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11-4538/V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8119
* 投稿网站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
级别:国家级     分类:科技    周期:半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航天信息中心
国内刊号:CN 11-4538/V
国际刊号:ISSN 1009-8119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junminjishu@126.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主      编:王一然
出版周期:半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市
定      价:15.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
社      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1018室
邮政编码:100048
范文-发动机齿圈打齿断裂分析-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发动机齿圈打齿断裂分析

王春雁  胡卫中  陈卫虎  陈德良  郭巧慧 纪静
河北华北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 质量保证处  河北 石家庄 050081
摘要:通过对故障齿圈的宏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表面硬度、心部硬度、淬硬深度、金相检验分析等一系列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发动机带负荷启动,超出了齿圈的承受能力,导致齿圈打齿现象发生。
概述: 发动机在行驶了4056km时发生齿圈打齿现象,整个齿圈共两处4个齿被打断。齿圈材料为45钢,生产工艺为:进料检验 →下料 → 中频加热 → 锻造  → 正火   → 机加工  → 淬火/回火 → 磁粉探伤。为查明齿圈打齿断裂原因,预防断裂再次发生,对齿圈进行一系列的检验和分析。
一、理化检验分析
1  断口检验分析恩
断口形貌见图1、图2。图1断口处未见缺陷,断口有人字纹和小刻面特征,明显的脆性断裂特征,有受外力冲击作用引起的断裂特征。图2为断口附近金相抛光态形态,可见断面呈台阶状,并有二次裂纹,这些二次裂纹均为沿解理面扩展的解理裂纹[1]。
 
11.jpg
 
                                              
图1                             图2  100X
2  化学成分
钢材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机械性能,因此对故障齿圈主要化学成分的检测,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GB/T699-1999 ,见表1。
表1  故障齿圈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
化学成分 C Si Mn S P
实测值 0.45 0.23 0.62 0.022 0.020
标准值 0.42~0.50 0.17~0.37 0.50~0.80 ≤0.035 ≤0.035
 
 
 
3  硬度、淬硬深度检测
3.1 表面硬度、心部硬度测试
   距离齿顶3mm处齿面检测表面硬度值为53.0、53.0、51.5、 52.0 HRC(图纸技术要求为47~53HRC),变差范围不大,符合技术要求。
  心部硬度值为193、193、192HB(图纸技术要求为≥187HB),符合技术要求。
3.2 淬硬深度测试
齿面淬硬层深淬透(图纸技术要求为>1.5mm),符合技术要求。
齿根淬硬层深为0.7mm(图纸技术要求为>0.5mm),符合技术要求。
4  金相检测分析
4.1 非金属夹杂物的检测
对故障齿圈在断口处纵向取样,经过磨、抛制样,然后在Nephot金相显微镜100倍下观察,根据国家标准GB/T10561-2005,非金属夹杂物级别为A1、B0.5、C0、D0.5,符合技术要求。
4.2 金相显微组织检测
对断裂齿圈分别纵向横向取样,取样后磨、抛,然后用4%硝酸酒精腐蚀,腐蚀后在Nephot金相显微镜下检测金相显微组织。
淬硬区金相组织:齿面淬硬层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等级4级(要求3~7级),符合技术要求,见图3。齿根淬硬层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少量铁素体,等级5~6级(要求3~7级),符合技术要求,见图4。
 
22.jpg
 
图3     400X                          图4     400X
心部金相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未见魏氏组织,组织正常[2],见图5。
 
33.jpg
 
 
图5     100X
二、分析与讨论
正常情况下是起动电机的齿轮一边旋转一边伸出,在启动初期,启动电机小齿轮在控制线圈作用下,低速缓慢旋转伸出,此时齿轮旋转力矩较小,在旋转过程中找到与齿圈配合的位置,并深入到足够的深度,使齿啮合面有足够的接触面积,然后在启动线圈的作用下,加大旋转力矩并带动齿圈转动从而启动发动机。发动机启动后,松开启动开关后,启动电机小齿轮缩回,完成整个发动机启动过程。
根据齿圈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对故障齿圈的检测情况及故障机起动电机情况的了解,经分析认为造成齿圈打齿的原因主要有:
(1)齿圈断齿部位存在裂纹、疏松等缺陷,受外力作用从有缺陷的部位断裂;宏观检查故障齿圈断口部位是明显的脆性断裂,断口处未见缺陷,且齿圈工艺要求进行百分之百磁力探伤检查,检查结果合格。所以可以排除是由于齿圈有缺陷导致齿部断裂。
(2)齿圈化学成分、硬度、淬硬深度、金相组织等不符合图纸要求,齿的强度不够,导致受力疲劳断裂;经过以上一系列的理化检测均符合图纸要求,断口未见疲劳特征,可以排除齿圈化学成分、硬度、淬硬深度、金相组织不合格造成齿圈断齿。
(3)起动电机存在故障,起动器与齿圈啮合后没有及时脱开;现场检查与故障齿圈配合的起动电机,齿轮能够顺畅的伸出、缩回。并且,更换齿圈后,发动机可以正常顺畅启动,所以可以排除是由于起动电机故障导致齿圈打齿。
(4)齿圈的尺寸不符合图纸要求;经查生产厂家对该齿进行检测,齿圈的尺寸符合图纸要求,因此可以排除齿圈齿圈的尺寸不符合图纸要求造成的问题。
(5)发动机带负荷启动,起动时齿圈承受的负荷过大,导致齿圈断裂。理论上,启动电机齿轮的设计强度大于齿圈的设计强度,在发动机带负荷启动的情况下,首先损坏的就是齿圈,所以导致齿圈打齿。
综合以上分析,齿圈与启动电机都没有问题。正常情况下是起动电机的齿轮一边旋转一边伸出,在旋转过程中找到与齿圈配合的位置,并深入到足够的深度,使齿间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并带动齿圈转动从而起动发动机。由于发动机带负荷启动,启动电机与齿圈形成啮合后,带动发动机强行启动,齿圈不止带动发动机,还要额外受负荷力,加大了齿圈的负担,超出了齿圈的承受能力,导致齿圈的齿断裂。
三、结论
      1、齿圈及启动电机均符合要求。
      2、本次故障的原因是由于发动机带负荷启动,超出了齿圈的承受能力,导致齿圈断齿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  黄振东. 钢铁金相图谱. 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5
[2]  安运铮. 热处理工艺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15033.5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