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误区
蔺晓燕
(甘肃省通渭县文庙街小学 743300 )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在这篇论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并通过实践总结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点浅薄经验,与各位同仁商榷、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误区
《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目前的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改变了以往一味追求分数,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语文老师专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但平时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过分矫正的不良现象,走入课改的误区。
误区一: 在强调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同时,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平时的教学中,部分语文老师受传统教学思维影响死钻牛角尖,思维定势,违背课改精神。这种做法导致的后果是,为了放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后,就让学生质疑,然后教师抛出若干个问题,让学生发表见解。结果整堂课上让学生忽前忽后地找出有关句子,谈体会,有些体会认识肤浅,学生理解并不透彻,老师也不作深入浅出的引导启发。这样的后果使得老师的主导地位凸现不出来而变得非常尴尬,学生吃不透文本、再加上诵读把握不好,该掌握的没掌握,这样就丧失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其实,学生的主体和老师的主导是辩证的,统一的。老师主导应紧盯学生自主性,而“学生自主”的前提是老师的主导地位。叶老说过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充分阐释了了教和学的辨证关系。教师不教,学生永远不会得到“不需要教”的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自主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这两种基本方式,既要防止“一讲到底”,又要防止“一议到底”。不要谈讲色变,当讲不讲,当挖不挖,该讲的内容还是要大胆地讲,如对课文背景的必要介绍,对学生讨论过的问题仍不能解决时,笔者认为适当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究、分析。但要实现事半功倍,少而精,提高教学效率,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
误区二:在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同时,忽视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信息化非常发达的今天,语文教学离不开多媒体的辅助。无管在大型、中型,还是小型的教研课上都可以看到,执教者都不得不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毋庸置疑,绝大多数课件制作标致,那绚丽的颜色,动人的画面,激情入趣的音乐,实在让人心旷神怡。这对于全体小学生来说,实在存在着的极大吸引力。可是有一种现象我们不能忽视,有些课堂上,部分老师变成了课件的奴隶,他们通过点击鼠标,给小学生进行机械的播放幻灯片,却不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作出准确及时的反馈;学生就在课件的提示、教师师的滔滔不绝下被动地接受了这样的填鸭式教学。我们回过头来发现,这种课过多地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摧残了学生的创造力,剥夺了学生理解和感受文本的权利。所以,我们在用好多媒体的同时,更应通过形式多样的训练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误区三: 在珍视学生创造性阅读的同时,忽视了对文本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于是,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要学生敢于说,乐于说,也不管学生说得正确与否,感受正确与否,就一律说“你真棒! ”“你真聪明! ”对学生多些鼓励。
有位老师在教授完《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后,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一位学生说:“我认为狐狸真聪明,他开动脑筋,使出了好招,吃到了肉,我喜欢狐狸。”对于这样的感受,老师感到很有创意,于是当场表扬。但我认为这完全是不合理不科学的。这个小朋友的感悟尽管是自己独特的感受,但偏离了文本主旨,与课文的主旨相差甚远,这使学生难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会使小学生健全的人格的形成与培养,所以在珍视学生独特见解和感受的前提下,一定不要忽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文本的人文内涵。
误区四:在追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忽视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老师们广泛采用。可是时下不少教师僵化地理解合作学习,片面地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甚多。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合作过程简短,讨论、研究匆匆;二是合作的问题没有建立在个体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只要一有问题,教师就立刻组织合作解疑;三是合作的目标不明确,一些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放在小组里合作思考,合作学习成为走形式,无实际意义;四是合作的全员参与性不够,发言汇报时往往是优生包揽全场,学习能力较弱、反应较慢的学生则过于依赖,一部分则盲从;五是没有形式合作的机制,让学生分组围坐,成员分工不明,结果乱哄哄一团,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自由放任的状况。
合作学习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否采用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在恰当的时机实施,关键是要看实施的效果。教师在充分考虑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机制时,还要重视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这样才能切实发挥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改革决不是弄潮儿,追风走,不能浮躁偏颇,必须走“正道”。任何课改的主张和措施的出现,都必须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检验,提炼实质精髓,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学习对自主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情感陶冶,引导学生自由感悟,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