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11-4538/V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8119
* 投稿网站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
级别:国家级     分类:科技    周期:半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航天信息中心
国内刊号:CN 11-4538/V
国际刊号:ISSN 1009-8119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junminjishu@126.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主      编:王一然
出版周期:半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市
定      价:15.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
社      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1018室
邮政编码:100048
范文-美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现状分析-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美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现状分析

胡志锋
(中国民航云南空中交通管理分局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欧美等航空发达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着手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工作的研究。时至今日,他们在各相关领域的研究中仍然处于领先地位。本文通过研究美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现状,从而为我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空中交通 流量管理 协同决策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任务是在空中交通流量接近或达到空中交通管制可用能力时,适时地进行调整,保证空中交通量最佳地流入或通过相应区域,尽可能提高机场、空域可用容量的利用率。上世纪60年代,美国就已经出现空中拥挤问题,于是美国就开始着手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研究。至今,他们在各相关领域的研究中仍然处于领先地位。我国民航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只有先充分了解欧美等国发展现状,再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才能切合实际地建立我国流量管理的运行体系和系统工具。
1组织机构和职责
美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的组织结构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位于华盛顿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指挥中心;第二层:由全美21个航路管制中心的交通管理机构构成;第三层:由终端雷达管制中心和塔台管制中心的交通管理机构构成。
1.1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指挥中心
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指挥中心负责交通管理系统的具体运行。所有交通管理部门协助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指挥中心保证交通管理系统的安全与效率。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指挥中心与各交通管理机构、用户和气象信息服务商协作,具体负责:执行国家交通管理策略;监视分析天气状况和系统运行状态,防止系统冲突;制定每天的交通管理方案;确定执行交通管理策略的时机,以应对国家空域系统容量的降低;必要时实施国家交通管理预案,保证国家空域系统内空中交通的15有序运行;当国家交通管理预案不适用时,因时制宜地执行备选方案;对所有交通管理机构交通管理预案进行最终审批;评估交通管理预案的适宜性。
1.2航路管制中心的交通管理机构
航路管制中心的交通管理机构履行如下职责:与终端管制中心交通管理机构一起,改进到达策略,保证实现机场到达率;充分利用增强型交通管理系统的交通态势显示、监视和报警功能,主动地调整空中交通;定期回顾、分析交通管理过程,保证方案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任命交通管理代表,负责与中央气象服务单元和空中交通管制运行人员的信息交互;利用增强型交通管理系统将经批准的本地交通管理信息发布给:交通管制系统指挥中心和与其相邻的相关机构:在信息有效时间内,其终端区可能会对空中交通造成重大影响的其他航路管制中心;相关飞行服务站、自动飞行服务站、自动国际飞行服务站、国际飞行服务站。
1.3终端管制中心的交通管理机构
终端管制中心的交通管理机构履行的职责:通过与航路管制中心交通管理机构和相邻的终端管制中心交通管理部门协调,平衡到达流,确保不超过当前的容量;通过与塔台和终端管制中心协调,确定机场到达率,并协助航路管制中心的交通管理机构和相邻终端管制中心交通管理机构改进方案:监督离场点的流量平衡,确保下一机构所属空域的扇区效率;根据具体情况实施登机门等待程序,减少机场地面交通阻塞;与机场协调,保证跑道、滑行道和其他机场设施关闭对运行的影响最小;确保最佳的空域、跑道配置;定期回顾、分析交通管理过程,保证方案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向相关的交通管理单位通告本地的交通管理预案。
2系统工具与技术
2.1增强型交通管理系统
增强型交通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全国管制空域范围内平衡飞行流量与空域系统容量,确保国家空域系统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增强型交通管理系统自20世纪70年代投入使用以来,至今仍在不断完善中。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为了满足21世纪空中交通增长的需求,美国联邦航空局和国防部又提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增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的功能:提高数据交换能力,以便在空中交通管制部门与航空公司运行部门之间更加实时、准确地传递信息;通过协同决策,加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所有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协商;进行国家空域系统流量分析,采用自动化程度更高、更为精确的工具分析飞行流量,评估国家空域系统的美国流量管理发展概况增强型交通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交通态势显示、监视告警、地面延误程序、改航、数据处理、飞行调度监视等功能模块。
2.2终端雷达管制中心自动化系统
终端雷达管制中心自动化系统是由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局的下级研究中心研发,用以辅助航路管制中心、终端雷达管制中心管制员和空中交通管理专家进行空中交通管理的决策支持工具,包含了交通管理咨询、最后进近间隔工具和航路下降咨询等子系统。其中交通管理咨询和航路、下降咨询用于辅助航路管制中心进行决策,而最后进近间隔工具则应用于终端雷达管制中心的管制决策。
2.3协同航路调节工具
协同航路调节工具通过监视与分析交通流量,提出减轻拥挤、避让危险天气的策略,评估实施该策略的实际效果。该工具的主要功能为:在飞行计划信息的基础上,预计未来交通流量并对其进行可视化处理;确定并分析潜在的流量问题;确定受某种流量问题直接影响的所有航空器:确定各选航路以减轻流量负荷;分析改航对其他扇区的影响;使空域内所有管制员和空域用户共享信息资源;协助实施改航。
2.4协同决策机制
协同决策是一种政府和行业的联合行动,旨在利用协作技术和程序改进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向参与的所有各方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以便更好地预测飞行流量,实现更有效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支持和允许动态决策,有效利用现有容量;将业务决策移交给用户;所有各方共享最新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信息,以帮助和支持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决策,以及实时分析交通流量管理行动。
参考文献
[1]杨东林 世界主要国家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J].建筑与工程.2013(11)
[2]付毅杰 美国归来谈空管[J].科技资讯.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