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14-1034/I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0189
* 投稿网站
名作欣赏
《 名作欣赏 》
级别:省级     分类:文艺    周期:旬刊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国内刊号:CN 14-1034/I
国际刊号:ISSN 1006-0189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仅支持在线投稿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名作欣赏
主      编:魏思思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区:山西省太原市
定      价:15.00元
收      录:知网、维普、龙源
社      址:太原市柳巷南路云路街小区2号楼
邮政编码:030001
范文-《远离尘嚣》中的宗法制乡村社会-名作欣赏

 《远离尘嚣》中的宗法制乡村社会

胡小瑜
海口经济学院;海南海口 571127
摘要: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威塞克斯系列小说都是以威塞克斯这一地区以及生活于其中的人作为创作素材的。哈代通过精心构建威塞克斯这样历史悠久、景色秀丽、风情多样的乡土世界,倾注了他对家乡故土的热爱之情。哈代在《远离尘嚣》中向读者呈现了和谐的宗法制乡村社会。
关键词:远离尘嚣;威塞克斯;乡村社会
乡村是“人口稀少、比较隔绝,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基础、人们生活基本相似,而与社会其他部分,特别是城市有所不同的地方” [1]。哈代小说中的乡土世界,是一个远离工业文明、保持着宗法制传统生活的世界,是他心中的一方净土,洋溢着古朴的生活情调。哈代以诗情妙笔为我们绘制的这幅风景画、风俗画和风情画,融聚了他对多塞特郡乡村生活的眷恋之心,浸润着对个体自然经济支撑下的宗法制乡村社会的赞美之情。
    古老的历史遗迹,不仅述说着这里悠久的历史,而且也寄托着哈代对家乡故土的自豪感。在《远离尘嚣》中,女主人公巴丝谢芭的住宅“从建筑上说是文艺复兴时代早期的产物,只要观其布局就能看出来”。“房屋前面的装饰着刻有凹槽的坚固石头壁柱,房顶上的烟囱有的是方格的,有的是圆柱的,有几处带尖顶的山墙和类似结构仍保留着哥特式建筑的痕迹。柔软的褐色苔藓像褪了色的棉绒一样,在石瓦上铺成了一层软垫,一簇簇长生草在周围那低矮建筑的房檐下油然抽芽”。 [2] 这些建筑不但在历史的风雨中保存完好,而且那抽芽的长生草也象征着永远的生机,体现的是作者对古代建筑的崇敬之情。人们剪羊毛的大谷仓,体现了中世纪精神和现代精神的结合。它的门廊上架着棱角森然、斧痕粗犷的石拱,在朴实中呈现出宏伟的气势;门廊本身十分高大,运谷物的马车可以随意进入,因而具有实用价值。“站在这座有些剥蚀的建筑物前面,眼睛注视着它当前的作用,脑子里回忆着它过去的历史,会对它历史不变的功能感到满足——也就是对垒起这个谷仓的建筑构思所含有的永恒性产生了一种几乎是感激而的确是骄傲的感情。[3] 作者的这种感激古代建筑的情感,其实是在告诉读者,应该以一种感恩的心来对待这些历史遗迹,对待威塞克斯。
威塞克斯乡土世界不仅有古老的历史遗迹引发人们的眷恋,而且有淳朴的乡村生活令人向往。哈代笔下的乡村生活和谐而宁静,既没有名利的追逐,也没有都市的喧嚣。在这个乡村世界,工作和娱乐、理性和感性、灵与肉等都是合二为一的,而不像城市那样出现疏离和异化。因此,他肯定了乡村人淳朴的人际关系和乡村人淳朴的情感。《远离尘嚣》中麦芽作坊是人们经常聚会的地方,在那里可随意闲谈,没有任何拘束,既无等级界限,也无个人恩怨,俨然是一个狂欢化的世界;年轻人常聚集在一起玩“抓俘虏”这种古老的游戏,小伙子们跳动的身影、开心的笑声都传递出人们生活的愉悦。在乡村人的生活中,勤劳意味着劳动剩余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具有乡土本色的农民,在恋土重农的价值观支配下,将勤劳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哈代在《远离尘嚣》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威塞克斯人所具有的勤劳朴实、克己利他的优秀品质。比如,麦芽老爹虽然儿孙满堂,但一直坚持劳动;奥克最初一个人在诺科姆辛勤放牧,常与羊群一起生活;在韦特伯里农场,他与其他雇工一起不分白天黑夜地料理羊群,表现出勤劳朴实的性格。同时,他善待周围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冷漠待他的巴丝谢芭还是恋爱对手博尔伍德,无论是冷酷的特洛伊还是朴实的乡民,他都尽力帮助他们,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
对于乡村人的恋爱、婚姻,哈代小说《远离尘嚣》的叙事中极力表现其中的浪漫情调,或者叹惋美好爱情的波折,体现了作者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对不幸生活的同情。盖博瑞尔·奥克是哈代田园理想的体现者——那里永恒的牧羊人。几十年来,他的“穿着打扮一成不变”, 戴的表“比他的爷爷还要大几岁”;他勤劳朴实,多年来一直在他的羊群旁边守望;他乐天安命,在大自然中弄笛消遣,生活充满了田园诗情;他憨厚、正直、忠诚、利他,这些传统的美德终于使他赢得了巴丝谢芭这位高贵的女农场主的爱情。韦特伯里农场远离尘嚣,那修建于中世纪并经历了400年风雨的大谷仓正是这里宗法社会传统的象征——传统精神依然如故,具有永恒的力量。小说的结尾更是为这里的宗法制农村社会生活抹上了亮丽的一笔:“奥克拿起灯走到门廊里,巴丝谢芭披着一条围巾跟在后面。灯光照射着一群聚集在房子前面砾石路上的男人,他们一看见这对新婚夫妇出现在门廊里,变发出一声响亮‘乌拉’!同时后面的大炮发出砰的一声响。紧接着就是腰鼓、手鼓、单簧管、蛇管、双簧管、高音提琴、低音提琴——合奏出一支嘈杂得怕人的乐曲。[4] 美好的爱情与韦特伯里如画的风景交相辉映,蕴含着作者对家乡的深情。
参考文献:
[1] 王露璐:《乡土伦理》,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5页。
[2] 哈代:《远离尘嚣》,傅绚宁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2页。
[3] 哈代:《远离尘嚣》。傅绚宁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1页。
[4] 哈代:《远离尘嚣》,傅绚宁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