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艺工作视角下地方曲艺的传承与发展
—
—以沭阳县苏北琴书为例
郇云(沭阳县文化馆)
摘要:沭阳县苏北琴书作为地方传统曲艺形式的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不仅是当地老百姓民俗
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群众文艺工作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本文以沭阳县苏北琴书为例,研究分
析群众文艺工作在曲艺传承中的作用、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旨在探寻促进沭阳县地方曲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
路径,同时为其他地方曲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推动地方传统文艺的繁荣与创新。
关键词:群众文艺工作;地方曲艺;传承与发展;沭阳县
地方曲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广大
人民群众的喜爱。地方曲艺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
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说唱表演”的艺术
形式,也是群众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1]。对此,文化馆
需要为地方曲艺的传承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
文化氛围,以激发群众对地方曲艺的热爱和参与热情,
促进地方曲艺的创新与发展。
一、沭阳县苏北琴书概述
(一)苏北琴书简介
苏北琴书,又称打扬琴或打蛮琴,是以方言说唱
为主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其源自明末清初的传统民
间小调,形成于宿迁一带,并不断向周边地区传播和
发展,广泛分布于宿迁、淮安、徐州、连云港,以及
皖东北、鲁东南等地区。演员以扬琴、坠琴、板子为
主要伴奏乐器,通过说唱的方式讲述故事、表达情感,
唱词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口语化特点。在表演形式
上,苏北琴书有单档、双档、多档等,现在多以双档
为主要的表演形式。
(二)传承发展现状
苏北琴书在沭阳县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并于
2016年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目前,苏北琴书有省级非遗传承人1人、市级非遗传
承人11人、县级非遗传承人25人。苏北琴书有民间团
队2个,分别是沭阳县苏北琴书协会和沐阳县曲艺家协
会。沭阳县苏北琴书协会成立于2009年,协会共有县
级会员50人、市级会员13人、省级会员7人、国家级
会员1人;沭阳县曲艺家协会成立于2022年,有县级
会员54名,其中苏北琴书艺人有32人。这两支团队一
26
直活跃在群众文艺的舞台上,是沭阳县群众文艺工作
的主力军。
二、群众文艺工作对沭阳县地方曲艺传承与
发展的作用
群众文艺工作作为连接政府与群众、文化与社会
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地方文化发展、丰富群众精神
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群众文艺工作的蓬勃
发展,为地方曲艺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和有力支撑。
(一)培养传承人才
在群众文艺工作中,开展曲艺培训是培养传承人
才的重要途径。近年,沭阳县持续推进非遗进校园活
动的开展,建设校园传承阵地。以苏北琴书为例,沭
阳县开设了沂涛中心小学苏北琴书传承班、学府路小
学苏北琴书传承班,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常年开展
传承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在课堂中深化文化理解、
加强审美感知、提升艺术表现力[2]。2024年,沭阳县
组织全县音乐老师学习非遗项目,其中就包括苏北琴
书。通过组织音乐教师学习地方曲艺,沐阳县有效激
发了教师对地方曲艺的学习兴趣和保护意识,让苏北
琴书这一民间曲艺在校园内得以广泛传承。
(二)扩大受众群体
近年,沭阳县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如
曲艺演出、文化下乡等,将苏北琴书等地方曲艺带到
广大群众中间,开展了“非遗进万家”“琴鼓乡村行”“百
姓大舞台”等群众文艺活动,形成了曲艺专场品牌活
动,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和接触地方曲艺,从而扩大了地
方曲艺的受众群体,培育了更多的曲艺爱好者。2024年,
沭阳县已建成30家“乡村书场”固定点位,实现100%
乡镇(街道)全覆盖,开展“琴鼓乡村行·非遗惠百姓”
书场演出活动1000场以上,惠及群众约30万人次。
(三)促进创新发展
