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侯宝平 2
2
投稿须知 4
3
多声部民歌的演唱形式与演唱方法 樊祖荫; 1-4
4
音乐批评的科学标准 曾遂今; 5-6
5
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赵志安; 7-13
6
试论音乐传播中音乐信息结构的开放性 魏晓凡; 14-18
7
音乐的盛宴:艺术院团国家队的喝彩——“2015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音乐组”侧记 曹贞华; 19-21
8
论尚德义花腔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演唱 王佳豆; 22-31
9
尚德义艺术歌曲创作的艺术特征 李丽; 32-34
10
论尚德义声乐作品的美学价值 蔡莉; 35-39
11
关于歌剧咏叹调的教学研究 龚叶; 40-41
12
多元文化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刘蔓; 42-43
13
新课改下如何开展小学音乐兴趣教学 盛娟; 44-45
14
乐于行 行于心——浅谈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体会 金莉; 46-47
15
浅谈中小学课间音乐的应用与价值 姚松华; 48-49
16
嵇康“声无哀乐论”中的几个典型命题 刘元平; 50-52
17
文化边缘区大别山民歌的传承与传播 郭德华; 53-54
18
声乐演唱中歌曲处理的基本手段 翁俣; 55-56
19
琵琶“并弦”教学研究 杨淑芳; 57-59
20
贝多芬《爱格蒙特》序曲双钢琴版演奏初探 赵扬; 60-63
21
利盖蒂《第二弦乐四重奏》微复调技术研究 赵晓辰; 64-68
22
《彩云追月》及其混声合唱改编曲分析 程迎接; 69-71
23
试析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 仲容; 72-73
24
歌唱语言与旋律关系的把握 杨立岗; 74-75
25
有关中国艺术歌曲之三思 李曙明; 76-77
26
霹雳手段 菩萨心肠——电影《赤壁》音乐分析 甘子琦; 78-80
27
声乐套曲·四季诗谣 第一乐章《春之梦》 3.惊蛰 李亚娟;刘聪; 81-83
28
橘颂 韩伟;施光南;史志有; 84-91
29
月亮情歌 刘顶柱;晓其; 92-95
30
醉花阴 李清照;朱思思; 96-97
31
我的草原风 贾文耀;李世相; 98-101
32
夜莺的歌声 刘武斌; 102-105
33
感恩歌 李世相; 106-109
34
中国式波尔卡 李洲; 110
35
今下世界唔同旧阵时 梁宝忠; 111-112
36
我是一条寂寞的小船 解明月;张晶; 113
37
华夏儿女是一家 刘维阁; 114-115
38
飞翼班之歌 周永涛;程迎接; 115
39
金色的小月亮——爱情叙述诗 乔羽;史志有; 116-117
40
春天的校园多美好 葛恩; 117
41
小花 小鸟 中国娃 刘志毅;唐新成; 118
42
东北年嚼咕 李泉;杨学正; 119-120
43
银色的梦 刘运策;欧泽琪; 121
44
光辉的历程 志明; 122
45
你的眼睛告诉我 刘运策;孟庆云; 123
46
为明天歌唱 古力;王明政; 124
47
北国的青纱帐 古力;张振国; 125
48
大海保佑子孙福 杨道立;赵黎东; 126
49
红蓓蕾 洪文;吉义;仲军; 127
50
都是一家亲 张树礼;邓乔文; 128
51
好好报答 宝玉;李志祥; 129
52
爱的一家人 唐仲英;王世安; 130
53
女人是水男人是山 张海利;大平; 131
54
阎肃作品选登 阎肃; 132-133
55
不朽的丰碑 永恒的记忆——深切缅怀阎肃老师 陈莹; 133-134
56
丁时光作品欣赏 丁时光; 135-136
57
吉林省伊通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作品选登 137-138
58
王洪志作品选登 王洪志; 139
59
胡满春 141
60
作曲家、钢琴家储望华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