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潮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345/D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949X
* 投稿网站
湘潮
《 湘潮 》
级别:省级     分类:社科    周期:半月刊
主管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国内刊号:CN 43-1345/D
国际刊号:ISSN 1003-949X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xiangchaozazhi@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湘潮
主      编:朱习文
出版周期:半月刊
出版地区:湖南长沙
定      价:10.00元
收      录:知网、维普
社      址:长沙市韶山路1号
邮政编码:410011
范文-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党员廉政建设研究-湘潮

 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党员廉政建设研究

李政
宁波大学党委办公室  浙江 宁波 315211
摘要:新时期下由于各种内外因素影响,高校教职工党员的廉政意识受到一定冲击,进一步加强高校教职工党员的廉政建设,对高校落实育人职能、推进学校发展、维护党风学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需要针对新形势新情况,总结高校教职工党员廉政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成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校;教职工党员;廉政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加强高校教职工党员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一)从高校教职工党员推进办学兴校的神圣职责角度来看,加强高校教职工党员廉政建设对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高校教职工党员一方面承担学校多项党务及行政管理工作职责,同时很多亦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是高校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重要力量。其职业性质和特点决定其在高校廉政建设及作风倡导中的重要作用。加强高校教职工党员廉政建设,用正确的、积极的廉政思想影响广大师生,具有极其深远的政治意义。
(二)从高校教职工党员担当推动学校发展的责任角度来看,加强高校教职工党员的廉政建设有利于推进全体教职工更好地开展教学、科研和服务地方等业务工作。高等院校是我国培养高级科技人才、培育重大科技成果的重要基地,担负着培育人才、推进科研、服务地方和文化创新的四重重任。教职工党员是高校管理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廉政意识和勤政能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影响到各项教育职能的顺利落实。
(三)从高校教职工党员在高校党建中的职责义务角度来看,加强高校教职工党员廉政建设,是完成新时期下党建历史任务、应对多元化复杂环境的迫切需要。加强高校教职工党员的廉政建设,既是上级党组织的严格要求,又是当前党务工作整体内外环境的迫切需要。对教职工党员加强廉政教育及监督管理,使之坚持党性原则,有利于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大的体现,有利于党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二、当前高校教职工党员群体中存在的廉政问题分析
首先,就思想而言,当前高校教职工党员群体中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表现为:第一、少数教职工党员法制意识不强,对廉政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文件了解不够,对一些关键内容一知半解,满足于“蜻蜓点水”的一般性的了解,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系统的掌握。第二、少数教职工党员党性观念不强,对党风廉政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对党员自身所需承担的廉政工作义务思考得不够,自己周围出现的不良现象,不敢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第三、少数教职工党员勤政服务意识不强,认为自己“不贪不占”,很多交叉性工作即“不管不顾”,缺乏勤政和服务意识。
其次,就具体行为而言,当前高校教职工党员群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第一、信仰淡漠心理下的消极反腐行为凸显,行事基调低沉,不愿意承担反腐工作,少部分领导集体缺乏整齐鲜明的廉政勤政行为表现,庸懒散现象日渐凸显。第二、自我意识膨胀下的自私自利行为隐藏,在涉及集体利益时能做到基本廉洁,但是一旦触及私人利益,就十分敏感,有“看对象反腐、分情况廉政”的情况。第三、价值观扭曲下的贪腐乱纪行为浮现。少数手中拥有权力的教职工党员,抵制不住物欲的诱惑,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贪腐乱纪行为。
三、廉政问题分析背后的成因分析
行为受思想影响,思想源于社会活动基础。可以说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是相互影响,其成因受多种因素控制。其中社会的各种思潮、不良的环境效应是影响教职工党员行为偏颇的外因,而教职工党员个人的放松警惕、贪求享乐的思想根源,以及一些基层党组织的“不作为”,才是影响教职工党员行为的主要内因。主要表现为:
 (一)部分廉政教育活动存在针对性、系统性、连贯性不够的现象。其中针对性欠缺表现为一些廉政教育活动在形式和主题上“以会议传达会议精神、以文件落实文件要求”,在内容和态度上“上下口径一般粗、认认真真走过场”,与教育对象的现实情况、接受习惯脱节,廉政教育实际效果不强。系统性不够表现为一些廉政教育内容缺乏规划统筹,往往是短期的、应急性的、执行式的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和“重自查、轻监督”的现象。连贯性不够则表现为很多廉政教育活动各自分散、难以串联起来,形成整体合力。
(二)对教职工党员的监督管理存在管理人员不足、管理职责不清、管理制度不全的现象。首先是廉政监管人员配置不足、流动较大的问题,一些高校廉政监管人员有限,且未能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使得这些岗位流动性大、工作深度不够。其次,是廉政监管职责不清,管理任务不明确。廉政工作涉及教育防范、监督提醒、违纪查处多项工作内容,需要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与紧密合作,倘若管理职责不清,容易导致“有的事情多人管、有的事情无人管”的局面。最后,管理制度不全,制度执行不力。一些工作只有原则性、大体性要求,无细化标准,缺乏一套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体系,使得制度执行遇到较多障碍,凭感觉、走过场,导致责任不明、执行不力。
