时间。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实现各级医疗机构的资源共享与互动,患者诊疗信息在各医疗机构之间进行传输和共享,同时将二级、三级医院专家资源延伸到基层卫生室、卫生院。
(2)绿色转诊
完善分级诊疗,通过规范的转诊实现各医疗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建立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畅通的双向转诊机制,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有序医疗卫生服务格局。建立科学的疾病分级管理制度,各级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服务职能,根据患者诊疗需求确定实现病源在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的有序分流。
(3)实时健康监测
通过先进便捷的健康监测设备,将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信息实时传输到服务系统,信息在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共享,随时掌握患者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健康干预,提高疾病防治能力。
(4)资源共享
统筹协调区域医疗资源的四大基本要素,即医护人员、医院硬件、医疗技术和医学信息。从科学配置资源的顶层设计和规划角度出发,构建区域内各级各类医院间长期、稳定的协作、合作平台,实现各医院之间在医院管理和医疗诊治信息等方面更直接的交流和全方位的协作。充分发挥设备和专家资源优势,拓展服务范畴,提高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2、疾病防治技术
(1)潜在人群预防
主要是对非患病人群进行危险因素干预,目的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各级医疗机构根据其职责职能承担相应的服务工作,突出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2)患病人群防治
针对患病人群协同医疗服务首先是临床服务的协同,包括诊断、治疗、预防、健康教育,以及后期随访等。
3、职能分级
(1)卫生室
通过开展患者教育、定期体检随访等方式,提高人群的疾病知晓率,加强用药指导,及时筛检出患者。通过专家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以及上门宣教等形式,使普通民众和患者掌握疾病防治知识。还负责患者的出院随访、健康状况监测等工作,实时将患者健康信息更新到健康档案系统,实现健康信息的动态管理。
(2)卫生院
负责疾病初步诊断及治疗,指导卫生室对居民进行疾病防治和健康干预等工作。负责接诊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给予对症治疗。遇疑难病例根据病情邀请二级医院或三级医院专家给予会诊,确需转诊者直接转诊。
(3)二级医院
指导卫生院对接诊患者的诊疗,接收镇卫生院通过绿色通道转诊的病例。重点治疗急性重症疾病或在基层医疗机构治疗疗效欠佳或依从性较差、病情不稳定等各类型患者。病情危重者请三级医院专家进行会诊,专家提出转诊或留治建议,给予相应处置,病情稳定后转回社区。
(4)三甲医院
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专家资源支持,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合理的诊疗方案,接收诊治二级医院及基层卫生院(室)转诊的重症患者,及时提供危症急救等服务。病情好转或恢复期安排患者转回社区进行康复治疗。
四、小结
当前,居民健康意识逐步增强,尤其是慢病患者对个人健康的综合性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完善居民健康的动态管理机制,将健康管理与疾病管理进行无缝衔接是满足居民健康需求的有效途径。此项工作覆盖面广,涉及学科宽泛,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强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并通过健康管理、疾病诊疗和随访等建立起完整的数据资料,对于群众患病的诊疗预后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全面提高群众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有效解决医疗资源共享程度低和配置不合理等现状,完善疾病的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机制,完成各类疾病的集约式、流程化管理,节约医疗成本,实现群众健康的规范高效管理,具有深远的卫生经济学意义和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文贤,李蕾,王霞,毛萌,臧文斌.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几点思考[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S1)
[2]毛瑛,张仁吉,王美娟,张明骏,张阳.  卫生筹资公平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陕西省B市为例[J].中国卫生经济.2011(11)
[3]高峰,王子彪,陈玉奇.辽宁省村医现状调研报告[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04)
[4]宋瑞霖,张正光.对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面临挑战的深层思考[J]. 中国新药杂志.2011(21)
[5]周良荣,陈礼平,文红敏,颜文健.  国内外健康公平研究现状分析[J]. 卫生经济研究.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