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天地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23-1367/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8665
* 投稿网站
语文天地
《 语文天地 》
级别:省级     分类:教育    周期:旬刊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国内刊号:CN 23-1367/G4
国际刊号:ISSN 1007-8665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请在线投稿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语文天地
主      编:杨金波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定      价:8.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
社      址:哈尔滨市利民经济开发区师大路1号
邮政编码:150025
范文-浅谈有效提高学生语文作文水平的途径-语文天地

 浅谈有效提高学生语文作文水平的途径

 郑圣建
上饶县第六中学 江西省上饶县 33410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一个重要内容,作文水平的高与低决定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但我们现在的学生语文最薄弱环节就是写作,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鉴此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勤于观察——让“美”无处不在。
作文离不开观察,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是练习写作的前提。鲁迅曾说过:“留心各样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这是他的经验之谈。可见要想写好作文,功夫在平常。平常多留心周边的人和事,然而许多教师忽略了这一点,而将精力集中在“怎样写”的指导上,因而学生常常只得编造,假话连篇。其时身边的大自然就是我们无声的老师,随时都能让我们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繁花似锦的原野可以让我们美不胜收;傲立风霜的腊梅可以让我们懂得坚强;如火如荼的工地让我们感到他们辛勤的奉献,看到热腾腾的晚餐感到母爱的无私。如果学生平时都能在生活中留心去观察,写作文时就不会那么冥思苦想了,就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总之,善于观察,善于从平时生活中积累素材,作文还愁无话可说吗?写作时,作者的喜怒哀乐之情自然也就溢于字里行间之中,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二、勤于做读书笔记—积累写作素材
除了注意生活观察外,还需留心生活经验的积累,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用笔记下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其实古往今来,许多作家都是在记笔记、写日记中成长起来的。“惟勤读而务为文自工。”这就是欧阳修的写作经验,一篇作文成功与否,并不只在于考场的发挥如何,主要的还是作者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还要有真实的生活积累。由此可见平时材料的积累也很关键。平时写作好比是捡柴,等柴火多了,只要有点火星就能燃烧起来。因而无论课内外,都要主动去练笔,将来这笔记就可成为自己积累素材的原始仓库,成为自己以后的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因而平时要以生活为写作源泉,自觉认识生活,挖掘生活,从而用笔来反映生活。
良好的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这一点很重要。良好的写作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我组织学生每周三次做好读书笔记,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厚积而薄发。在读书笔记方面我认为:七年级主要是摘抄时文、美文中的一些优美片段;八年级则侧重于一些读书心得和模仿习作训练;九年级主要是收集名人名言、名人事例、谚语警名和学习表达观点。因此做读书笔记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不可缺少的内容,语文教学不可忽视这一点。
三、勤于仿写训练—摹中有创显奇效
学生学习语文,主要是吸收前人的成果,并创造性地将前人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有些学生拿到了文题后迟迟下不了笔,是因为不知如何表达,即使写出来也言不由衷,词不达意。针对这种状况,我们结合学过的一些经典范文,指导学生如何领会写作的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练写,这样学生就有了一定思路。其实有许多作家之所以能在文学上有一番成就,就是仿写成名后逐渐形成自己的文风。我主要做以下三方面的探讨:一是仿其文,许多文章中颂扬母爱,珍惜友情都是写作的永恒主题,我们可引导学生练写类似作文主旨。如《羚羊木雕》对友情的珍惜,我们让学生以《我的爸爸》为题写出你身爸爸的个性特点。二是仿其思路,模仿其思路、文章结构等,如:学习《孔乙己》则主要抓住人物肖像的刻画来表现孔乙己的形象,我们让学生抓住人物肖像来表现亲人辛劳。《阿长与山海经》则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感情自然。我们可以写对一个人感情的思想变化过程,表现对这个人的深情。三仿其法,就是文章的写作方法、语言表达等,如学习了《陋室铭》和《爱莲说》,我们让学生学习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能借自然界中的自然景物表达自己某种感情、志向和抱负。
运用这种的方法,可使学生学会表达,从写作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并在仿写过程中摹中有创,创中有摹,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语言,这对于初写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好办法。
四、勤于课堂强化—渗透作文教学的理念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在思想上能给人深刻的启迪,在语言表达上也给初学者以熏陶。因而在学课文内容的同时,也可作一些课外写作的延伸练习。这种训练是在造句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他符合现代新课改的理念,课堂内涵得到了丰富,同时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形成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主要原则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到整体,有利于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并能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
如:我在讲教材第二册的《天净沙·秋思》一文时,主要抓住文中的景物描写片段,仿写借景抒情的写自己的失败之后的心理片段。学生练习积极性较高,且每人都能巧用景物来表达自己的心理,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讲《口技》一文,之所以能把口技者高超表演技术表现出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烘托手法的运用,其中就有观众的表现,来烘托口技者的表演技术,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讲这个环节时我让同学们学习这种手法来练写教师讲课的情形,学生很快写出生动具体的片段。学生积极性很高,教师也很满意。但是这种片段的训练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影响学生情绪产生厌烦的心理。
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深深感受到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做到“四勤”,必须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循序渐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写作中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作文教学方法种种,不拘一格,我需要更进一步去探索、研究,摸出新路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