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文化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637/G0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1145
* 投稿网站
现代企业文化
《 现代企业文化 》
级别:国家级     分类:经济    周期:旬刊
主管单位:中华全国总工会
主办单位:中国工人出版社
国内刊号:CN 11-5637/G0
国际刊号:ISSN 1674-1145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xdqywh99@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现代企业文化
主      编:易正春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区:北京市
定      价:24.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龙源
社      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财智国际大厦C座1702室
邮政编码:100083
范文-紧盯“四关”“四门” 打造新时代优秀国企党员队伍-现代企业文化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以锻造坚强组织、建设过硬队伍

为重要着力点”作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坚持党的领导,
筑牢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本文就国有企业如何建设一支“懂党务、懂经营、懂管理,信念过硬、政
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党员队伍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党员选拔、培养、使用、监
管等环节应把握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   党员   新时代   国有企业
随着国企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
有限公司围绕省市委“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年”的要求,
着眼“成为一流的都市交通综合运营商”的新使命新定
位,把建设政治立场坚定、综合素质优良、作用发挥突
出的党员队伍作为落实“全企一体、双融共促”目标的
重要抓手,打造出一支数量充足、能力突出、结构优化,
以及适应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党员人才队伍。
一、把牢“入口关”,守好党员“准入门”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始终坚持把政治标准
放在首位,把能力标准、工作标准、群众标准作为党员
发展和优秀党员识别的重要依据,注重在一线发现识别
优秀人才,通过建立“日常识别+跟踪评估”精准识别
机制,切实把优秀员工甄别出来,吸收为党员,把党员
先锋作用激发出来,辐射带动全体党员员工奋进先行、
善作善为。
一是明确日常识别标准。把政治信仰、政治立场、
政治纪律作为第一要求,把政治能力作为第一能力,结
合岗位职责要求,以工作实际为导向,从工作态度、工
作质量和工作成效等方面全面精准开展识别评价,特别
是注重在重点工程项目、重要领域识别人才,分层分类
建好轨道交通“发展储备库”“优秀党员库”,在不断
充实发展党员蓄水池的同时,培育选树一批政治素质好、
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党员,确保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
升。2020年至今,先后吸收了441人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时,通过精准识别,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党员,以及“徐
露·580”服务队、“阿拉宁波”宁波话服务队、双语服
务队等20多支攻坚团队,这些党员冲锋在攻坚一线,以
实际行动践行了“坚韧、善为、创新、求精”的轨道交
通精神。
二是优化跟踪评估机制。建立定期评议与随机抽查
相结合的机制,每年以支部为单位开展民主评议党员,
建立“优秀等次党员库”,为做好“两优一先”评选工
作提供有效支撑。同时,以三项制度改革为抓手,实行
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建立多维度、差异化、可量化的“360
度民主评议”模式,并强化考核结果的刚性兑现,与人
才晋升晋级、评先评优、绩效奖金等实际利益紧密挂钩,
精准识别,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全面激发人才干事创
业活力。以此为基础,在一线技能员工岗位综合能力评
定试点,通过群众基础、技能达标、心理测验和语言表
达等“四位一体”综合评定,对管理岗位的党员骨干管
理能力、胜任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为实现关键岗位能上
能下提供坚强支撑。
三是严格遵循考核要求。集团公司党员总数仅
17%,每年入党比率低至0.8%,面对如此数据,优中选优、
严中卡严更成必然要求。要严格按照个人自评、党员互
评、民主测评的程序,坚持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督促
党员对照党章规定的标准、对照入党誓词、联系个人实
际进行党性分析,不断强化党员意识和党性修养。根据
评选情况区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
按照表扬和褒奖、肯定鼓励、帮助改进提高、教育转化
的思路,对结果进行逐一应用。将政治意识、政治思想、
政治品德作为重点突出出来,确保党员干部在政治上不
出问题,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担当尽责作为
基本素质考核,对履职情况、担当作为进行全面客观的
总结;将作风形象作为体现先进性的标准进行考核,全
面衡量是否践行宗旨使命,是否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严
格落实纪律要求。
二、把牢“培育关”,托起党员“提升门”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
