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系统项目的整体管理
司丽萍
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 河南郑州 450012
摘要: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省血液中心、医院(县级血库)信息化联网,涵盖血液采集、检验、加工、储存、发放、运输、临床输注、反馈等各个环节。在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改造中,我作为用户方的项目负责人参与了项目的整体管理工作。我在项目整体管理中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加强了参与各方的沟通,注重用户需求和需求的变化,合理配置项目组成员,对风险进行了及时的评估并顺利地控制了风险。通过这些办法,平衡了各方的利益,控制了项目的范围和进度,保证了项目的质量,顺利完成了这个项目。
正文:
2012年11月,我作为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信息技术负责人参与了信息管理系统项目的升级改造工作。该项目投资190万元,建设工期为半年,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实现了实现了质量体系管理和采供血业务管理、血液安全管理的有机结合。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使用唐山启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现代血站管理信息系统(SHINOW 9.0)。该系统采用多级组织架构管理和PDA、3G和VPN技术,实现采供血业务、公众服务、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资源管理、OA办公等血站全面信息的整合。通过前期协调和有效沟通,明确了项目的范围、时间、成本和采购,因此,我把整体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项目的质量、人力资源、沟通和风险管理方面,目的是保证实现计划的功能并按时投入运行。在工作中,我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灵活的工作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系统在2013年5月上线运行成功,目前运行情况良好。
一、加强了沟通管理。
该项目涉及到中心采供血一线所有业务科室、财务、设备、业务统计等后勤科室以及医疗机构供血科(库)、系统开发(集成)商等多个部门和单位,从需求分析到系统设计、测试都需要各方的参与、协调配合,由于采供血部门工作时间和地点不统一,难以经常或长期集中,因此,各方及时有效的沟通是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为解决好这个问题,我采取了三个办法:①提高大家对沟通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沟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对沟通工作给予必需的人员和时间支持,保证了沟通工作得以按计划进行。②对项目组外部的沟通,坚持从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沟通的方式。一方面,把必要的、重要的沟通需要以联席会议、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的形式制度化。另一方面,在适用的前提下,采用灵活、经济的沟通方式,比如:对一般的小问题或者是简单问题。③对项目组内部沟通,进行适当的控制,避免形式主义,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规定项目组成员在每天工作过程遇到问题,将其记录下来,然后再以邮件方式发送给需要沟通或询问者。大家每天下班之前收取邮件,对于可以直接回答的问题则直接以邮件方式回复,对于无法直接答复而只需与提出问题者讨论的问题,在第二天上班前进行商议确定。而需要众人一起讨论的问题,则放在每周会议上讨论,较紧急的问题召开临时性会议。通过以上方法,基本上实现了有关各方及项目组内部的有效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了因各方立场不致造成严重对立而影响项目进度,避免了因交流不畅形成重大质量问题。
二、合理配置人员。
对项目组人员进行规划配置,合理分工,明确责任,保证项目各阶段、各方面的工作能够按计划完成。我们在项目组中配置了以下人员:技术组长1名,负责技术难题攻关,组间沟通协调;需求人员5名,负责将用户需求转换成项目内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编制项目需求规格说明书,针对每个迭代集成版本与用户交流获取需求的细化;设计人员5名,负责对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系统设计;开发人员8名,实现设计,完成用户功能;集成人员1名,负责整套系统的编译集成,督促小组系统功能提交,及时发现各模块集成问题,起到各小组之间的沟通纽带作用;测试人员2名,对于集成人员集成的版本进行测试,尽可能地发现程序缺陷,以及未满足需求的设计;文档整理人员1名,负责对小组内产生文档的整合、统一;维护人员1名,负责系统验收后的维护,建议维护人员早期进入项目参与项目测试以便顺利承担维护职责。另一方面,不搞终身制,不能够胜任工作的坚决调换,保证项目整体工作不受影响。通过平常和阶段性的工作考核、评审,对不合格人员进行调换。有一名需求分析人员因为工作态度不好,在与采血招募的业务人员沟通过程中关系恶化,调查落实后,我们立即把他调出项目组。
三、进行风险评估,在进度和质量之间进行权衡,争取最佳平衡点。
由于项目资金已经确定,我就在进度和质量之间找平衡点,力争把风险降到最低。由于采供血业务本身比较复杂,系统需求也在不断调整、完善,给项目的进度带来一定影响。由于这个项目涉及到献血者、用血者的返还费用,影响很大,通过与用户方沟通,在质量和进度之间优先考虑质量。同时,考虑到这个项目采用了增量开发模型和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我把项目目标进行了分解,涉及到核心业务部分优先完成,保证系统在规定的时间上线运行,其他不影响业务、辅助性的功能适当延期,包括血液监控、库房管理、和统计分析。这样虽然整体工期有所延长,但没有影响系统及时上线。这种做法现时照顾到各方的利益,把整体风险降到了最低。
四、重视需求变化的客观性,强化测试,保证软件功能完整、正确、高效。质量是软件的生命,软件功能完整、正确、高效是软件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用户最关心的内容。经评审,我们采用了软件工程方法,使用渐增式的增量模型,注重满足用户需求和需求的变化。为满足软件应用需要,我们规定: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凡用户提出的、经调查情况属实、经技术可行性论证可行的,全部予以响应。同时,采取措施避免需求的反复和无意义、不合理的变更。对较大的变更和比较关键的变更,要经各方联席会议论证通过,参与人员签字负责,并由提出变更的单位加盖公章确认。由于不合理或技术上不可行而没有通过的需求变更,要提出替代的解决办法,并与用户部门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予以解决。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让用户直观地了解软件质量和熟悉软件操作的有效途径。我有计划地强化测试环节,也是让用户由始至终地参与测试工作。我们主要采取黑盒法进行测试,把工作重点放在测试环用例的准备上,严格定义测试索引、测试环境、预期结果、评价标准,尽可能地把各种业务的不同情况都表现出来。同时,我们准备了核心业务模块进行实际运行测试,在相关部门手工记帐和计算机联网记帐同时进行,并有计划地穿插一些测试用例。通过这些办法,及时发现和解决了许多问题。
结束
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该系统一次上线成功,顺利通过了验收。回顾项目的整体管理工作过程中,虽然没有大的事故发生,但仍然存在不足:一、软件测试不系统,用例积累仍不够充分,忽视了压力测试。系统实际运行后随着采供血信息量的增加,运行速度有所下降,需要进行不断的优化。二、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对各方目标的权衡不够充分,导致与各医疗机构HIS的系统接口没有完全利用。三、在硬件规划上,由于考虑到资金要求,过于保守,以致出现服务器仅满足运行的需求,没有一定的预留。 综上所述,良好的项目沟通管理;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用风险评估在进度和质量之间进行权衡;重视需求变化的客观性,强化测试,保证软件功能完整、正确、高效是我在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中的整体管理中的四个主要实践,为项目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以后的项目整体管理工作中,我要加强测试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注重各方利益的权衡,继续深化各方的沟通,协调好实施工作各个部分及各个方面的关系,更好地完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