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50-1072/TM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88
* 投稿网站
电工技术
《 电工技术 》
级别:省级     分类:科技    周期:月刊
主管单位: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
国内刊号:CN 50-1072/TM
国际刊号:ISSN 1002-1388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diangong@tougao.cc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电工技术
主      编:徐书令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重庆市
定      价:10.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
社      址:重庆市渝北区洪湖西路18号
邮政编码:401121
范文-“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误差及分析方法-电工技术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误差及分析方法

高钰
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 甘肃省张掖市 734500
摘要:用伏安法来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实验,也是高考的热点内容,由于实验存在系统误差,因此本实验误差分析也就成了难点。本人在教学中总结了三种误差分析方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电源电动势  内阻  伏安法  等效法  误差分析
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是本实验的重点,但在本实验中,由于电压表的分流效应和电流表的分压效应,实验中不论采用电流表内接,还是电流表外接,本实验都存在系统误差。因此本实验的误差分析,也就成了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难点。本人在教学中总结了三种误差分析方法:解析法、等效法和图象法。下面对这三种方法进行说明,供大家参考。以下是本实验的两种实验电路图:前者为电流表相对于电源外接,后者为电流表相对于电源内接。
  1.jpg  
在试验中,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就可以测得几组电压U和电流I的值。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通过解方程组或者图象,便可得出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由于电压表内阻RV和电流表内阻RA对实验的影响,本实验存在系统误差。下面对此误差进行分析:
一、解析法
实验中当滑动变阻器阻值为R1时电压表的读数为U1,电流表的读数为I1;变阻器的阻值为R2时两表读数分别为U2、I2 ,如果不考虑电表的内阻,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以得出以下方程组:
2.jpg
对于图1所示电路,如果考虑电压表的内阻,则有:
   解得: 
比较两组解,不难得出E<E真 、r<r真。故在图1的实验中,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的测量值都偏小。要想减小实验的系统误差,需要尽量满足Rv>>r。电压表的内阻Rv越大,系统误差越小,所以如果被测量的电源电动势比较小,采用本实验可以有效减小系统误差。
在图2的实验中,如果考虑电流表的内阻,则有:      
解得: 
比较两组解,不难得出E=E真 、r>r真。故在图2的实验中,电动势的测量是准确的,而内阻的测量值偏大,原因是受到电流表内阻的影响。要想减小系统误差,尽量满足RA <<r,所以本实验电路适合测量内阻比较大的电源,但一般电源的内阻都比较小,所以本实验带来的系统误差较大。
二、等效法
等效思想是中学物理常用方法之一。在这个实验中,因为引起系统误差的原因是电表的内阻,故可以把电表等效成电源的一部分。在图1的实验中,可以把电压表和电源的并联部分作为一个整体当成等效电源。如图3虚线框所示:
 
电源的内阻r是本实验的测量值。图3可以看出,电源内阻的测量值r是电源与电压表内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根据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知识可知r<r真。对于等效电源,外电路断路时,我们认为其路端电压为电动势的测量值E,但考虑到内电路中电压表接通,所以电动势的测量值E小于真实值E真
在图2的实验中,可以把电流表和电源的串联部分作为一个整体当成等效电源,如图4虚线框所示。由图可知 ,电源内阻的测量值r为电流表和电源串联后的总阻值,所以r>r真。对于等效电源,外电路断路时,其路端电压为电动势的测量值E,电路完全断开,此时的路端电压就等于电源的电动势,即E=E真。
三、图象法
把两个电表看作理想电表,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有U=E-Ir,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可以得到一系列U、I的值,可以做出如图5所示的图象:
 
结合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由图象和纵轴交点可以得到电动势E的值,通过对图象斜率的计算可以得到内阻r。但考虑到电压表和电流表对实验的影响,对于图6的图象可以做如下修正:图6中图象1所在的图象为实验所得,因为电压表内阻RV的影响,在同一电压读数下,电流测量值I=I真-IV,其中I为电流表读数,IV为流过电压表的电流。因I<I真,故实际值的点应在A点右侧,即图象2中B点。而两点间的距离即为IV。因为IV=U/Rv ,故随着U的减小,A、B间距离也减小。当U=0时,IV=0,即A、B间距离为0。故修正后的图象为图6中图象2。由修正后的图象可以看出,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都小于真实值。
对于图7的图象可以做如下修正:图7中图象1所在的图象为实验所得,因为电流表内阻RA的影响,在同一电流读数下,路端电压测量值U=U真-UA,其中U为电压表读数,UA为电流表两端电压。因U<U真,故实际值的点应在A点上方,即图象中B点。而两点间的距离即为UA 。因为UA=I*RA ,故随着I的减小,A、B间距离也减小。当I=0时,UA=0,即A、B间距离为0。故修正后的图象为图7中图象2。由修正后的图象可以看出,电动势的测量值是准确的,而内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以上是对本实验的三种误差及误差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解析法原理简单,学生容易理解,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直接看出带来误差的原因和误差的大小,进而有效减小实验的系统误差,但是本方法计算过程相对繁琐,对学生运算能力要求较高。等效法不需要计算,过程简单,但对电路原理的理解要求比较高,而且不能计算误差的大小;图象法也不需要计算,但要求学生充分掌握实验原理和对图象的分析,对实验原理理解的要求也比较高。希望以上分析能够给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帮助。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