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化与旅游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41-1474/K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7-4906
* 投稿网站
中原文化与旅游
《 中原文化与旅游 》
级别:     分类:文化    周期:半月刊
主管单位:河南省文化厅
主办单位:河南省文化厅
国内刊号:CN41-1474/K
国际刊号:ISSN2097-4906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2880067980@qq.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中原文化与旅游
主      编:赵红都
出版周期:半月刊
出版地区:河南省郑州市
定      价:25.00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龙源
社      址:郑州市人民路11号
邮政编码:
范文-大黄山背景下文旅专业群矩阵构建与融合路径研究-中原文化与旅游

 人物塑造在戏曲表演形式中的核心艺术展现分析

王银辉(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豫剧团)
摘要:本文聚焦于戏曲表演相关领域,详细探究人物塑造在戏曲表演中的核心艺术展现,以豫剧表演为例,
阐述人物塑造作为表演灵魂的关键意义,以及在增进艺术感染力、展现文化底蕴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着重探讨
戏曲表演中人物塑造的具体方法,包括深入生活体验角色情感、准确分析角色特性以及灵活运用表演技巧等。从
角色分类、唱腔韵味、身段造型、表情变化、服饰样式等层面,综合解读豫剧表演中人物塑造的核心艺术表达样
式。同时,研究人物塑造在豫剧表演中的创新发展路径,涉及传统与现代相融汇、跨文化合作以及技术革新等方
面,为戏曲表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戏曲表演;人物塑造;价值分析;艺术展现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戏曲,蕴含丰富的历
史、文化与情感内涵。在戏曲表演的诸多构成要素中,
人物塑造占据核心地位,成为观众与戏曲艺术世界相
连接的桥梁。作为我国重要戏曲剧种之一的豫剧,以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为戏曲表演中
人物塑造的艺术展现提供了典型范例。深入探究人物
塑造在豫剧表演及整个戏曲表演形式中的方法、艺术
呈现与作用,对于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以及提升戏曲
表演的艺术品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人物塑造在豫剧表演中的核心作用
(一)人物塑造是豫剧表演的灵魂
豫剧表演通过演员对角色的演绎,将一个个鲜活
逼真的人物形象呈现在舞台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戏
曲故事的核心载体,推动着剧情有序发展。演员通过
精准剖析角色的内心世界,用表演形式将角色的性格、
情感、欲望等展现出来,为角色赋予生命的灵动。例
如,在豫剧经典大戏《花木兰》中,演员凭借细腻入
微的表演,诠释了花木兰代父出征的勇敢与坚韧,同
时完美演绎了女性的柔和、细腻等多样性格特质,使
花木兰这一角色在观众心中树立起鲜明形象。如果人
物塑造不成功,豫剧表演就会像缺失灵魂的空壳,难
以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无法展现戏曲艺术的魅力[1]。
(二)人物塑造提升豫剧表演的艺术感染力
成功的人物塑造可以极大地提升豫剧表演的艺术
感染力。当演员对角色的性格特点及情感脉络进行精
准把握,通过唱腔、身段、表情等表演途径将角色鲜
活展现时,可以令观众仿佛置身情境之中,品味到角
色的苦乐喜怒,进而激发深层次的情感共鸣。以豫剧
《秦雪梅吊孝》为例,演员在表演秦雪梅对商林吊唁
110
情节时,依靠如咽如泣的唱腔、哀伤欲绝的神态和细
致的身段动作,将秦雪梅的悲伤、绝望以及对爱情忠
贞的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令观众情绪波动,深刻体
会到戏曲表演独具的艺术感染力。
(三)人物塑造展现豫剧表演的文化底蕴
作为中原文化的重要代表,豫剧表演中的人物塑
造饱含着多元的文化内涵。每一个角色都承载着特定
的历史、社会及文化背景,通过演员对角色的塑造,
可以将这些文化元素生动地予以呈现。以豫剧传统剧
目为例,诸多角色的行为举止及道德观念展现了中华
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演员在塑造这些角色时,
通过对角色语言、动作、服饰等方面的用心雕琢,将
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表演中,使观众在欣赏戏曲演绎的
同时,也能洞察到丰富的文化底蕴[2]。
二、戏曲表演中人物塑造的具体方法
(一)深入生活,体验角色
演员要塑造出鲜活、逼真的角色,就需要深入生
活,去观察和感受不同人物所呈现的生活状态、情感
世界及行为方式。通过细致观察生活,演员可以积累
