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史志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23-1035/K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020X
* 投稿网站
黑龙江史志
《 黑龙江史志 》
级别:省级     分类:社科    周期:半月刊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当代黑龙江研究所 黑龙江省地方志协会
国内刊号:CN 23-1035/K
国际刊号:ISSN 1004-020X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shizhizazhi@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黑龙江史志
主      编:许洁民
出版周期:半月刊
出版地区:黑龙江哈尔滨
定      价:10.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
社      址:哈尔滨市南岗区花园街204号
邮政编码:150001
范文-浅析明代应天府的巡检司-黑龙江史志

 摘 要:巡检司作为明代的基层社会治安组织,具有巡逻盘诘、巡缉私盐、缉捕盗贼及协同防御等功能,但是

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巡检司巡逻及缉捕的主体不同。位于江防防线上的应天府,作为京师的重要府城,在沿江
以及周围县城的关隘错落着十一所巡检司。通过对应天府巡检司在江防中的兵力设置、信地防守及运作方式的
研究,能够进一步探究巡检司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应天府;巡检司;设置和作用
 
 明朝的巡检司,在历史上受到较多的关注,广
受评议,是明代独有的基层防御组织,作用独特,
后随明朝灭亡而取消。本文探讨明代应天府的巡检
司与江防之间的关系,以及巡检司所发挥的特殊作
用和面对的问题。
一、明代江防体系与应天府的地位
洪武元年(1368)八月,明太祖建都应天府,
称为南京。十一年(1378),将其作为京师。应天府
对明朝的政治地位极其重要,永乐迁都以后,虽有
一定程度地减弱,但是依然不可忽略。从地理位置
来看,应天府向北是长江下游,以南则是牛首、雁
门等山,可谓是“府前据大江,南接重岭,凭高据
深,形势独胜。[2]”该府作为陆防、江防与海防互为
表里共同防御的区域,所面对的军事防御重点,是
来自内陆或江湖的流民盗贼以及海上的倭寇。
明朝江防防线起自江西九江府,沿长江下游延
伸至入海口,而应天府身为重要保护目标正好在这
条防线之上。正如唐枢所言,“谨按长江下游,乃海
舶入寇之门户也。溯江深入,则留都孝陵为之震动,
所係岂小小哉?[3]”因此,重视对长江下游的军事
防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护卫南京。
明代江防防御体制以新江口水军营设置为开始,
江防治中也驻扎于此。操江都御史专门负责江防事
务,而巡抚则负责陆路防守,与该都御史相互策应,
同时还设置巡江御史进行监察。除了这些南京的中
央官员,还有地方江防官,“其下辖有兵备、参将、
守备、把总等军事职官,及府州县巡捕官,并于卫
所之间,错置巡检司。[4]”巡检司属于江防系统的基
层组织,负责平常巡逻会哨以及盘诘等任务,当遇
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参与剿捕盗贼等相关事宜。正
好补卫所等军事组织所不足之处。此时,巡检司在
江防防御体系中的作用便显现了出来。
二、明代应天府巡检司的结构设置与江防
应天府下辖上元县和江宁县之外,还有六个县,
分别是句容县、溧阳县、溧水县、高淳县、江浦县、
六合县。除了溧水县和江宁县,每个县都有设置巡
检司。除此之外,还在重要的关隘设置了巡检司,
比如大胜关,设有大胜关巡检司。
(一)巡检司的结构设置
应天府巡检司的江防兵力及信地防守[16]
由上图可知巡检司应天府共有11个巡检司,大
多设置在沿江以及内陆的重要地理位置。巡检司大
多在洪武初年便已经设立,其中有四个巡检司在嘉
靖年间先后废除,其废除的缘由可能为节省物力与
财力。从兵力设置来看,每个巡检司的弓兵大概保
持在三十名到四十名左右,人数会因为不同的情况
而有少许的波动。通过《嘉靖六合县志》中的记载,
瓜埠巡检司的人数曾在四十名与五十名之中上下浮
动。在协防的方式上,府属巡检司由巡检负责,而
其他巡检司由巡捕官进行统领,弓兵会与地方民壮
及老人合作,并配备哨船,在江防信地中进行会哨。
(二)巡检司的运作方式
