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看幽默翻译
-----以欧美脱口秀演员的作品视频翻译为例
陈捷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广东湛江 524094
摘要:制造与欣赏幽默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技能,在人类的交际过程中随处可见。然而对于幽默的翻译一直以来都是让译者头疼的话题。本文试图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以美国脱口秀演员为例,试图探究幽默翻译策略。
关键词:幽默、功能翻译理论、喜剧表演
一、引言
“幽默”一词源自西方,一般认为是国学大师林语堂于1942年在《晨报》副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中被翻译成“幽默”一词而引入汉语。中国古汉语中,“幽默”一词最早现于屈原《九章•怀沙》中“煦兮杳杳,孔静幽默。”现代汉语中,“幽默”指的却是一种“运用滑稽,双关,反语,谐音,夸张等表现手法,把缺点和优点,缺陷和完善,荒唐和合理,愚笨和机敏等两相对立的属性不动声色地集为一体”[1]的一种艺术手段。在生活中,幽默不仅是一种语言或非语言的艺术,使用简洁,风趣,生动而又形象的语言表达观点或看法,更是一种人生的艺术,在融洽人际关系方面常常可以起到奇效。幽默紧紧依附于其存在的文化之中,有及其强烈的文化因素。应对幽默翻译时,功能翻译理论有着独特的优势。
二、功能翻译理论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代表人物为莱思(KatharinaReiss)、弗米尔(Hans. Vermeer)、诺德(ChristianeNord)。
在其1984年与弗米尔合著的《翻译理论基础》中,莱思提出在一篇文本的多个功能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原文本的所谓“skopos”(目的,功能)。不同的“skopos”所对应的翻译过程中的对等程度也是完全不同。而这种对等程度的最终确立却是必须借助原文的文本类型的分析。
在莱思的基础上,弗米尔提出了翻译的目的论,即: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为重要的因素。这种目的确定过程的原则也被称为目的性法则,是目的论三大法则中最为重要的法则之一。诺德于1997年撰著了《翻译是有目的的行为》,在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之余还对其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在坚持目的法则的同时,加入了忠诚原则,形成了“功能加忠诚”的翻译理论模式。他认为译者在了解到了原文本的文化功能时,就会“将其与目的文本的预定文化功能进行比较,辨认出或排除原文中那些没有用的成分,从而在翻译过程中进行处理。”同时,诺德对于弗米尔的目的论也持肯定态度。承认译文的目的或功能在翻译过程中居于其他所有因素之上,决定翻译过程。
功能翻译理论是对等理论的突破与发展,把翻译从原语文本的镣铐下解放了出来,从译者的视角来诠释翻译活动, 为翻译理论界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译者在翻译过程的能动作用也因此提升,译者的地位也随之提高。
三、欧美喜剧演员作品翻译分析
(1)、欧美喜剧演员简介
Stand-up comedy一般国内翻译为“脱口秀表演”,类似于中国的“相声”中的“单口相声”,是美国喜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脱口秀演员(Stand-up comedian)是职业创作段子并表演的演员,他们活跃在全美各地的脱口秀俱乐部及电视,电影中。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美式“脱口秀”也逐渐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年纪观众喜闻乐见的Ellen Show, the Daily Show上都有典型的脱口秀表演。其中有的翻译趣味横生,有的也乏善可陈。
(2)、译本分析:
Comedy Central 电视台主持人Jon Stewart的一段访谈显示了功能翻译理论在幽默翻译中的优势。以下是其于2008年9月18日采访英国前首相Tony Blair时的一段对话:
原文:J: Could you have done that as the Prime Minister, or would that be....Do you think that would have been scandalous.
T: It would have been complicated, for sure. Because in many ways it was a private decision. My wife is a Catholic. My kids were brought up as Catholics.
J: My wife is a Catholic, I am Jewish.
T: How does that work?
J: Very interesting. We are raising the children to be SAD!!!
译文:
乔:在首相任内的时候你会这样做么?还是说你觉得这样会成为丑闻?
布:这样肯定会让事情面的复杂,肯定的。因为从很多方面来说,这毕竟是个个人的决定。我的妻子是天主教徒,我们也以天主教徒的方式抚养我们的孩子。
乔:我的妻子是天主教徒,我是犹太教徒。
布:那你们怎么教育...
乔:很有趣,我们的方式是我们抚养孩子让他们悲伤。
在这段对话之前,Jon Stewart正在和Tony Blair谈论其不久之前的转为天主教徒之事。面对这样的问题,作为首相的布莱尔的回答有板有眼,措辞小心。Jon想要的放松,调节的气氛的效果远没有达到,于是他开起了自己的玩笑。众所周知,在英美国家,宗教信仰是大部分家庭生活的重要部分,在这里,布莱尔所说的"My wife is a Catholic. My kids were brought up as Catholics”暗示为了给孩子一个统一的世界观,他转为了天主教徒。此时,Jon Stewart说道自己的妻子是天主教徒,而自己却是个犹太教徒。当布莱尔问他这怎么行得通的时候,Jon Stewart抛出了他的妙语(punchline):我们这样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悲伤。
这段文本的翻译的精华在于最后的妙语。若论意义的对等,译本中的翻译尚可接受。然而从功能翻译理论来看,该翻译未达到幽默效果。应该在这句翻译的后面,使用括号的方法加上对于文化背景的介绍,让中国观众明白Jon Stewart是在讽刺“父母的宗教信仰决定孩子的世界观”的这种看似为大多数人所认同但实际上没有逻辑的观点。
四、结语
幽默翻译的目的是要在目的语中制造幽默效果,由于不同文化中对于什么是幽默的,什么不是幽默的,怎样说才够幽默都有不同的规定,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就不能够太遵守翻译的对等原则。。在这种背景之下,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于幽默的翻译提供更好的指导。为传递幽默效果,让译入语读者理解欣赏,在译入语中寻找在功能上与原文对等,而不是意义上对等的翻译方法不失为一条可取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张美芳.功能加忠诚[J].外国语,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