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媛 2
2
投稿须知 4
3
斯义桂声乐教学侧记 管谨义; 1-2
4
把握歌唱语言的艺术风格 杨立岗; 3-4
5
陈乐昌《第一交响曲——塘沽》的创作特征 刘文平; 5-9
6
歌剧《刘胡兰》《红霞》音乐创作中戏曲元素初探 钱庆利; 10-13
7
著名女高音歌唱艺术家、音乐教育家周小燕教授与世长辞 13
8
论教师因素对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影响 佟贺; 14-20
9
高师声乐研究生教学能力培养刍议 芦炜彬;孟卓; 21-22+29
10
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探讨 朱证颖; 23-24
11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钢琴学习的良性动机培养 林旭; 25-26
12
关于高校音乐专业实习改革的探索 康晓丹; 27-29
13
论钢琴教学中的乐感培养问题——乐感培养的方式方法 耿蕾; 30-33
14
开发音乐审美潜能 拓展音乐育人功能 程建;陈肖东; 34-36
15
第七届“科学与艺术·相约三八国际妇女节”主题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 36
16
初中流行音乐教学策略探究 陈海涛; 37-38
17
《当代音乐》征订启事 38
18
课间音乐对中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 周亮; 39-40
19
“等”出一片好风景——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生成与回应策略 徐兰; 41-42
20
赣南客家祭祖仪式调查研究——以会昌西江许氏宗祠为例 幸莹洁; 43-45+50
21
豫南花鼓灯在学校教育的现状分析 汪法萍; 46-48
22
浅析歌唱中的自恋症 王维琴; 49-50
23
声乐表演中应对意外因素的探究 牛艺添; 51-52
24
民族歌剧演唱风格的演变与思考 仪珩; 53-54
25
论当代中国钢琴创作的民族化表现 康一品; 55-56
26
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 吕钦; 57-58
27
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创作之比较 施子伟; 59-60
28
电影《边城》中的湘西音乐元素 苏蔚琦; 61-62+76
29
浅谈电影《归来》音乐的美学特征 胡琼方; 63-64
30
西周乐舞教育的精神内涵及启示 罗成芳; 65-67
31
“原生态”舞蹈音乐创作思考——以彝族舞蹈《阿克里》为例 孙聪;高俊松; 68-69
32
柔韧训练在古典舞教学中的价值 王璐; 70-71
33
动作结构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 扎西江措; 72-74
34
试论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乐谱资源建设 吴委强; 75-76
35
如何正确调整歌唱的心理状态 周圆; 77-78
36
关于二胡练习中“肌肉记忆法”的运用 张华; 79-80
37
孔雀图腾对傣族“孔雀舞”的影响与作用 刘芳婷; 81-82
38
新中国管乐的发展与沿革 侯凯屹; 83-84+88
39
论音乐艺术与人生 吴盼尔雅; 85-88
40
浅谈《乐记》的音乐美学价值 刘华清; 89-90
41
浪漫主义音乐的美学特征 庄严; 91-92
42
音乐情感论的历史足迹探寻 刘水; 93-94
43
寻找音乐差异的旅行——民族音乐学实地调查体验 商文娇; 95-96
44
浅谈中老年钢琴教材的编写 赵明霖; 97-98
45
声乐套曲·四季诗谣第一乐章《春之梦》6.谷雨 李亚娟;刘聪; 99-101
46
相逢在海边 马强;于学友; 102-109
47
都市村庄 顾政;李德隆; 110-114
48
草原 温馨的家园 王燃;张玉晶; 115-117
49
你是我的玫瑰花 大鹏; 118-122
50
顶住马头到广东 梁宝忠; 123
51
耕田歌 梁宝忠; 123
52
白山松水儿女歌 宋小明;薛喆; 124
53
山里的朋友都爱她 刘申五;赵黎东; 125
54
太阳月亮 侯耀忠;爱群;士权; 126-127
55
阳光日记 李严;段福培; 127
56
星光 陈福利;董伟; 128
57
幸福中国 于树军;欧泽琪; 129
58
左手右手 田然;华秀; 130
59
战士的家 牛世生;宋志杰; 131
60
张继征作品欣赏 张继征; 132-133
61
刘瓦碴作品选登 刘瓦碴; 134
62
田然作品选登 田然; 135
63
苏堤长 苏堤美(外二首) 皇甫彩红; 136
64
小村官(外二首) 颜建新; 136-137
65
行进在新丝路上(外一首) 董宪瑞; 137
66
啊 我的儿郎 宋建林; 137
67
茶树湾 张瑞孔;王玉琳; 137
68
淮河渔歌(外一首) 姚国禄; 138
69
抚摸祖国(外一首) 徐福清; 138
70
晓风残月(外一首) 张文灏; 138
71
玉兰花 邓继琼; 139
72
眷恋祖国(外一首) 邓永旺; 139
73
热爱(外一首) 王和泉; 139
74
曾晓安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