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坚定信仰、增强
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以推动“三支队伍”建设为主线,
统筹党建、干部人事在不同侧面对党员员工的教育培养
资源,在提升党员干部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的同时,
全面强化全体员工“选育留用”全链条管理。
一是建强党性教育“主平台”。以建设“一流企业
党校”为目标,深化推进轨道党校迭代升级,推动市国
资委党校实体化运作,加快培养国资国企高素质专业化
干部人才队伍,努力打造成为一流国企、弘扬新时代国
企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主阵地,为推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
展夯实基础。深化用好红色资源,以张人亚、朱枫等10
位宁波籍英烈事迹为主线,发挥“8090”轨道青年讲师
作用,沉浸式打造“致敬宁波先烈,追忆红色足迹”理
想信念特色微党课,不断丰富教育形式[1]。充分运用宁
波地铁App、OA内网、官方微博微信、“信仰的力量”
红色实境课堂等线上线下学习载体,通过打造“515”学
习矩阵,组建“红色讲师+思政辅导员+劳模工匠+后
浪青年”特色宣讲团,以及“班前十分钟”“站长领学”
等举措,不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员工在真学真信中坚定
理想信念。
二是建强聚才汇智“强磁场”。党员,特别是党员
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对提高企
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紧扣市
委组织部“甬耀红锋·五提创优”行动部署,以轨道交
通技术攻关、科研创新为主线,以培养造就一流领军人
才、干部队伍、劳模工匠等为落脚点,通过深入实施“人
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新八级工”制度试点,积极构
建“管理、职能、专家技术”多通道岗位体系,全面开
展党员队伍“卓越提升”三年攻坚行动等举措,在持续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持续深化岗位职级体系改
革,推行人才“蓄水池”培养机制,赋能人才成长“加
速度”,让全体党员“干事有舞台、成长有空间、发展
有未来”,为锻强轨道交通“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
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提
供强有力保障。
三是建强双培并进“实践地”。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既可以提高党员的执行力、创新力和凝聚力,更可以发
挥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全体员工向党员看齐,进而形成
上下合力。实施“双向交流”计划,可以把党员培养成
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骨干输送充
实到重要岗位。一方面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原则,
注重在专业技术人员、青年员工中发展积极分子;另一
方面根据党员岗位职级、年龄结构,分层次、有侧重地
开展政治理论、业务范围内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
管理知识培训,着力提高党员的知识层次和专业技术水
平。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
示范岗”“党员突击队”等务实举措,确保关键岗位有
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
三、把牢“管理关”,锁闭党员“违规门”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强化轨道交通全域
党建工作整体提升为目标,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
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深入实施“党员负面清单”、
全面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四个领办项目”,
层层压实下属各级党组织党建责任,定期开展“回头看”,
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引
领力。
一是深入实施党员负面清单。党员负面清单是对问
题的揭示和梳理,是党员用以规范言行、审视自身的明
镜,是解决问题、锤炼素养、自我革命的基石。要以“重
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
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为遵循,围绕“不像党员、
不起作用、不守规矩”等共性个性问题,制定出台《宁
波轨道交通党员队伍教育管理负面清单》,拉单挂账列
出党员不合格表现负面清单,明确15项坚决杜绝、严厉
禁止的纪律要求,为党员干部划出“底线”,亮明“红
线”,并紧盯改革进展和形势变化,滚动更新清单内容,
常态化调整标准要求,通过组织生活会不断进行批评和
自我批评,用足用好“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执纪模式,
反向约束日常行为,有效实现宁波轨道交通党员教育管
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有效化。
二是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信任不能代替监管,一时
优秀不代表终身合格,应多用制度和法规不断加强党员
的日常行为监管。要明确党员日常管理内容,重点是管
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的执行,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
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要
将纪律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保持警钟长鸣,通过警示教
育、以案说法等形式,加强党员日常监督提醒,不断增
