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朱莹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712001
摘要:根据专业培养模式和高职教学的实际需求,对《电子技术》课程进行的教学改革,通过“六个教学实例”和“两个完整产品”实现“四个学习步骤”的学习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高职教育 电子技术 教学 改革
1 课程基本情况
《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联系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一个重要桥梁,也是学生从事专业工作的理论基础。这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电路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装配能力和检测能力,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培养目标为:具备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操作能力;具有对电子产品的读图、装配、调试和排障能力;初步具有指导电子产品生产及质量管理的能力;初步具有电子产品的改进与设计能力;具有基本的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2教学改革方案
2.1课程内容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他们最需要具有的是根据设计图纸将方案变成产品的能力,而不是理论研究或开发设计。因此,在课程体系中我们强调了“以能力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不能只重视理论知识,只传授理论知识,而是突出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在学生接受了一定的基本概念后,实践动手,通过实操现象,再反观理论知识。
《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分为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个大的部分。理论教学以学生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设计方法为主;实验、实训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目的,巩固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体系的框图如下图所示:
2.2教学内容组织
《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我们采取了“6-2-4”的教学模式,即:“六个教学实例”和“两个完整产品”实现“四个学习步骤”。
1) 六个教学实例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我们在模拟电子技术部分和数字电子技术部分分别安排了“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信号放大器的制作”、“扩音器的制作”、“裁判表决器的制作”、“简易计算器的制作”和“简易投币机的制作”六个教学实例,以项目化教学模式为手段,学习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学习目标明确,每个项目都产生阶段性成果,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阶段性的考评和鼓励,易产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2) 两个完整产品
在六个教学实例学习完成后,我们安排了“收音机的制作与调试”和“数字钟的制作与调试”两个完整产品的制作。这两个产品中涵盖了六个教学实例中学习的相关知识,又融入了一些新的理论、实践知识,既是对一个学期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又是对设计能力、读图能力、接线能力、排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能力要求的提高与升华。
3) 四个步骤
步骤一:需求。教师提出实际生活中的某些需求,引出教学实例,展示并讲解电路,使学生对电路产生兴趣并提出学生尚未掌握的理论知识。
步骤二:学习。通过教师讲解、查阅资料、利用课程网站资源等多种方式,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步骤三:实践。根据教学实例要求,学生自己装配、检测、改进电路,训练动手能力的同时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利用。
步骤四:升华。通过集中实训,组织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设计并制作出两个实际产品,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装配能力、检测能力、排障能力和综合能力。
3教学改革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实验实训条件以配合理论学习,使《电子技术》课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遵循“传授知识,训练能力,培养素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依托学校现有的实验实训资源,构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有计划地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力度,提高实践环节的比例;遵循循序渐进由简到难逐步深入的教学规律;在教学内容组织上,根据高职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用新器件、专用集成电路等更新传统课程的内容,以必需和够用为尺度,从实际使用角度选择教学内容,提出实训要求,力求贴近实际,逐步地把学生引入工程实践的大门。
2)课堂教学中始终贯穿“教学实例”。学生从始至终一直参与到教学实例的制作、调试、改进的操作实践中,改变了学生过去在缺乏系统实践和参与的情况下头脑中塞满零散、混乱的知识,学习过程缺乏逻辑的线索和内在的动力的不良现象。在六个教学实例完成后,通过两个完整产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了融合和提升。
3)改验证型实验为开发型实验。传统的实验为验证型实验,虽然实验的组织比较顺利,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但是实验结论是已知的,只是简单验证一下,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通过六个核心实例,先提出电路功能,让学生自行开发探索,再辅助教授相关理论知识,由学生自己寻找实现途径,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动手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这正是创造性人才需具备的三个基本素质。
4结束语
在《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中,我们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让学生对电子电路产生浓厚的兴趣,跨入电子电路工程领域的大门。
参考文献
[1]周鹏,张小刚,王宪磊,何军.“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的调研报告[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
[2]梁辰.浅谈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J].辽宁师专学报,2004,(12).
[3]方立友.构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