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应天府巡检司可划分为
沿江巡检司与陆路巡检司。沿江巡检司有瓜埠巡检
司、江淮巡检司、龙潭巡检司、江东巡检司,剩下
的七个巡检司为陆路巡检司。沿江巡检司工作区域
是在江河关隘之上,盘诘对象主要是来往江河的客
商,与江防联系最为紧密。而位居陆路的巡检司,
负责的区域主要是县城重要关口处,并无哨船。
1.沿江巡检司
江东巡检司设立在新江关外,该巡检司主要管
理长江南岸,巡检带领弓兵出江驾驶巡船出哨,“上
至响水沟十五里,与大胜关弓兵并上新河暗伏官军
交哨,下至草鞋夹十里,与下江暗伏官军交哨。[17]”
上下地方均有弓兵以及官兵交接,可以加强区域间
的联系。史书记载:“江南设新江口,水军以御水
寇,江北设浦子口,陆军以御陆寇,水陆二军,南
北犄角,互为声势。[18]”它们皆是险要之地。因此
将弓兵后分作两班巡逻,每班二十名弓兵,各自装
备一艘哨船。
江浦县的江面信地由江淮巡检司负责出哨,而
县治及陆路属于巡捕管理。后因该地逼近江面,朝
廷担心盗贼时常出没,江淮巡检司的信地从江面扩
大到县地方,而县治则由巡检与巡捕官共同防守,
巡捕官变为负责县路及村落。
瓜埠巡检司所在的六合县为“京辅冲衢,其关
系视他邑尤重。[19]”该司的弓兵从瓜埠南渡可与南
京观音港、新江口暗伏官军接哨,沿下游可到达西
沟与龙潭巡检司的官兵接哨。在所辖江面,不止有
巡检防守,还有老人协同。兵壮被分作三十名居守,
五十名出哨,而这五十名哨兵又被均分为两班,“上
半月巡检居守,老人督率兵船出江接哨,下半月老
人居守,巡检督兵船出江巡哨。[20]”
南岸的是龙潭巡检司,所在地为龙潭镇。该镇
北临大江,于此兼设水马驿,交通便利。“长江一带,
洲诸限隔,唯斜沟、龙潭二处船只由此出入,故黄
天荡为贼渊菽薮,而龙潭、斜沟则津要地也。[21]”
黄天荡位于应天府的东北八十里,最是江盗容易藏
身之处,龙潭与斜沟作为船只的出入口就显得尤其
重要,这里的兵防设置就更加注意。龙潭由义民和
巡检共同协防,掌控的兵力共有六十名。上半月由
巡检负责居守,义民、民官率领民兵出哨,下半月
则相反。而斜沟主要由民壮负责,将他们分作两班
轮换,一班留守,另一班巡哨。
2. 陆路巡检司
秣陵镇巡检司所辖信地均是陆路,但是作为府
属巡检司,其要路均可通往江宁县及应天府,后将
弓兵分作两班,相互轮作,一班留守巡检司,一班
出江巡哨。
位于上元县的淳化镇巡检司,同样设居陆路,
“该镇虽不滨江,实南畿喉咙襟之地。[22]”弓兵被分
作三班,十日一轮,居为列屯之兵,出则巡哨。他
们向上可到达京城的高桥门,向东走在土桥与句容
县义民接哨。
溧阳县与溧水县两地皆位于陆路,主要由民壮
及义民协守,共同负责陆路以及巡哨。溧阳由北经
金坛可达镇江,向东经宜兴可至苏松,为了预防海
寇与江贼,官府最后添编了民壮与义民,以便进一
步加强防御。溧水县并无巡检司设置,由额编民壮
守护城池,轮拨民壮守卫仓库,义民率领民壮巡逻
信地,缉捕盗贼。
江宁县由江宁马驿的驿丞与弓兵合作防守,其
中弓兵被分作三班,一班负责留守县城,一班负责
水哨,向上至圭山与和尚港的暗伏官军会哨,下至
黄沟与大胜关的弓兵会哨,另一班则是负责陆哨。
高淳县位于溧水县以南,该县的东南处有一座
广通镇,该镇有广通镇巡检司。“该县地方不边,江
洋止有广通镇东壩河道,由溧阳宜兴与常州无锡通
接苏松,经行往来客商船只。[23]”因此派巡检以及
弓兵来回盘诘防守,后添设义民以及民壮在该镇协
守。
到了明朝中后期,倭寇以及盗贼逐渐猖獗,江
南形势严峻。由于留都南京的安全尤其重要,陆路
巡检司的防守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往往是将
弓兵分作二班或三班,或与人合作,通过上下半月
轮作,居守或出哨。
三、明代应天府巡检司的作用及存在问题
(一)发挥的作用
巡检司是江防中的基层组织,弓兵由巡检或巡
捕官带领出江巡哨,一定程度上可以勘探贼情以及
辅助缉捕江盗。在《芝园别集》中,可见到大胜关
巡检司参与江防的具体事例记载,嘉靖三十四年
(1555),倭寇从浙江入侵,大胜关巡检司对过往船
 只尽行盘诘并封锁江面。弓兵与民壮合作防守地方
及江面,执行日常巡哨的任务,可以节省物力和财
力,提高防御效率。而明廷对江防信地的划分,有
利于落实任务,以防官兵之间相互推诿,耽误时
机。除了负责江防区域的防御问题,沿江巡检司还
负责盘诘关口,即税收的交纳。例如瓜埠巡检司每
年额办船料课钞达五万四千六百一十贯[24],折银共
三十二两七钱六分六[25]。除了船钞征收,瓜埠巡检
司与江东巡检司都要负责解收户部钞银,江东巡检
司则还负责两所工部芦场。
(二)存在的问题
明朝中后期,沿江巡检司的弓兵数量逐渐减少,
大多固定在20到30名,其所配备的巡船粗制滥造,
不能发挥最佳的状态。从兵力来看,南京兵部尚书
张鏊与杨愽曾在嘉靖三十四年共议《防守留都四事》
[26],该奏疏中提到了秣陵巡检司、淳化巡检司以及
