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刘光生
江西信丰中学,江西赣州 341600
摘要:本文笔者阐述了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理论依据,实施过程以及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中。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信息技术教学 运用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崭新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课在学校的开展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而我在担任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这几年尝试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很适合我们的学生。
一、任务驱动法的理论依据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而“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强调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信息技术课在这几年中兴起,大多数教师自然而然地把信息技术课当作一般课程看待,因此在教学中较多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如果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来教授,一般教师会按照教材顺序逐一讲授并演示每个菜单或命令的操作步骤,让学生记下操作过程。教师讲授并演示完一个命令,让学生在电脑上练习,将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学习完以后,再进行综合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往往当时能听懂、会练习,但由于讲课时没有结合实例任务,学生常常学了后面就忘了前面。而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练习时也缺少兴趣,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操作流程是“展示任务实例激发兴趣——在制作实例的过程中掌握技术——以任务指导以后的设计与制作”。它实际上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的角色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这样的教学法是从完成某一“任务”着手,将所学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完成“任务”。
三、“任务驱动法”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俗话说: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教学方法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在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任务”设计要合理,要符合学生特点
在教学中,我们要考虑到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任务设计要合理,因为“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首先,“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其次, “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任何时候,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因此,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在我们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他们基础差,电脑接触的少,但同学们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因此进行“任务”设计时我就会根据学生的特点,考虑到“任务”的大小,难易程度,于是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设计教学任务。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
“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必须从以往在讲台上的讲解、灌输知识转变为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自己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所担当的角色,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是靠教师的灌输被动接受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去摸索,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当他们在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的指导,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及时做好评价工作。
四、结束语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它特有的优势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启发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能。当然,究竟如何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张迎玲.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