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巡展
杨崇德花鸟画作品
杨崇德2+177-178
王立世诗歌评论专辑
王立世诗歌评论专辑 推介语
马启代5
“夹缝”中的生存与理想主义的阳光——王立世诗歌精神管窥
高亚斌5-8+13
秋水怡人,跃然纸上——评王立世诗歌中的日常性诗意表现
张立华;王珂9-11+17
在亲近朴实的诗写中揭示人的生存状态——评王立世诗歌《夹缝》
唐诗12-13
用通俗抵达高雅,用真诚表达善美——读王立世《夹缝里的阳光》
杨筱14-15
“夹缝”里的存在之诗——漫谈王立世《夹缝里的阳光》
王宁16-17
学者天地
学者天地 导言
王学谦18
密友间的裂隙——关于巴金、靳以文学观的比较
石健18-19
各有幽怀的志趣书写——巴金、靳以小说“异域情调”解读
石健20-21
批判锋芒中的“隐情”——巴金《沉落》与靳以《残阳》对照读解
石健22-23
介入现实的不同视角——巴金、靳以散文“梧州叙事”辨异
石健24-25
青年学人
李白《登高丘而望远海》诗新解——兼论李白卒年
王茜26-30
李白《公无渡河》诗新解
王茜31-33
进士题名碑研究(三)
写在石碑上的科举史——“进士题名”沿革梳理
李晓頔34-36
古代小说契约叙事研究(二)
明清小说中人间婚恋契约书写形态及其特征
闫岑37-41
伪满作家穆儒丐研究(一)
满族作家穆儒丐的生平及文学创作
陈霞42-43
《诗经》研究
《诗经》四篇赏析
黄意明44-45+73
《诗经》中桑女爱情模式的文化内涵
邓春玲46-47
从《诗经》到《古诗十九首》看思妇形象的发展演变
王静48-49
木心研究(一)
木心研究(一) 推介语
赵思运50
木心与乌镇的文化联系
王志钊;陈美如;潘昱颖50-52
木心的乌镇情结——从《夏明珠》说起
黄希53-54
一场“启蒙运动”——木心《童年随之而去》鉴赏
段森旺55-56
细观《从前慢》中的时间哲思
齐笑楠57-58
网络剧研究
论类型化网络剧的“全产业链”发展
刘铭嘉;王勇;海江59-60
论网络剧的类型化
刘铭嘉;王勇;海江61-62
玄幻类网络剧的美学特征——以《无心法师》为例
刘铭嘉;王勇;海江63-64
博士之声
《沉沦》诗词叙事的文化心理空间探析
裴争65-67+120
《宋诗选注》中的“曲喻”和“对喻”
付莉68-70
师生论道
师生论道 推介语
周春英71
粗放与细腻——论严歌苓短篇小说《少女小渔》的语言特色
赵星月;周春英71-73
价值的异化与自我的缺失——从《少女小渔》看严歌苓小说中女性的生存困境
鲁卓黎;周春英74-75
二元对立下的心灵重塑——《少女小渔》与《金陵十三钗》的比较研究
李翠;周春英76-77
论《少女小渔》中精神与身体的救赎
黄玉君;周春英78-79
论《少女小渔》中“残缺”的男性形象
琚倩云;周春英80-81
雏凤清声_张敬
国家与地方:宋元以后宁波的绝对衰落和相对衰落——以政府对外贸易政策为中心的探讨
张敬82-83
末代总统最后的陈述——李宗仁遗言评析
张敬84-85
试论三国时期女主参政现象的原因
张敬86-87
雏凤清声_谭婷
叙事学理论下看叙事诗《我的幺表妹》中的男权话语
谭婷88-90
彝族故事《毕摩与姑娘》类型分析及其母题研究
谭婷91-93
院校平台_杭州师范大学
变薄的面纱——论《面纱》中他者形象从小说到电影的变迁
刘阳和94-95
孤独及其所创造的——夏多布里昂《秋天的快乐》赏析
谈霜瑜96-97
院校平台_暨南大学
《红楼梦》中的器物研究——以鼎、锦为例
干洁98-100
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解析张爱玲小说《金锁记》
李洁101-102+127
严歌苓小说中的温情关系研究
何敏103-105
院校平台_中国海洋大学
论张爱玲40年代小说的音乐叙事
陈丹玲106-108
重读茅盾《夜读偶记》——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主义”重新回归中国文学语境
盖坤109-110
“鸽子”与“大雪”神秘意象的轻重转换——评徐则臣短篇小说《如果大雪封门》
张琦111-112
项目呈现
等级错位:李渔对文学传统和文学规范的一种重构
王康;李淑兰113-117
民国时期《科学》翻译赞助人及赞助行为考察
田希波118-120
鲁迅作品中民俗文化的翻译研究——基于杨宪益和蓝诗玲译本的对比
姜琪瑶121-122
试论张大千画风嬗变与人生经历的联系
杨政123-124
唐诗宋词
浅论张祜纪游诗中的用世之心
王环兹125-127
中秋词三弄 弦音诉情衷——苏轼三首中秋词对比赏析
程朝晖128-129
宋代皖籍词人略论
王华;戈庆华130-131
性别世界
父权的反思——《水泥花园》带给我们的思考
周文慧132-135
女性与革命——孙犁20世纪40年代小说中的女性书写
张博文136-138+149
论鲁迅的妇女观
林嘉欣139-141
小说论丛
中国现代作家笔下的白俄形象
孙洪菲142-145
超越自我的心灵之旅——伍尔夫小说《到灯塔去》的象征意象解读
仇小萌146-149
默尔索:幸福的英雄
李美澄150-151
文苑经纬
辨“悠然见南山”之“见”与“望”
姚秋萍152-153+165
朱熹《观书有感》之读书方法探微
易思平154-155+168
古诗词鉴赏的审美角度浅谈
迟志莹156-157
从数学教育的角度比较分析《九章算术》与《几何原本》
杜存芳158-159
艺术广角
陕北汉画像石《牛耕图》美术赏析
李琰160-162
近代青岛服饰文化演变研究
王晓燕163-165
反腐主题的策略化表达——浅析谍战电视剧《渗透》的“渗透”意识
张盛166-168
从文化研究视角探究《奇葩说》的成功之道
侯冬畅169-170
征文大赛
李陵变文中的非正统英雄观——对明君圣主的期待
杨华171-173
《搜神后记》到《原化记》中“白水素女”故事演变
安忆涵174-176
“戏仿经典”征稿启事
30
声明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