多样的素材,为角色的塑造提供真实的参照。例如,
在塑造某一农村妇女角色的过程中,演员可以进入农
村,观察农村妇女日常劳作、家庭生活以及与邻里的
交往表现,掌握她们在语言、性格及情感表达上的特
点。只有这样,演员才能在舞台上把角色表现得更加
逼真、生动,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二)分析角色,把握特点
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演员必须对所扮演的角色
进行深度分析,精准洞悉角色的特质。这涉及角色在
剧情发展中的地位影响、性格表现、身份背景以及情
感体验等。通过研读剧本和分析角色,演员可以发掘
角色的内在逻辑及行为动机,从而更精准地塑造角色
神韵。例如,在对豫剧《穆桂英挂帅》中穆桂英这一
角色进行分析时,演员需要掌握穆桂英本领高强、性
情豪爽又深明大义的性格特性,也应知晓她从占山为
王的女寨主过渡到挂帅出征的元帅,这一身份转变期
间的情感波动状态。只有精确把握这些特点,演员才
能在表演中鲜活地展现穆桂英的形象[3]。
(三)灵活运用表演技巧
戏曲表演拥有一套特有的表演技巧,包括唱腔、
身段、念白、表情等,在人物塑造阶段,演员应机智
灵活地运用这些表演技巧,通过艺术化手段展现角色
的特点及情感。唱腔作为戏曲表演中表达人物情感的
重要方式,演员需根据角色性格及情感要求,选择合
适的唱腔和唱法,通过声音的高低抑扬、强弱虚实来
刻画角色的内心世界。身段动作直观地展示角色的身
份、性格与情感状态,演员需借助规范、优美的身段
动作,塑造出形象鲜明的人物。同时,演员的念白需
清晰、准确且富有节奏,以传达角色的语言信息及情
感色彩。表情是演员与观众沟通的直接桥梁,演员应
通过细腻的表情变化,展现角色的喜怒哀乐。例如,
在豫剧表演中,可能会采用高亢雄浑的唱腔、刚猛的
身段动作与愤怒神态来强化情感传递;若表现角色悲
伤时,则会运用悲伤表情结合委婉低沉的唱腔与缓慢
身段动作来营造氛围。
三、豫剧表演中人物塑造的核心艺术展现
(一)角色分类与人物塑造
豫剧表演中存在丰富的角色分类,如“四生四旦四
花脸”等,不同角色类型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和表演
规范。演员在塑造人物时,应根据角色分类进行针对
性的创作。例如,老生所扮演的角色一般是正直、稳
重、有威望的中老年男性,表演时演员需着重通过稳
重的身段动作、苍劲的唱腔及庄重的表情来彰显角色
气质。小生则多饰演年轻英俊、风流倜傥的男性角色,
表演时应突出潇洒的身段、明亮的唱腔及灵动的表情。
青衣塑造的是端庄、贤淑的女性角色,演员需通过含
蓄的表演、细腻的情感抒发及优雅的身段动作来塑造
形象。花旦则主要塑造活泼、开朗、俏皮的女性形象,
表演风格体现出活泼灵动之感,着重于运用多样化的
表情与灵动的身段动作。通过对不同角色分类的精准
把控及个性化构建,豫剧表演得以展现出丰富多彩的
人物形象[4]。
(二)唱腔与人物塑造
豫剧拥有丰富多样的唱腔,如祥符调、豫东调、
豫西调等多种流派,各流派均体现出自身独特的风格
特色。演员需根据剧情需要、角色的性格与情感,选
取恰当的唱腔流派及唱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例如,在
塑造性格爽直、热情澎湃的角色时,往往会采用豫东
调,其唱腔激昂高亢、明亮通畅,可高度契合体现角
色气质;若要表现性格温婉、情感细腻的角色时,豫西
调则是更为契合的唱腔,其唱腔细腻婉转且深沉委婉,
可有效刻画角色的内心世界。同时,演员还能通过改
变唱腔节奏、力度、音色等方面,来凸显角色情感的
起伏与变化,例如,在角色情绪激动时,让唱腔节奏
变快、力度变强;当角色流露出悲伤情绪时,唱腔则
呈现音色低沉且节奏慢慢放缓。
(三)身段与人物塑造
演员通过规范、优美、充满表现力的身段动作,
可以传达角色身份、性格、情感、心理状态。例如,
利用不同的台步可以彰显角色的身份差异,以稳重、
大气的台步展现帝王将相的风采,呈现威严感;以轻
快活泼的台步体现丫鬟的灵动神采。手势是身段动作
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的手势可以表达不
同的含义和情感。如女性的柔美常借兰花指表现,角
色的坚定、愤怒等情绪则可以通过握拳来体现。通过
身段动作与剧情的紧密结合,以及舞蹈化动作的编排,
可以呈现角色的行为与情感。例如,在塑造角色打斗
情境时,演员可以借助精湛的武打身段动作来展现角
色的英勇气概与武艺超凡;在表露角色思念的情绪时,
演员则采用缓慢又轻柔的身段动作,营造出深情四溢
的氛围[5]。
(四)表情与人物塑造
演员通过面部表情的微妙变化,可以生动地展现
角色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各类情感。眼睛是心灵
的窗户,演员应熟练掌握通过眼神来传递角色的情感
与内心世界。例如,角色的决心可以通过坚定的眼神
来呈现,含情脉脉的眼神可以传达角色的爱意,惊恐
的眼神则可以表现角色的恐惧。此外,面部除眼睛外,
眉毛、嘴巴等部位的动作也辅助表情的传达,如皱眉
可以表现角色的忧愁,嘴角上扬可以表现角色的喜悦。
在表演时,演员应重视表情呈现的自然、真实与细腻,
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转变,增强角色的情
绪感染力。
四、人物塑造在豫剧表演中的创新与发展
(一)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1. 传统人物塑造手法在现代戏曲中的应用。在推进
