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之家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410/J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0125
* 投稿网站
戏剧之家
《 戏剧之家 》
级别:省级     分类:文艺    周期:半月刊
主管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国内刊号:CN 42-1410/J
国际刊号:ISSN 1007-0125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xijuzhijia@qq.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戏剧之家
主      编:罗思远
出版周期:半月刊
出版地区:湖北省武汉市
定      价:15.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龙源
社      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1号省文联大院
邮政编码:430077
2016-04-戏剧之家
目次
戏剧研讨
京剧艺术的青春之旅——浅谈湖北省京剧院对青年演员的培养
吴倩如;杨建港4-7
 
浅析李渔《明珠记·煎茶》之改本
孙婧文8-10
 
被藏起来的生母:曹禺《雷雨》的秘密
李蓉11-12+28
 
从表演艺术家牛桂英看晋剧
郝渊渊13-14
 
中性舞台语汇在中国当代话剧舞台设计中的视觉运用
凌春妮;王华琳15-16
 
丙申猴年看“猴戏”
杨珝17-18
 
河南籍90后大学生戏曲接受情况调查研究
安静19-20
 
论高明《琵琶记》的悲剧性
胡敏21-22
 
豫剧马派唱腔艺术特征与其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探讨
陆蓓23-24
 
从《培尔·金特》看易卜生戏剧思想理论及其美学概念
张力元25-26
 
戏曲电视栏目传播形态与观念研究综述
白毛毛27-28
 
从狷介名士到风趣文人——从剧作改编角度看关汉卿《温太真玉镜台》中温峤的塑造
樊璐29+40
戏剧众论
试析灯光对舞台艺术的影响
杨娜30-32
 
古典与现代的结合——《1699·桃花扇》
徐传南33-34
 
从采茶戏演员到文化官员——记赣南采茶戏名家张宇俊
王沥沥35-36
 
浅析舞台戏剧人物的交流与适应——《青春禁忌游戏》
张卿37-38
 
亦是清官,亦是英雄——评蒲剧《廉吏于成龙》
张玉红39-40
 
木偶演艺生涯之心得
陈学群41+63
 
京剧演员的表演技巧之管窥
何源42
 
戏曲舞蹈表演的形态特征探析
林川媚43
 
浅谈基础素质功在戏曲中的重要性和训练方式
张通44
 
浅谈潮剧舞台音响的要求
林伟彬45
 
纯粹的心灵——浅析古希腊戏剧《安提戈涅》中安提戈涅的人物形象
孙梦晗46
 
肢体语言在表演中的作用——《春江月》柳二创作体会
丁飞47
 
浅谈舞台设计的形式美
杜先存48
 
商洛花鼓戏舞美灯光分析——以现代眉户《女儿沟》为例
冯渊49
 
浅谈戏剧音响师扩声技术与艺术
李德林50
 
舞台布置的方法浅议
马宏飞51
 
小议黄梅戏传统小戏审美价值
朱慧慧52
 
布莱希特陌生化理论浅析——以孟京辉话剧《你好,忧愁》为例
胡思玥53
 
浅谈戏剧表演中节奏的重要性
吴长川54
 
浅谈京剧身段表演的艺术
英杰55
 
论关汉卿《蝴蝶梦》中的审美想象
杨文洁56
 
江苏戏曲类非遗的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
徐月瑶57
 
从戏剧与戏剧创作说开去
杨蓝天58
 
评剧《半江清澈半江红》的审美追求
刘凤茹59
 
谈戏曲艺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林红60
 
浅析戏剧舞台中油彩化妆造型的使用
赵雨琪61
音乐研究
库尔蒂斯《重归苏莲托》的审美与演唱特点分析
康文琪62-63
 
音乐的内容与接受问题透视——以轻歌剧《蝙蝠》为例
李诺64+66
 
中小学校本课程视野下的信阳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周骏65-66
 
《野火春风斗古城》多元化艺术元素的运用
郭超67
 
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op.31 Nr.3》创作与演奏分析
刘迪68
 
如何在高职音乐教学中发展创新教育
杨珊69
 
音乐特殊性再认识
张江70
 
侗族儿歌的传承保护研究——以贵州榕江宰荡村为例
邓君71
 
浅析音乐情绪跟音乐认知的关系:美学与心理学的对话
段凯文;杨婉嫕72
 
一把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钥匙——读《中国传统乐学》有感
郭艳君73
 
钢琴音乐教学表演艺术的问题和策略
侯小庚74
 
打击乐艺术的审美体验思考
刘路75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OP.10 No.2第一乐章
宋康妮76
 
