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现场视角下心理痕迹的分析价值
陈 瑜
(青海警官职业学院公安系, 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对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价值的研究,即使现场勘查所涉及的客体更加丰满,也为侦查人员揭露、证实犯罪提供了重要依据。在侦查实践中,依托犯罪现场对心理痕迹进行准确分析,能够帮助侦查人员有效识别犯罪伪装、提升痕迹物证利用价值,在研究犯罪人心理活动、现场情境和案情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心理痕迹 分析 价值
一、心理痕迹在识别犯罪伪装方面的价值
(一)分析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可以缩小侦查工作范围
由于犯罪心理活动是内在的、隐蔽的,受其犯罪活动支配的犯罪行为及其所形成的结果是外在的、暴露的。犯罪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必然要通过犯罪行为暴露出来,表现在客观存在的物质痕迹之中。由于犯罪人实施的犯罪行为是有意识的,是直接受个体的需要、动机所支配控制的,犯罪人心理活动的特点必然会在犯罪活动中表露出来,凝结在外显的行为之中,或固定在某些客观现象的因果制约之中。它能表示物质痕迹的关键内容,帮助人们寻找那些消失在时间和空间的事物和现象,提示犯罪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犯罪行为实施以后,犯罪人总是表现出各种各样程度不同的反常心理和反常行为,在行为上表现出违反本身正常活动规律的行为特征。这些心理活动都会通过行为反映到犯罪现场,因此,我们要注意识别心理痕迹的形成,识破犯罪伪装,将犯罪现场最原始的状态表现出来,使侦查人员准确的划定侦查范围。
(二)分析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可以扩大犯罪信息来源
无论犯罪人如何对现场进行破坏和伪装,其个性心理特征是改变不了的,心理痕迹在现场中会有所暴露,并显示行为的反常性和无规律性。当然,这样的心理特征是有个性差异的,但同时也有普遍性与共通性,侦查人员正是借助心理普遍性的特征进行分析。物质痕迹与心理痕迹相互交织共同依附于犯罪现场这个客体当中,犯罪人在伪装现场的过程中,又无意识的增加了新的物质痕迹,体现出新的心理特征,虽然原有的痕迹被掩盖、被隐藏、被伪装,但是新的痕迹同时出现,这是客观存在的,是基于物质交换原理出现的现象,是不可磨灭的。侦查人员对识别犯罪伪装的分析就是基于这一点展开的,只有侦查人员意识并利用到这一点,才可以扩大信息来源,揭露伪装现场,看清案件真实的面目,进一步对犯罪人进行刻画和排查,查找犯罪人。
二、心理痕迹在提升痕迹利用方面的价值
(一)分析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可以促进物质痕迹和心理痕迹的收集
心理痕迹由于它特殊的性质,相对于物质痕迹来讲,在提取和辨别上都存在难度。因此对心理痕迹的发现和验证绝不是简单的猜测,而是运用严密的逻辑思维进行推测判断,从而进行分析验证,能够使犯罪现场上的心理痕迹与物质痕迹在逻辑上相辅相成,形成统一,都能够反映犯罪行为和验证犯罪行为,并反映犯罪人在作案时的心理活动特征。要尽可能的收集犯罪现场所遗留的一切痕迹物证及其他犯罪信息。对于现场上出现的手印、足迹、工具痕迹及其他痕迹物证等,只要能反映犯罪人的行为,都要进行收集。如果能反映犯罪人怪异的行为,就更要详尽地观察和收集,这些看似违背常理的痕迹物证背后往往就隐藏着特殊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这对我们进一步分析案情有很大的帮助。
(二)分析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可以使心理痕迹与物质痕迹相辅相成
通过分析犯罪现场所收集的心理痕迹,可以对犯罪人进行“心理画像”,同时与物质痕迹相互印证,提升痕迹的利用价值。通过我们对现场所遗留的心理痕迹的分析,就能推测判断出犯罪人的心理状态,所以说它们是一种“反映——反映”的关系。虽然心理痕迹是抽象痕迹,可能不会容易被认识,被发现,被提取,但正是由于心理痕迹这样的特点,它有着比物证痕迹具有更深更细腻的内容,直接反映着犯罪人的心理活动,隐含着犯罪人的多种信息,如犯罪动机、个性特点、心理状态、与侵害对象的关系、犯罪经验等,具有物证痕迹不能替代的更深刻更广阔的信息作用,成为物证痕迹的扩展和延伸,为提高痕迹的利用价值奠定基础。
三、心理痕迹在研究犯罪人心理活动、现场情境和案情方面的价值
(一)分析犯罪现场心理痕迹能够描绘心理活动,印证犯罪行为
分析犯罪人的心理痕迹对于重构犯罪现场以及了解犯罪行为有着指导意义。心理痕迹讲究对事不对人的原则,要把握宏观的东西,才可以在研究犯罪人心理活动、现场情境和案情方面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心理痕迹分析的前提是对现场认真细致的勘验,并且要找准在案发当时犯罪人的心理体验,这个环境一定要与案发当时的时间、天气、温度等因素大致相同,这样的分析才能贴近犯罪人当时的心理体验。因为想象和推断远不及身临其境的体验深刻和清晰,所以对心理痕迹的分析一定要依托犯罪现场这个大环境,要深入现场,寻根究底。并且在分析心理痕迹时,不能受到其他外来因素的影响,要以现场为根基,找准突破口和落脚点,进行客观有效的分析。
(二)分析犯罪现场心理痕迹能够推敲现场情景,准确把握案情
心理痕迹在一些缺乏直接因果关系并且现场痕迹破坏严重的复杂案件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当案件中的主要因果关系缺失时,很难对犯罪嫌疑人的范围进行划定,但正是基于对犯罪心理痕迹的正确分析,使得侦查人员借助分析结果大胆的划定了嫌疑人的范围,及时确定了犯罪嫌疑人。
对心理痕迹的正确分析可以准确判断出犯罪人的心理活动,迅速缩小侦查范围,及时确定犯罪嫌疑人,降低侦查难度。并且从现场情况结合犯罪人心理特征,分析出嫌疑人的作案动机,刻画出犯罪人的心理画像,由表及里的深入分析,使得侦查人员在没有得到犯罪嫌疑人供述之前,就对整个案情都有了全面的认识和把握,甚至更具体。因为心理痕迹分析能体察到犯罪嫌疑人最不愿暴露的心理体验,而这些对于侦查人员来说恰恰是最关键的,其中包含了深层次的犯罪动机、犯罪目的等内容。
参考文献
[1]武伯欣.中国心理测试技术——实践与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2](美)迪·金·罗斯姆,李玫瑾(译).地理学的犯罪心理画像【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