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名作欣赏_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巡展
冯向杰中国画作品
冯向杰2+177-178
学者天地
导言
韩传喜5
广西作家东西的小说:盛开在红水河畔上的乡土之花
郑立峰5-8+19
广西作家鬼子的小说:“叙述传说”
郑立峰9-13
广西作家潘大林的小说:“英雄”的旗手
郑立峰14-19
广西作家朱山坡的小说:怪异的“山坡”
郑立峰20-24
宇文所安唐诗译介研究系列(三)
宇文所安唐诗英译中留白手法的使用研究
刘泽青;刘永亮25-26+45
进士题名碑研究系列(二)
通过清代进士题名碑看台湾进士的空间分布
李晓頔27-29
古代小说契约叙事研究(一)
中国古代契约发展及文学作品中契约叙事嬗变脉络探析
闫岑30-32+41
文献考释(一)
《孔子家语》曾子“藜烝出妻”疑伪考论
胡玉尺33-35
博士之声
贾谊经济思想新论
黄稼辉36-38
《魏书·李暠传》《晋书·李玄盛传》《十六国春秋·西凉录》对读札记
陈继宏39-41
从鲁迅思想和路翎小说看胡风文艺理论
张欣42-45
雏凤清声_金城
从宋代笔记看宋人花卉消费
金城46-47+50
宋人文学作品中的蹴鞠活动
金城48-50
从《鲒埼亭集》看全祖望与恩师李绂交游简论
金城51-52+63
雏凤清声_尚敏
从《劝学篇》看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论
尚敏53-54
论梁启超《变法通议》的政论风格及影响
尚敏55-56
对《校邠庐抗议》的几点思考
尚敏57-58
词义源流考
“长”江考
韩丹丹59-60
“老鸨”考
韩丹丹60-61
“红尘”词义源流考
韩丹丹62-63
科学视野
《格物入门》与《格物测算》的物理学内容探析
李如财64-65
物理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以《势力不灭论》与能量守恒原理为例
马周太66-67
悬空的基础——《物理学的基础》述评
李典森68-69
物理学与哲学之间的纽带——对几本“物理学哲学”著作的解读
张小龙70-71
项目呈现
论宋元小说话本的女祸观念
易水霞;金建锋72-73+101
文胜于史,瑕不掩瑜——论袁枚《徐灵胎先生传》的文史价值
龚方琴74-76
从诗性情感恩义看绛珠仙草故事的文化意蕴和叙事意义
包树望77-80
论当代文学中的无羞感写作
魏庆培81-84
一花独放不是春——论文艺创作中国家队与社会队的定位与协同
景小勇;姜凯85-87
《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话语之建构》提纲
胡梅仙88-91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一生》
宋南南92-94+129
民俗风景
浅析《白蛇传》的民间信仰和民间叙事特色
董丽燕95-96
《金瓶梅》民间丧俗几种——以李瓶儿丧礼为例
张钧97-98
岚县民间故事母题类型浅析
杜茂生99-101
语文讲堂
“无所待”与“善假于物”辨——儒道互补:试论庄子《逍遥游》中的绝对精神自由境界
宋杰102-103+114
“文本细读”观照下的《散步》再解读
董兴华104-105
多重对话中的《老王》
马列106-107
书评在线
探寻中国传统文论话语的“存活”之道——评古风教授新著《中国传统文论话语存活论》
管才君108-109
长歌当哭:亲情指向的永恒记忆与作家温暖——评金岳清的长篇散文《呼愁》
周仲强110-111
院校平台_广西师范学院
论现实环境对诗歌编选的影响——以《中国新诗选(1919—1949)》为例
宋慧娟112-114
作为物的女性存在——析罗淑《生人妻》中女主人公形象
李素芳115-116
院校平台_辽宁师范大学
唐传奇中的“人鬼恋”新变现象研究
陈晓东117-118
从林黛玉相关描写看《红楼梦》对楚辞的接受
黄超119-120
沈琼枝与鲁小姐——《儒林外史》中科举情结弥漫下的女性形象
陈丽君121-122
生命深处的浪漫——史铁生《我与地坛》的浪漫主义解读
连菲菲123-124
院校平台_中国海洋大学
论《山海经》中《山经》与祭祀有关的几个问题
綦晓东125-126
刘勰的骚赋观:《辨骚》与《诠赋》
毛心怡127-129
清代第五批琉球官生及其教师
杨帆130-131+149
消融自卑与绝望——从口头民俗看民心理
林慧川132-133
文苑经纬
简述《沧浪诗话》的评诗方法
黄庚134-135
唐宋文学作品中的日本僧侣形象
方言136-137+158
“半生阅历供挥洒,十幅云蓝包世宙”——龚柴及其地理学著述初探
李文辉;陈名扬138-139
解读卞之琳诗作《旧元夜遐思》《淘气》两首
蒋语萱140-141
作为艺术形式的鲁镇时空
赵一民142-143+146
情到浓时亦感人——《我是农民——乡下五年的记忆》的一种新解读
慕江伟144-146
唐诗宋词
风流跌宕 触耳生情——杜甫《夜宴左氏庄》赏析兼青年杜甫形象论析
张正麒147-149
横看成岭侧成峰——贺铸《青玉案》的多维解读
艾翔150-151
论渤海国唱和诗与初唐应制诗的异同
徐洁;李成152-153
戏剧天地
论元代南戏北曲的碰撞与交融
关胜男;李成154-155
浅析古代戏剧中物象的运用
常世荣156-158
试论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飞动之美”
范玉华159-160+169
小说论丛
论《红楼梦》的女性意识
平志军161-162
从《心灵史》的改编看张承志的生命历程
胡袤姻163-165
论《追忆似水年华》中的细节叙事
彭诗雨166-169
艺术广角
经典歌剧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的曲式结构和艺术处理
郝伊云170-171
从电影《呼喊与细语》看伯格曼对人性的思考
陈婉均172-173
征文大赛
灵魂的交响乐——论《九章》诗学艺术二题
付利敏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