杜尔伯特蒙古族民歌的特征与发展
陈毓博;张英莉77-78
 
再论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心智技能培养
姜丽娜79-81
 
浅谈河北民歌传承与河北音乐教育的结合
李曦82
 
应用型背景下音乐专业声乐表演中表现力的培养
唐文生;王克永83
 
浅析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心理
孙璐璐84
 
结合青岛地区音乐学的发展状况谈我对中国音乐史学的认识
陈珺85+95
 
歌曲《梅花引》的演唱意境表达
陶曙光86-87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春》的研究
范鹏伟88-90
 
《德彪西练习曲》的主要演奏特点及作为教材的运用设计
叶妮91
 
钢琴演奏者人文素养、乐感与演奏技巧之探微
曾娇琳92-93
 
对音乐产业中营销传播理论的应用研究
范明磊94-95
 
流行音乐与中国戏曲融合的新形势
方倩;黄壮96
 
高师钢琴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数码钢琴集体课”下的即兴伴奏技术之融合
何炜玮97
 
声乐演唱中的“松”与“紧”的关系浅谈
黄春媛98
 
声乐作品赏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李庚99
 
研究“笙”在戏曲伴奏中的作用
李佳100
 
赵元任艺术歌曲与西方某些音乐技法的融合
刘畅101
 
女中音声部的特点及声区训练
欧苒102
 
有关音乐美学的基本问题论述
任莉娜103
 
刍议高校钢琴教学方式的拓展
王娟104
 
多元文化背景下对乡土音乐的教育内涵浅析——以胡集书会为例
成惠玲105+109
 
论《牡丹调》之音乐分析
文亚106
 
畅游音乐世界品味艺术人生——修海林编《大学音乐》评析
张智乐107
影视观察
电影《蒙古王》的色彩运用特点分析
阿尔达克·沙依拉木汗108-109
 
日剧中的语气助词解析——以《朝5晚9帅气和尚爱上我》为例
陈思琦110-111
 
以热血仁心捍卫生命——评电视剧《青年医生》的真善美统一
胡潇潇112+121
 
民国知识分子的两面性——《北平无战事》中何其沧人物形象分析
王琳113-114
 
微电影剧本创作探讨
王妍115
 
喧嚣与浮华——《道士下山》叙事元素分析
吴艳东116
 
从《匆匆那年》看网络剧的成功之道
别君红117
 
动画电影《花木兰》中的中国传统符号
梁爽;张茜118
 
电视剧《琅琊榜》影像语言含蓄表达解读
彭瑞119-121
 
浅析武侠电影中审美意境的营造
施维122-123
 
浅析华人综艺节目中女性形象的处境
杨阳124+126
 
以性别差异理论简析电视剧《小姨多鹤》中多鹤的女性形象
姚驰125-126
 
论《花千骨》人物形象及其情感
李璟127+129
 
戏曲类电视节目的发展问题探究
刘潇128-129
 
一般现实逻辑对观众观影影响教学实验
杨珂冰130
 
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个人英雄主义解读
张锦;满雪倩131-132+134
 
探析电视艺术与电视技术之间的关系——以《真正男子汉》为例
张鹤133-134
 
全球化后殖民语境下的《山河故人》
梁莹135-136+139
 
社会热点的影视化表现研究
徐雄庆137
 
浅析动画片中影响角色性格元素
赵忠波138-139
 
浅论中国“主旋律”与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影片
刘天骄;贾尊贤140-141
 
水粉色彩造型研究
赵凌菲142
舞蹈空间
试论舞蹈中道具与情感的“纠葛”——以当代舞《我等你》为例
邱宇143
 
中国广场舞的价值与发展
侯丽娟;宋思雨144+148
 
民族民间舞体态研究——浅谈生活中体态的提炼对创作灵感的激发
陈婷145-148
 
“场景”中的中国朝鲜族舞蹈分析
吴星149
 
谈花鼓灯的演出形式和内容
姜丽红150+159
 
舞蹈基础教育阶段舞蹈表演意识的开发与培养
李绘151
 
浅析舞蹈表演中舞蹈动作与表演的关系
彭伟;张蕾152
 
赣南采茶舞蹈文化产业“多元化”品牌构想
乔阳阳153-156
 
舞蹈艺术表演教育目标及方法探讨
唐倩157
 
初探贵州花苗“长衫龙”芦笙舞
吴婷婷158-159
 
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的形象塑造
张蕾;彭伟160
美术视点
弘扬、延续、创新——高校《中国民间美术》教学之思
黄颖茜161
 