强党员纪律意识;要经常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和红色基因
传承教育,引导党员学习模范、学习典型、学习先进,
通过平凡岗位和日常点滴向优秀同志靠拢看齐,不断强
化党性修养,争当率先垂范的榜样标兵;要畅通和完善
群众监督渠道,以广大普通员工的全覆盖视角不断匡正
党员的行为准则。
三是落实四个领办项目。基层党组织是立身一线的
战斗堡垒,要充分发挥一线指挥棒攻坚克难、开路架桥
的核心作用;党员干部是广大员工干事创业的领路人,
更应是勇挑重担冲锋在前的先遣队。要健全完善“赛
马”“揭榜挂帅”机制,每年各级党组织书记至少领办
1 个重要项目、班子成员至少实施1个“攻关项目”、
基层党支部至少开展1个“创新项目”、党员干部至少
参与1个“实事项目”。将四个领办项目与党建工作和
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以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激情
为重点,以实事求是、扎实务实的作风为标杆,真真正
正干实事、求实效,过程有跟踪指导、督促推进,结果
有考核衡量、综合运用、效果评价,避免流于形式、止
于过场,有效促进规划、建设、运营、开发、产业投资
等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
四、把牢“人文关”,释放党员“情怀门”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坚持“以人为本”
的原则,把关心关爱党员员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把人文关怀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提升大实践,把帮
扶帮困作为发扬团结友爱、互助共进的大行动大举措,
着力加强员工心理疏导,畅通沟通渠道,培育健康向
上的良好心态,为员工筑起“心灵港湾”、搭建“成
才大道”。
一是深化“思政工作”制度。为更好地满足企业职
工人才队伍快速发展、适应轨道交通行业特性、加强和
改进企业治理能力的需求,2021年通过检视分析员工思
想动态,在市属企业中开创性实行“思政辅导员”制度,
选派从事政工岗位或有政工相关经历的党员中层干部,
以及集团公司具备丰富思政工作经验和企业生产经营经
验的其他党员、政工师担任思政辅导员,深入基层一线,
与职工“面对面”“心贴心”开展政治教育、政策宣贯、
帮扶引导、调查研究、廉洁宣讲等工作。在强化思政教
育的同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帮助基层党组织、一线
部门查找问题、分析研究、改进管理和协调解决基层职
工遇到的实际困难[1-2]。
二是推动“红色阵地”提质。红色教育阵地不仅
是革命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红色精神的传承地,通过
红色阵地开展教育活动,能有效培养爱国精神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大力实施红色阵地整体提升工程,
打造党群服务中心、红色教育展厅2.0升级版。以“传
承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为宗旨,
将党群服务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融合,迭代升级集宣
传教育主阵地、员工活动聚集地、心灵港湾主平台、
文化展示主渠道、劳模工匠孵化园等“五大功能”于
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企业文化中心”职工之家,
可以通过设立“思政辅导工作室”“心理咨询室”“共
享书吧”等阵地,对外选聘专业心理咨询师担任“兼
职心理辅导师”,开设“员工心理咨询课”“党员辅
导课”“新员工入职心理课”等举措,强化全体党员员
工理想信念教育。
三是筑牢“关心关爱”堤坝。“以人为本”是企业
管理的重要准则,是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基础,
要努力解决广大党员群众的后顾之忧,使干事创业人才
队伍能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工作岗位。要构筑“从头到
脚”“从内到外”“从物质到精神”的全方位暖心服务,
打造含医务室、理发室、干洗店、健身房等便捷生活服
务设施的职工之家;要配套惠及配偶子女的家庭服务措
施,通过企业吸纳、多渠道推荐等途径,帮助高层次人
才解决配偶就业问题,通过开设公益托管班,解决外地、
双职工家庭子女暑期看护问题;要大力打造招才纳贤、
拴心留人的政策环境,合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为来甬
就业高校毕业生申办免费乘坐地铁优待,为新入职人才
提供免费公寓住宿。同时,大力开展体现国企担当、传
递正向能量、共担社会责任的公益事业,围绕宁波所需、
轨道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深入实施“文明宣传、
示范创建、提质服务”三大行动,不断提升企业党员群
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激发职工团结奋进干事
创业的热情。
五、结语
正如《中国共产党章程》中的定义“中国共产党党
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
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在国有企
业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党员队伍不仅是干事创业冲锋陷
阵的先锋队,更是团结力量奋勇前行的主力军。选拔好、
培养好、使用好年轻的党员队伍,既是国有企业做强做
优做大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国企改革深化发展的时代
要求。针对抓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的研究工作永不过时,
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参考文献:
[1] 李庆军.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
探索与实践—以宁波某公司为例[J].中外企业文化,
2022(6):115-117.
 [2]熊光祥,李庆军,李想.探索国企党建“全企一体、
双融共促”实践路径[J].宁波通讯,2023(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