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基反潜导弹军事需求分析
马暄 李东鑫 吴文龙
海军潜艇学院 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摘要:反潜导弹具有灵活性好、速度较高、命中率较高等特点。发展岸基型反潜导弹,是提高近海防卫能力、提高反潜作战效能、探索实践相关技术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岸基 反潜导弹 作战使用
反潜导弹是一种将导弹技术与水中武器技术相结合的反潜武器,通常装备于水面舰艇、潜艇、飞机等作战平台,具有反应速度快、攻击距离远、打击精度高等特点。当遭遇潜艇近岸封锁时,发展岸基型反潜导弹,是突破潜艇封锁、提高反潜效能的有效手段。
1.反潜导弹发展情况
为了提高对潜火力打击能力,目前,世界范围内已发展多种型号的反潜导弹,如美国的“阿斯洛克”、“海长矛”,俄罗斯的“雪暴”、“瀑布”,法国和意大利共同研制的“米拉斯”等[1][2]。世界现役典型反潜导弹的主要性能见下表。
表 世界现役典型反潜导弹主要性能
型号 飞行速度 长度 射程 直径 战斗部 重量 发射平台
阿斯洛克 1马赫 5.08m 15-20km 358mm MK-46\50鱼雷或核深水炸弹 750kg 水面舰艇
海长矛 超音速 6.1m 65km 358mm MK-46\50鱼雷或核深水炸弹 1409kg 水面舰艇
雪暴 0.95马赫 7.6m 50km 550mm AT-2yM鱼雷或核深水炸弹 2500kg 水面舰艇
瀑布 —— 8.17m 120km 530mm 100kg高能炸药或20万TNT当量核深弹 1800kg 潜艇
米拉斯 0.9马赫 6m 50km 450mm 海鳝、A244或A290鱼雷 800kg 水面舰艇
2.反潜导弹特点
2.1 发射灵活
水雷武器需平台提前布放,深水炸弹和鱼雷通常都需要平台机动占领攻击阵位后方可实施攻击,攻击效能受态势影响较大。搭载反潜导弹的水面舰艇、飞机等平台本身机动性较好,现代导弹发射装置特别垂直发射装置不受发射平台航向限制。因此,使用反潜导弹攻击潜艇,反应速度快、灵活性好,能够有效提高平台的反潜效能。
2.2 投送速度快
潜艇在水下活动,借助海水介质可实现良好的隐蔽性,即使因某些原因造成暴露,通过合理运用战术动作、利用水文环境特点,也能够迅速恢复隐蔽。因此,潜艇属于典型的时敏目标,火力打击的滞后时间是影响对潜攻击的重要因素。现代反潜鱼雷的最高航速一般低于50节,从发射至命中目标的时间通常超过5分钟,而反潜导弹的飞行速度一般达到亚音速甚至超音速,能够在短时间内将鱼雷战斗部投送至潜艇所在地点,缩短了武器命中的时间。
2.3 命中率高
反潜导弹通过导弹将鱼雷战斗部投送至潜艇附近,一是避免了水下发射鱼雷的噪音,防止潜艇早期听测;二是节约了鱼雷的水下航程,增加了鱼雷的搜索时间并提高了接近高速机动潜艇的能力;三是反潜导弹直接将鱼雷运送至潜艇所在点附近,从鱼雷入水至发现潜艇,留给潜艇判断识别、组织对抗和机动规避的时间较短;四是有利于扩大鱼雷搜索遮盖面积,降低潜艇散布误差带来的影响。
2.4 适合网络化作战
装备反潜导弹的作战平台多在水面以上的战场空间活动,便于建立通信网络。这些平台更容易实现网络中心反潜战,在传感网的支持下,充分发挥反潜导弹在反应速度、飞行速度和命中率等方面的优势,提高打击潜艇类时敏目标的作战效能。
3.岸基型反潜导弹的军事需求
目前,反潜导弹发射平台以水面舰艇等机动平台为主,主要用于中远海编队反潜作战。未来战争中,潜艇在近海实施封锁袭扰或对陆攻击的可能性很大。在反潜平台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发展岸基型反潜导弹,是迅速提高近海反潜防卫能力的有效手段。
3.1 岸基反潜导弹作战优势
(1)相关技术成熟
目前,我国拥有成熟的巡航导弹、弹道导弹技术,各型主战鱼雷作战性能也得到了长期实践的检验,这些都为研制反潜导弹奠定了坚实基础。
(2)制造成本低