现代豫剧创作的过程中,传统人物塑造手法依然发挥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演员可以借鉴传统戏曲在挖掘角
色性格、情感方面的深厚功底,以及运用唱腔、身段、
表情等塑造人物形象的精湛技艺。以现代豫剧《朝阳
沟》为例,演员们采用传统豫剧的表演技法,生动地
描绘出银环、栓保等具有时代特色的人物形象。银环
从城市到农村的思想转变过程,通过演员细腻的表演、
富有感染力的唱腔以及真实的表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中传统人物塑造手法的贡献功不可没。同时,在剧
本创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借鉴传统戏曲凸显人物故事
性与情感冲突的特性,使得现代戏曲中的人物形象更
加丰满、立体。
2. 现代戏剧元素对戏曲人物塑造的影响。现代戏
剧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度描绘,强调展现人物的
个性化和真实性。将现代戏剧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
融入豫剧表演,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贴近当代观众的
审美趋向。例如,在一些现代豫剧作品中,采用具有
写实属性的表演风格,更加聚焦于人物生活细节及情
感逻辑的表达,引导观众更快产生共鸣。同时,灯光、
音效等现代舞台技术的运用,也给人物塑造提供了更
多的可能性。不同的场景氛围可以通过灯光的变化来
营造,映现人物的情感状态特征;音效配合则可以提
升人物动作及情感的表现力。
(二)跨文化融合
在全球化不断演进的背景下,跨文化融合为豫剧
表演人物塑造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路径。豫剧可以从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戏剧艺术中借鉴人物塑造的方法和
经验,扩充自身的表现样式。例如,西方戏剧突出对
人物心理的细致剖析与展现,豫剧演员在塑造人物时
可以借鉴其表演技巧与舞台呈现方式。同时,豫剧还
可以将自身独具特色的文化元素与人物形象推向国际
舞台,与不同文化进行交流与碰撞。在实施跨文化融
合时,演员应在保持豫剧特色的前提下,吸纳其他文
化中的精华部分,构建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人物形象。
例如,在国际演出中,部分豫剧作品通过对角色的重
新诠释和舞台呈现的创新改进,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
方审美观念相融合,赢得了国际观众的喜爱。
(三)技术创新
伴随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在豫剧表演中的应
112
用为人物塑造增添了新机遇。可借由虚拟现实(VR)、
增强现实(AR)等技术,使观众的观演体验更加具
有沉浸感,也为演员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新的手段。
例如,通过VR技术可实现各种场景的模拟,演员在
表演时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角色所处的环境,从而
更加准确地展现人物情感。数字特效技术的运用则
可以为人物形象增添奇幻色彩,在某些神话剧或科
幻题材的豫剧作品中,运用数字特效可以营造出独
特的人物造型和场景效果,增强戏曲表演的视觉冲
击力。
五、结语
人物塑造在戏曲表演形式中占据核心艺术地位,
对于豫剧表演而言更是如此。从其在豫剧表演中的核
心作用到具体的塑造方法,再到通过角色分类、唱腔、
身段、表情、服饰等方面展现出的核心艺术魅力,以
及在创新与发展路径上的探索,都充分体现了人物塑
造对于戏曲艺术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在新时代背景
下,戏曲表演应不断深化对人物塑造的研究与实践,
积极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跨文化元素,借助技术创
新手段,持续提升人物塑造的艺术水平。使戏曲艺术
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满足观众日
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
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高文超.小人物大担当,小角色大国梦:评剧《革
命家庭》中的人物塑造分析[J].民族艺林,2023(3):117
123.
 [2] 段燕. 戏曲人物塑造的艺术:以秦腔《白蛇传》
中白素贞一角为例[J].戏剧之家,2023(17):33-35.
 [3] 孙亚妮.塑造人物,传承创新:谈戏剧表演中的
人物塑造[J].戏剧之家,2023(4):18-20.
 [4] 石晓珺.戏曲创作中的人物塑造及矛盾冲突处
理研究:评《戏曲写作教程》[J].新闻与写作,2021(9):
114.
 [5] 刘世虎.论戏曲人物表演的内心外化:我演川剧
《苍生在上》中的张鹏翮[J].四川戏剧,2020(11):84-86.
作者简介:王银辉(1977—),男,中专,国家三
级演员,研究方向为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