在沭阳县,地方曲艺创新发展已成为群众文艺工
作的一抹亮色。一方面,沭阳县在“琴鼓乡村行”活动
中,将传统曲艺以书场形式融入乡村,让老百姓在家
门口就能享受“文化大餐”,拉近了曲艺与群众的距
离。另一方面,沭阳县大胆创新表演形式,结合现代
舞台技术和多媒体手段,为传统曲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沭阳县鼓励群众参与曲艺创作,采用本土培育、
征集提升等方式,推进曲艺作品的量产,让民间艺人
有本可唱。在此基础上,沭阳县根据具体情况,稳抓
精品创作,让民间村头的地方曲艺走上精品舞台[3],涌
现了《党的辉煌历程》《新媳妇当上志愿者》《要彩
礼》《担当》等新剧目,让地方曲艺的内容更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
活,也为地方曲艺的传承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推动着群众文艺工作蓬勃向前。
(四)增强文化认同
地方曲艺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群众文艺工
作中,沐阳县根据具体的情况组织苏北琴书民间艺人
参加“沭阳县花乡歌会”“沭阳县民间文艺展演”“沭
阳县花木节地方特色文艺展演”等群众文艺展演活动,
为苏北琴书的传承人提供展示的舞台,增强了他们的
文化自信,提升了他们在社会中的被认可度。同时,
组织苏北琴书表演可以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当地的曲艺
文化,培养更多的爱好者,从而进一步推进地方曲艺
的活态传承,增强当地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近年,沭阳县高度重视曲艺类非遗项目的保护与
传承工作,通过资金扶持、人才培养、演出推广等措
施,积极推动地方曲艺的传承与发展,曲艺项目的保
护与传播取得了成效,诸多工作者参加省、市的比赛
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因此,从群众文艺工作的视角
分析沭阳县地方曲艺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
和现实意义。一方面,这有助于深入挖掘沭阳县地方
曲艺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丰富地方文化的研究成
果;另一方面,可以为解决地方曲艺在传承与发展中
面临的实际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地方文化
的繁荣与创新。
三、沭阳县地方曲艺传承与发展面临的问题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众多文化形式不断
推陈出新,地方曲艺在保护、传承和发展中遇到了诸
多瓶颈[4],沭阳县苏北琴书的发展亦是如此。
(一)传承人和受众群体老龄化
传统的曲艺表演不仅是民间艺人的专职工作,更
是养家糊口的经济主要来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现代文化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曲艺表演市场被压缩,
曲艺传承发展出现断崖式衰落,没有收入来源,年轻
人不愿意学习,导致曲艺项目的传承发展受阻,传承
和受众群体严重老龄化。当前,沭阳县苏北琴书市级
以上传承人平均年龄64岁。其中,最小的53岁、最大
的73岁,且沭阳县苏北琴书受众以中老年人为主,年
轻观众较少,受众群体呈现老龄化的趋势,不利于地
方曲艺的长远发展。
(二)传承人才匮乏
首先,曲艺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缺乏行业领头
人,传承人才匮乏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一些艺人
具备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另一些艺
人则仅满足基本表演要求,缺乏深入学习和提升的意
愿。其次,曲艺类项目缺乏具有引领作用的人才,降
低了团队凝聚力和协作效率,难以形成有效的行业标
准和规范,导致技能水平、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
失衡。最后,传承人才是地方曲艺传承与发展的关
键。然而,目前沭阳县从事苏北琴书表演的艺人数
量较少,年龄普遍较大,且多出自民间,没有足够
的文化基础。此外,由于学习曲艺需要较长的时间
和较高的艺术天赋,导致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和
从事曲艺表演,使得地方曲艺的传承面临人才断层
的危机。
(三)创新能力不足
地方曲艺要想吸引更多的观众就必须不断创新。
目前,沭阳县的苏北琴书发展缓慢,创新能力不足。
沭阳县苏北琴书艺人学历偏低,大多以师傅口传身授
的方式加以传承,表演形式和表演内容较为传统。此
外,一些曲艺作品的题材陈旧,缺乏时代感及吸引力,
难以满足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四、基于群众文艺工作促进沭阳县地方曲艺
传承与发展的对策
(一)拓展受众群体
1. 加强宣传推广。未来,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新
媒体的传播优势,构建多维度的苏北琴书推广体系。
