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高校涉密载体的管理状况与改进探究
滕秀红
宁夏大学 宁夏 银川750021
作者简介:滕秀红(1974—)女,宁夏中卫人,研究方向:信息保密、网络安全。
基金项目:宁夏大学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ZR1338)
摘要:高校保管的涉密载体主要有涉密上级来文、本校制发的涉密文件和本单位自己掌握的内部资料。通过分析宁夏高校涉密载体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发展战略建议,为推进高校涉密载体管理水平,有效实现高校涉密载体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宁夏高校;涉密载体;管理现状;改进途径
2010 年4 月29 日新修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明确规定“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定密责任人”的问题[1]。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在高等学校中,无论档案管理部门,还是承担国家项目的科研部门,都有大量的涉密资料需要保存。随着涉密载体数量的急剧增多,管理的难度也大大增加。因此,在复杂的保密形势和繁重的教学科研压力下,如何做到涉密载体的安全管理和高效应用,已经成了涉密单位面临的重要课题。对于高校而言一旦发生载体的泄密事件,其损失将是难以估量的。所以,积极探讨高校涉密载体的安全管理问题,对于稳定高校教学科研环境,树立法律规范意识,培养师生良好的爱国素质,更好地服务地方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宁夏高校涉密载体的现状分析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加上高校复杂的人员构成,开放式的办学等均给高校保密工作带来挑战[2]。涉密载体的安全管理是保障高校涉密信息安全的需要。高校的保密工作早已有之,近年来,虽然相关工作取得一些成果,然而,保密形势和任务却愈发严峻艰巨,究其原因,第一,高校固有的特点,决定了高校保密管理工作的困难性和艰巨性;第二,随着国际与周边形势的变化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与发展,带来了新形势下的保密问题。高校保密工作是一项复杂性和全局性的工作,涉密载体管理是高校保密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得到高校涉密人员的广泛使用,这些高科技产品的使用给工作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高等学校保密工作带来了隐患。通过对宁夏高校涉密单位进行调查走访,发现了高校在对涉密档案、数据进行保密工作时,存在一些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无线传输设备的使用,对涉密载体的安全带来隐患
由于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各个专业领域的科技人才广泛使用着各类现代化设备。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几乎遍及每一个高校工作人员。此外,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计算机设备、移动存储设备,集摄像、录像、录音于一体的通信设备等也都在高校普遍使用。这些电子设备科技含量高,往往具备无线联网、红外、蓝牙等功能,轻易地就能实现信息的复制和传输,给保密工作带来了隐患
1.2 高校的保密管理人员保密知识匮乏
高校的保密管理人员通常是兼职,即缺乏“管理专业”背景和相关的专业技能,保密意识相对淡薄,又常年忙于其他日常事务工作,无暇参加保密专业知识的培训,更无暇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单位的保密管理体系进行深入地思考和研究,因此保密管理人员在保密管理工作中有可能因缺乏专业知识而造成泄密隐患。
1.3对涉密载体的“销毁”不够重视。
涉密载体的报废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制度,很多涉密单位和个人对其重视不够,对其随意的丢弃,致使有些人有机可乘,对其中的数据进行恢复,造成涉密数据的泄露。除此之外,还存在对涉密载体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涉密文件的“密级”不及时更新等问题。
二、高校涉密载体管理的改进探究
2.1完善涉密载体的管理制度
高校涉密载体的管理应包含涉密载体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维修和销毁等。涉密单位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确保密人员的职责,把好每一关,防止涉密文件落入他人手中,给单位及个人带来损失。例如:增加相应的审批环节,相关负责人进行核实并署名。一旦发生泄漏,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询问,了解情况。
2.2加强管理涉密载体的硬件设施
加强和规范涉密载体的管理,必需改变设备不足、保管条件简陋等硬件设施落后的状[3]。高校应在涉密载体的管理方面加大资金投入,购置专业的涉密载体制作和销毁工具,并且由专人进行负责管理。防止在保密过程中出现纰漏,保障高校工作顺利进行。此外,还应在存放涉密载体的档案室等配备相应的防盗设施,如防盗门窗、保险柜以及监控设备等。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使涉密载体的管理更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2.3 建立高校涉密载体管理系统,实现科学化管理
传统的保密管理使用纸质表格和简单的电子文档登记模式进行,在管理繁琐不便的同时也容易产生各类错误。建立完善的高校涉密载体管理系统,可以实时更新人员与设备信息,掌握人员与设备的现有状态或最终去向,大大提高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水平,有效地推进了学校保密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进程、提升了高校保密管理的控制、监管、发现、及处置等能力。通过对涉密载体的信息化管理,才能将高校保密工作落实到实处,切实有效地推进高校保密工作的发展。
2.4 对涉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强化保密意识
高校涉密工作人员不同于普通的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还要具备一定的保密知识,以便对涉密载体进行管理、利用。所以,高校对涉密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除了业务素质外,树立牢固的安全保密意识也同样重要。同时,要坚持 “谁主管,谁负责; 谁操作,谁负责; 谁出问题,谁负责”原则,建立起明确的岗位责任制,使各项具体工作责任到岗、责任到人,以切实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保密意识[4]。
三、 结论
在信息时代,计算机及互联网应用遍布社会各个方面,它们在便捷我们工作生活的同时,也给保密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无纸化、智能化办公使得涉密载体的形势发生了转变,也增加了泄密的渠道、增大了泄密的可能性。因此,完善涉密载体的管理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涉密载体管理系统,可以实时更新人员与设备信息,掌握人员与设备的现有状态或最终去向,大大提高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很大程度的减少学校泄密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 许存芝.高校涉密载体的管理状况与改进策略研究[J].兰台世界,2011(12):40.
[2] 钱晓辉,任盈盈,袁智强,陶勇. 高校保密管理工作的SWOT分析[J].科学与管理,2013(2):76.
[3][4] 顾香玉,李梅香.高校涉密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探讨[J].科学管理研究,2011(1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