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教育质量提升之我见
杨万岳 罗正蓉
甘肃省天祝县古城初级中学 733209
【摘要】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四个环节构成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整体,备课是教师对教材的再度翻译和转化,是后面三个环节的基础,上课是对教案的再现,而作业和辅导是对自己教学的检测与反思。支撑教师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的,是教师的思想。关注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教师思想的行为体现。
【关键词】有效备课 有效上课 有效辅导 有效批改
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而教案和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保障和延伸。所以教师的中心工作就围绕着这两项开展,具体渗透和落实在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等四个层面上。
一、有效备课
备课是教师对教材的再度翻译和转化,是教材的师本化和生本化,以教师自己的通俗语言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有效备课最关键的是教师对教材、学生、教学手段的钻研。
1、定位师生角色。在新课堂中,我们设计的教学环节,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但是绝大多数活动有些生硬,很难做到“治而不乱,收放有度”。这主要是备课中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不够。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中师生应该按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角色“各就各位”。
2、尝试同伴交流。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当众多教师就某一个教学知识点或教学细节展开讨论时,就会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到争论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同伴互助有益于拓展教师备课的思路。
二、有效上课
上课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各种活动的学习将获得的知识消化、内化的过程。这里要关注的是授课时间,时间是有效上课最基本的保障,也是教师教师最基本的课堂观念。
1、教师要候课。候课可以暗示学生该上课了、调节教师的情绪、可以观察学生的课间活动情况,可有效控制学生课间发生意外、会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等。
2、避免无效提问。“是不是?”“对不对?”等。一问一答,频繁问答,学生不假思索的齐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一问一答”既太过于简单僵化,也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
这样的细节问题使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在学生的心里划下一道道无以弥合的裂缝,致使全体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这样的上课就不能成其为“有效上课”。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说:教育是一个一分钟一分钟,一小时一小时,一天一天地耐心地掌握细节的过程。
三、有效辅导
有效辅导是有效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在一节课之中,教师通过采用各种方法教学,却总有部分学生对知识是囫囵吞枣似的接受。因此要提高教学整体效果,有效辅导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1、辅导之前要做好反思。教师写课后反思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课后自我评价的过程。要反思的内容可以是如下一些:这节课的“特色”是什么?“精彩”在哪里?“缺失”在何处?“效果”又如何。 然后将辅导重点放在“缺失”上,让辅导成为有的放矢。
2、认识辅导的重要性。学生学习知识可分为三个阶段:“上课听讲”为“第一次学习”,更多的表现为接受性学习;“做作业”为“第二次学习”,是对课堂学习的消化和记忆;而辅导便是“第三次学习”,是知识得到升华的过程。前两个阶段部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一般停留在单一的知识点上,在知识的整体上存在着障碍,这就是学生有必要进行辅导—“第三次学习”的原因所在。通过“第三次学习”可以将前两次学习中获得的知识点“穿成线、连成面”,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有效批改
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能力的有效手段。批改作业应做好批改记录,记录每一位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例如书写是否工整,做题是否细心,正确率是否很高等,及时总结问题出现的原因。
1、作业必须当天批改,并尽量做到当天反馈。作业当天批阅,当天反馈。让学生“趁热打铁”,修正错误,巩固正确,打好基础。当天知道作业正确与否,对于有效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2、平时的检测是作业的另一种变形。有句话说“考试是一种必须的恶”。考试仍然是目前最公平的一种评价方式, “考”是为了让学生去“试”,让学生更爱学习,知道怎么学习,学习什么。多给学生一把尺子,学生就会多一个长度。
以上是我对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几点认识,但教师是行者,是思想者。支撑教师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的,是教师的思想。有思想的教师就会对职业保持一份执着和清醒、责任和担当。教师的思想保证教育行为的有效甚至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