首先,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开设曲艺品牌栏目,
加大对沭阳县苏北琴书的宣传推广力度。其次,收
集、整理相关书目,邀请传承人录制宣传视频和音频
进行推广,让更多爱好者有曲可听、可赏,展示地
方曲艺的魅力和特色。最后,建立常态化推广机制,
定期组织曲艺专家在学校、社区、企业等场所,开
展曲艺知识讲座和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对地方曲艺
的认知度。
2. 曲艺走进校园。相关部门应将苏北琴书纳入学校
艺术教育课程,并制定专业的校本教材,通过开设兴
趣班、社团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从小接触和学习地方
曲艺。同时,学校可举办曲艺比赛、演出等活动,激
发学生对地方曲艺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年轻一代的观
众群体。
(二)培养传承人才
1. 完善传承机制。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地方曲艺传
承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曲艺艺人
收徒传艺。对于有突出贡献的传承人和优秀的青年曲
艺人才,相关部门应给予表彰和奖励,提高他们的社
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以全面激发他们传承和发展地方
曲艺的积极性。
2. 加强培训教育。相关部门应依托沭阳县文化馆、
艺术学校等机构,举办苏北琴书专业培训班和进修班,
邀请省内外知名的曲艺专家和艺人授课,以提高学员
的专业水平和艺术素养。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学
员的实践锻炼,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演出和比赛活动,
积累表演经验。
(三)增加资金投入
1. 政府加大支持。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沭阳县地
方曲艺传承与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设立专项扶持资
金,用于曲艺艺人的培养、作品创作、演出设备购置
等方面。同时,相关部门应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地方曲
艺的发展,通过赞助、捐赠等方式,为地方曲艺的发
展提供资金支持。
2. 多元化筹资。相关部门应探索多元化的筹资渠
道,如提高曲艺演出票务收入、与企业合作开发曲艺
文化产品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增加地方曲艺发展
的资金来源,提高曲艺演出的质量和水平。
28
(四)提升创新能力
1. 内容创新。相关部门应鼓励曲艺艺人深入生
活,关注社会热点,创作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的
曲艺作品。结合沭阳县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挖
掘新的题材和故事,使曲艺作品更贴近群众生活,
引起观众的共鸣。同时,相关部门应鼓励艺人对传
统的曲艺作品进行改编和整理,赋予其新的内涵和
表现形式。
2. 形式创新。在保持苏北琴书传统艺术特色的基础
上,相关工作者应大胆创新表演形式,引入现代舞台
技术和表演手段,如灯光、音响、多媒体等,以丰富
曲艺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同时,相关工作者可将苏北
琴书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如与舞蹈、音乐、戏
剧等,创造出新颖独特的曲艺表演形式。
五、结语
地方曲艺与当地的群众文艺工作是紧密交织、相
互成就的关系,需要更多的群众文艺工作者做好纽带,
促进二者共同发展。随着艺术事业的日益繁荣,越来
越多的群众会用更加真实和丰富的审美态度来审视民
族艺术,重新焕发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5]。
参考文献
[1] 鲁梅. 论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群众文艺宣传工
作[J]. 文化产业,2022(19):148-150.
[2] 林杰,陈景泰,周胜利.数字经济背景下杭州地
方曲艺进校园的实践探究[J].百花,2023(5):110-112.
[3] 张健.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的创新对策研究[J].参
花,2024(8):131-133.
[4] 霍雄光.地方曲艺的传承与发展路径探析:以梧
州市为例[J].歌海,2023(5):117-123.
[5] 王进云,赵美华.文化产业视角下的地方剧种传
承与发展:以太原莲花落为例[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18,32(2):78-82.
作者简介:郇云(1983—),女,本科,馆员,研
究方向为群众文化、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