岸基反潜导弹可以通过采用对库存导弹、鱼雷进行改装的方式制造,便于储存、维修和补充,并能够在制造环节节约成本。可以采用通用化设计,以现有各型陆上导弹发射装置发射,无需重新研制或建造发射平台,也不会增加额外的编制人员。
(3)可灵活、长期部署
岸基反潜导弹可以采用固定阵地或车载机动平台两种方式部署,依托沿海阵地可以覆盖面积较广的近海海域。部署于前沿岛礁的岸基反潜导弹能够长期形成火力覆盖,没有机动巡逻兵力存在的续航力问题。同时,在一个发射阵地可以部署多枚反潜导弹,发现目标后,可以从多个阵地同时发射多枚导弹进行攻击,用较大的面积覆盖潜艇位置散布范围,提高命中率。
(4)对时敏目标反应速度快
岸基反潜导弹不受发射平台载荷能力的限制,可以实现运载火箭和鱼雷战斗部的大型化、远程化。同时,导弹与飞机相比不需要升空前的准备时间,当预警平台探测到机动平台射程范围外的潜艇目标后,可以使用处于战备值班状态的远程岸基反潜导弹进行攻击,提高反应速度,在潜艇目标恢复隐蔽前对其进行毁伤。
3.2 部署区域及作战使用基本方法
(1)港口
战时,强敌可能会使用核潜艇、无人潜航器等封锁我潜艇进出港航道。在我机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可将岸基反潜导弹部署于重要港口,配合外港固定式侦察设备,直接打击探测到的潜艇目标。
(2)重要航道沿线
近海航道是我海上交通运输、兵力部署航渡的重要通道,也是敌潜艇阵地设伏的重要海域。但因我海岸线较长,难以全线全时部署反潜兵力,水下防御比较脆弱。因此,可以选择部分阵地部署岸基反潜导弹,发挥其射程和机动性优势,使其打击范围覆盖我近海主要航道。在我探测到敌潜艇或在敌潜艇对我实施打击造成暴露后,立即对其进行打击,以较低的交换比降低我损失并逐步消耗敌有生力量。
(3)远海岛礁
我远海岛礁如南沙群岛等,距大陆较远,在我海、空优势区域之外。这类岛礁往往距离敌港口航道或海峡水道较近,是敌潜艇活动的必经海域。部署岸基反潜导弹之后,可以提高对敌威慑能力。同时,岸基反潜导弹可以借助掩体进行防护,攻击时也只需少量人员操作,顽存性较好,不会扩大岛礁驻守兵力规模,符合岛礁部署的客观需求。
(4)潜艇壁垒区
战时,强敌可能采用空中打击、特种作战等方式,直接毁伤我码头停泊状态潜艇和保障设施,或在港口进行攻势布雷,阻止我潜艇兵力展开。此时,我潜艇必须在战争征候比较明显时,提前展开至海上,并通过联合海、空力量,在近海局部区域构建潜艇壁垒区,实现潜艇海上待战,提高其生存能力。在我拥有海、空优势的情况下,敌极有可能派遣潜艇对我实施水下打击。此时,可通过部署岸基反潜导弹,与机动防御兵力互补,形成覆盖整个壁垒区的反潜火力网,将大大提高我潜艇水下待机的安全性。
3.3 典型作战使用过程
战时,在我某水面舰艇港口外,固定式水下监听系统发现敌潜艇目标。此时,港口外港仅有两艘巡逻艇组成编队负责警戒,没有对潜打击能力。固定式水下监听系统将信息发送至指挥所,指挥所命令港口驻防部队使用岸基反潜导弹进行攻击。驻防部队根据水下监听系统目标信息装订射击参数,按覆盖潜艇位置散布误差的原则发射多枚反潜导弹,对敌实施打击。在鱼雷入睡前,指挥所根据探测目标情况,通过遥控系统不断修正装订参数,确保鱼雷打击精度。鱼雷入水后,进入搜索弹道。若敌潜艇采取强机动措施进行规避,必然增加辐射噪声,便于我探测跟踪。我可根据情况组织后续攻击。
4.结束语
目前,世界各国的反潜导弹的发展趋势是高速化、远程化、标准化、信息化和发射方式多样化。从使用角度看,岸基反潜导弹在近海防御或依托岛礁进行远海防卫方面具有比较大的优势,是对机动反潜兵力的有力补充。从研制角度看,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技术,研制起点较低,有利于积累技术经验,并为发展现代化舰射、潜射反潜导弹奠定基础。综合来看,岸基反潜导弹具备较高的军事应用价值,值得进行进一步的开发论证。
参考文献
[1] 关士义,冯郅仲.《国外飞航式反潜导弹浅析》[J].飞航导弹,2004年,第10期:1页.
[2] 曲东才.《反潜导弹现状和发展》[J].中国航天弹,2001年9月: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