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188/J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8900
* 投稿网站
艺术教育
《 艺术教育 》
级别:国家级     分类:文艺    周期:月刊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文化传媒集团
国内刊号:CN 11—1188/J
国际刊号:ISSN 1002—8900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ysjyzazhi@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艺术教育
主      编:代柳梅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市
定      价:25.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龙源
社      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15号403室
邮政编码:100013
范文-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艺术教育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崔永敏、任新光
(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山东荣成 264300)
摘要:本文主要从艺术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分析,得出高质量教师素质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的前提,并归纳、总结出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下,高校艺术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顺势而为,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以点带面,有效促进高校艺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设。
关键词: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师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生就业形势反馈表明,目前社会对艺术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生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一专多能、高精尖技能型人才需求加大。作为高等艺术类教育,尤其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需要注重加强解决理论与实践良好的成果转化,更好的适应社会市场的人才需求。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高校培养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
1、艺术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生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分析
对于刚入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生,首先要明确其就业方向,了解就业前景,使其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兴趣,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主要从事于新闻出版、彩色印刷、产品包装设计、平面广告、户外广告、企业CIS策划设计、海报招贴设计、刊物版式设计、网站形象设计、网页制作、 Flash、MTV制作、电视片头制作等领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面的广泛性,给毕业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专业平平、不能独当一面的尴尬局面。一专多能、高精尖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较为稀缺,这也为高校艺术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校期间需要实现理论到实践技能的良好转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础性成为社会商品市场的热门设计行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已无处不在,比如各类超市、商场以及宣传机构等都依赖于视觉传达行业。随着社会上各类广告、装饰设计公司的不断涌现,加大了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需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必然要求。因此,各类高校艺术类专业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师素质,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一专多能的技能型人才,在当今社会就业压力形势下具备竞争力。
 
2、高质量教师素质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的前提
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各高校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高素质教师队伍如何搭建,各高校正在不断积极探讨。例如,有的高校着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搭建实践教学的师资平台,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理论、实践双肩挑。回归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身,教师应针对专业特点的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专业技能培养。自身知识体系更新、实践技能的提高,是实现“双师型”教师成功转型的必要条件。首先,应转变高校教育培养模式,提高教师转型意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目前,国内高校实施的是以学校为中心的发展模式,知识体系相对稳定,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更新较慢,相对封闭。开放的高等艺术类专业教育发展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为高校教师提供实践机会与条件,保证教学理论紧密联系专业实践。通过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能够使教师在实践中掌握专业技术要领,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满足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高素质毕业生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其次,提高教师素质,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高校可以与企业对接,输送教师到企业实践,举办高校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加强教师之间教学方法和实践技能的切磋,实现教师间共同提高教学与实践能力。
3、艺术类视觉传达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施的具体措施
3.1教学培养方案的适当调整
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面临社会需求的紧俏专业主要有电子商务、UI交互设计、网页制作、Flash动画等,所以以往的教学培养方案很难满足当前教学要求,须适当调整专业培养方案,以适应当前就业需求。针对现在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应适当倾斜。例如,近几年,社会对于Flash动画制作以及网站设计的大学生需求量与日俱增。而以往培养方案配比中此类课程课时量较低,须加大此类课程的课时量,充实知识体系,提高专业教师个人素质,实现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氛围,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竞争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2加强基地建设,提升专业教师教学水平
加强师资培训实践基地建设,对提升校教师素质,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一般采取企业培训与企业实践的模式进行,促进高校教师掌握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技能、工艺及方法。高校师资培训实践基地,以提高教师能力和水平,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为重点,为高校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奠定基础。现阶段,专业培训实践基地存在利用率不高,各教师对于基地建设,意识淡薄。加强基地建设,使教师意识到自己的专业程度与社会需求存在的差距,有利于提高教师应用技能。
3.3以实际项目为依托,推进实践教学
艺术类视觉传达专业具有实践性质强、成果转化快的特点。如果没有实际项目为依托,很多课程实践、课程设计都是纸上谈兵,教学效果较差。引进校外实际项目进课堂,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实现完成一门课程,转化一个成果,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明确大学生的就业方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从大学二年级开始,积极发掘学生的专业特长,积极引导,以实际项目为依托,逐渐形成专业设计团队,经过实践训练培养,毕业前成为设计成手,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同时提高学生就业率以及确保就业的稳定性。
4、结语
理清当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趋势和前景,为实践教学改革指明方向,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提升教学质量。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具备充足师资、硬件实践环境条件下,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此为依托推动高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提高就业率,有助于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源.综合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艺术教育.2013.01.
[2]杨镇宇.高校平面设计教学的现状和改革对策[J]大舞台.2014.
[3]孙家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构建初探[J] 教学心得.2015.
[4]王丹丹.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J]大舞台.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