四、进一步加强高校教职工党员廉政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正确认识高校教职工党员廉政建设的目标性和特殊性
高校教职工党员廉政建设是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其目标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整体一致,即为了确保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在高校的顺利贯彻实施,以教职工党员为主要抓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强化高校党组织的严密性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抓好高校教职工党员廉政建设的特殊性:首先,高校教职工党员具有知识分子的鲜明优点——忧国忧民、爱党爱业,在学校的各项事业中体现着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其次,高校教职工党员作为知识分子群体又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自身特征——高幻想性、高忧虑性、高敏感性,因此,在开展高校教职工党员廉政建设工作时,必须在坚持党风廉政工作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针对教职工党员的整体特征做灵活地处理,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结合,统筹与特色的凸显。
基于这种认识,不断加强高校教职工党员廉政建设工作,需要针对高校教职工党员特征,有针对性地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要教授正确的思想观念,即要加大对教职工党员的廉政教育力度,尤其要在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支持、鼓励教职工党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思想上做廉政理论和勤政观念的践行者和传播者;第二、要培育优秀的廉政工作队伍,即要培育一支优秀的廉政宣传教育、组织发动、纪律督导工作队伍,促成教职工党员整体党性政治素质和廉政文化素质的有效提升;第三、要管束不良的言行举止,即要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加强细节管理,鼓励教职工党员把廉政风范落实到党务及行政管理工作的细节中去;第四、要理清廉政工作的思路,即要针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困难,不断改进廉政建设的工作方式,使廉政工作能够跟上并引领形势的不断发展。
(二)加强高校教职工党员的党员主体性建设。
加强党员廉政建设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依靠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教育、管理、动员和鞭策党员,并使其制度化、系统化、程序化,即依赖外在的压力去促使党员不断发挥应有的廉政示范作用。另一种思路是注重激励党员自觉接受廉政理念、养成廉政习惯的内在动力,使党员自觉地保持、维系并发扬廉政精神,这种思路的立意基础是,只有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中确立党员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党员包括廉政建设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中保持内在动力并不断发挥先进性。要加强高校教职工党员的廉政建设工作,笔者认为更应当采取后一种循序渐进的内生路径。
这是因为,教职工党员开展工作的优势和难处均在于其知识分子属性特色上,合宜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和主动性。加强高校教职工党员教育管理进程中的党员主体地位建设,是党内行使民主权利和履行自身义务的辨证统一,是党员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的辩证统一。在适度的组织调控下,促进教职工党员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推动教职工党员之间的互帮互助、互教互学。真正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这应当成为加强高校教职工党员廉政建设工作的主要途径,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化难处为益处,才能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党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最大程度地提升教育质量和管理效能。
(三)加强高校教职工党员廉政建设工作的具体机制
加强高校教职工党员廉政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的关键在于运行机制的建设和优化。唯有把整个体系运行起来,并形成共同遵照、彼此认同的机制,这些制度功能才能实现,制度权威才能增强。要真正实现上文提及的“教授正确的思想观念、培育优秀的廉政工作队伍、管束不良的言行举止、理清廉政工作的思路”四项职能目标,真正落实党员主体地位为核心,同样需要以通过有效的机制构建予以一一实现,具体来说,需要系统地构建四种机制:一是进一步凝聚教职工党员廉政思想观念,构建自我监督及多维沟通机制,以提升党员的思想心理主体性表达;二是进一步激发教职工党员参与廉政建设工作的主体活力,构建自我提升及互帮互助机制,以提升教职工党员的能力素质主体性表达;三是进一步落实教职工党员的廉政工作义务和职责,构建自我约束和民主决策机制,以提升教职工党员的道德行为主体性表达;四是进一步理清教职工党员利益表达渠道,构建自我激励和相互评价机制,以提升党员的整体廉政风范主体性表达,即“教人”和“育人”、“管事”和“理事”四种工作机制。
四种机制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遵循一定的秩序规律:“理事”、“育人” 是分别从事务运行和个人自检的内因入手做好教职工党员的廉政意识强化工作,“管事”、“教人”则是从外因角度入手,分别从管理控制和教育辅助的外因着手做好教职工党员的廉政行为督导工作。依据马克思主义观点,人类行为的产生,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理事应在管事之前,教人应在育人之后。显然,只有理清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要求和高校教职工党员的真实情况,只有真正去关心培育、扶持爱护教职工党员,才能真正把人教好,才能把事情管好,才能顺利完成党组织交付党风廉政重任。反之,倘若对教职工党员的廉政建设活动不遵循党务活动的客观规律,不考虑教职工党员的实际情况,这种活动自然很难激发起教职工党员的参与积极性和践行持续性,从而难以实现廉政建设活动的各项预定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1994年十四届四次会议通过.
[2] 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03.1.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一9一8(l).
[4]党员队伍素质逐步提高、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人民日报,2009一7一1(1).
[5]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