浅析中国传统美术色彩对现代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效果产生的影响
刘明162
 
招贴设计中的色彩运用研究
刘燕163-164
 
研究阴山岩画图形符号在内蒙古民族文化用品中的创新设计应用
徐和平165
 
苗族刺绣运用到现代童装设计上的意义
张凯辰166
 
浅谈克里姆特绘画特色
罗娜167+169
 
中国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意象审美”再造
陈旺168-169
 
浅谈动画小品创作中原画技法的综合运用
冯诗棋170
 
“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语境下的美术作品创作的家风蕴意——读工笔画家蒋啸镝教授的和谐系列作品有感
蒋剑平171
 
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学说”与中国绘画的“墨法”
李艺172
 
新媒体环境下动态标志设计形式分析
柳林;徐敏173-174
 
如何帮助孩子挖掘绘画天赋
张弘175
 
中国写意油画语言形式分析研究
唐勤176+182
 
浅谈舞台美术设计在《和平颂》中的应用——舞台美术设计中的色彩表现
吕程177
 
亦有唐人之致,亦有北宋之雄——赏《鹊华秋色图》
李书志178
 
插画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陆世洁;张乔杨179
 
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刘绍芸;荆馨莹180
教育纵横
新媒体时代高校声乐教学研究
晁然181-182
 
跟上时代节奏 演绎艺术韵律——谈艺术教育在学校第二课堂中的作用与意义
冯蕾183
 
论儿童钢琴比赛中心理因素的作用
郭忠齐184
 
论民族音乐传承与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关系
韩志敏185
 
影视表演教学中的释放性教学法研究
黄娅186-189
 
中小学体操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优化分析
马彦萍190
 
浅析当代高等教育教学中红色戏剧研究与应用的重要意义
邵宇191+196
 
角色扮演在初中音乐情境课堂中的研究
唐碧肖192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培养策略分析
童琳193
 
浅谈表演元素在播音主持艺术中的研究与运用
王心涿194
 
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常丽文195-196
 
构建应用型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丁琰彦197-198
 
高师钢琴教学中学生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初探
苏志灵199+201
 
关于高校音乐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研究
何娟200-20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
孙亚梅202
 
从人本主义教育角度探析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措施
童琳203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
易璐204
 
结合环保漫画的创作谈中国高校动漫教育
张生博205+207
 
新课标对地方高校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影响研究
龚梓岚;夏心怡;夏艳206-207
 
基于性别差异的英语教师提问对比研究
李恩光208-209
 
创新思维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孙镜轩210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谭蔚211
 
“学习型组织”在高校学生会建设中的应用
唐佳丽212
 
当下审美对高校大学生的意义
付欣怡213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融入钢琴的价值与策略分析
王志强214
文化论坛
心是从来不会旅行的
苟钰唯215-217
 
浅析微信的负面效应
刘俊冉218
 
一代神弓——哈萨尔王形象特征解读
刘松梅219
 
大秦礼泉当地民间群众的特色文化
王琪220
 
浅谈高清晰度电视的摄像技巧
袁振宁;董成双221
 
新语境下的“沉默的螺旋”
陈鑫222+229
 
咸阳乾州布玩具纪念品品牌化开发研究
马皎223
 
试论舞台主持人自我角色定位
潘霄雅224-225
 
黔北民俗文化管窥——以黔北仡佬族服饰为例
漆文莉226-227
 
浅析社交媒介下的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态度
俞锟228-229
 
河北省文化产业技能型人才“瓶颈”分析及培养体系构建
赵向阁;殷悦230
 
即时通讯相比下电子邮件的传播优势
吴嘉睿231+239
 
“走心台词”在播音中的语言表现力
周祚臣;苑松岩232
 
品读路遥小说《人生》的“景”与“情”
赵富豪233
 
《美狄亚》的女性主义解读
崔楠234-235
 
由《原野》浅谈文学创作中的人性发掘
迟琳玉;姜凯霖236
 
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的媒介融合
李晓磊237
 
德里罗早期小说中的媒介技术再现
靳相茹238-239
 
从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看当前文艺作品的创作
刘春秋240
 
《资治通鉴·东汉纪》史源探讨——以汉顺帝朝为例
赵天舒241-242+250
 
《古镜记》中镜意象研究
李隽243-244
 
苏北地区新农村社会道德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张灵姝;张海军;孙可沁245
 
当文化遭遇折扣——以电影《MuLan》为例
王卓尔246-248
 
关于韩国游戏角色服饰美学的研究
彭婷婷249-250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社会与艺术传统
李艳青251
 
清代:苦辣酸甜的杂技之路
吕少峰252
 
馆团联动开辟校园文化新天地
李妍253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马亮254
 
如何起好电视新闻标题
关玉梅255
 
谈文艺的型变性
代飞256
 
提升广播电台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的途径研究
黄国英257
剧本欣赏_三幕话剧
战争的遭遇
王春阳258-270+272
剧本欣赏
看这个人
乔名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