江宁镇巡检司的兵力薄弱,应该增设堡垒以加强南
京防守。巡检司的巡船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当巡
检率领弓兵驾驶巡船与江贼相遇时,江贼往往驱使
沙船,在江面之上快速驰骋,神出鬼没,难以抓捕。
除了人数与装备的不足,巡江官员以及弓兵本身也
存在一定的问题。巡检司或巡河官员往往居于城中,
不愿出江巡逻,甚至向上级隐瞒贼情。巡检及弓兵
的名额逐渐由市井无赖占据,他们没有专业战斗经
验,等到江盗到来,往往退缩不前,甚至通敌泄露
信息,导致战斗失败。巡检司对巡逻消极应对之外,
还产生了“南京月卯之行”。他们在每月二十九日起
程,前往南京进行巡视,往往耗时大半月的时间在
外随意巡视衙门,导致原来防守之地无人看守,危
机四伏。据六合知县董邦政调查,江浦县的民壮供
役艰难,而句容县、溧阳县、溧水县和高淳县,民
壮的数量可达到三五百名,这些人常年空闲,并未
完成捕捉盗贼的任务。更有巡捕官经常贩卖劳役名
额,以赚取钱财。
明朝的巡检司,在历史上发挥独特的作用。明
代史书认为,“我朝都金陵,罢水军万户府,滨江设
52
巡司巡逻军,军卫有司错置,而皆属于巡江,其防
严 矣 。” [27] 总体说来,巡检司虽处于明代地方基层
组织,但却在整个江防体系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并且这个作用贯穿整个明朝。直至明朝灭亡。它的
这种使命才宣告结束。
参考文献:
[1][10](清)顾祖禹撰,贺次君、施和金点校.读史方舆纪
要·卷二十·应天府[M].北京:中华书局,2005:921、
987.
 [2](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卷二百七十·御倭杂著
[M]. 北京:中华书局,1962:2854.
 [3] 吕进贵.明代的巡检制度——地方治安基层组织及其运作[D].
明史研究丛刊,明史研究小组刊行,2002:98.
 [4](明)王诰修,刘雨纂修.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24 史
部·地理类·江宁县志卷四·公署[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
社,2000:730.
 [5][11][12](明)沈孟化修,张梦柏等纂.天一阁明代方志选
刊续编第七册·万历江浦县志[M].上海:上海书店,1990:
382、581、649.
 [6][26] 明实录·卷一O六[M]. 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
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2499、7409-7410. 
[7](明)程嗣功,王一化纂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二
O三册·万历应天府志·卷三[M].济南:齐鲁书社,1996:
321. 
[8](明)王韶修,程文纂修.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弘治句
容县志·卷二公署[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0.
 [9][14][19][24][25](明)董邦政修,黄绍文纂.天一阁明代
方志选刊续编第七册·嘉靖六合县志卷三·宫室志[M].上
海:上海书店,1990:836、872、712、835、836.
 [15](明)李昭详撰,王亮功校点.龙江船厂志·卷二舟楫志[M].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32.
 [16] 兵力设置与江防信地来自《江防考》,江东巡检司、江淮巡
检司、淳化镇巡检司、龙潭巡检司、上兴埠巡检司、广通镇
巡检司的地理位置数据来自《嘉靖南畿志》卷三的179-180.
 [17][20][21][22][23](明)吴时来撰,王篆增补.四库全书存
目丛书史部第二二六册·江防考卷三[M].济南:齐鲁书社,
1996 :156、156、154、153、155.
 [18](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卷一百六十一苑洛集[M].
北京:中华书局,1962:1621.
 [27](明)柴奇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67册·黼庵遗稿
卷八[M].济南:齐鲁书社,1997:557-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