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煤化学课程的整合与优化
李艳平
(朔州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朔州 036002)
[摘要] 煤化学是高职院校很多专业都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不同专业之间课程目标定位不一样、课程侧重点也不一样,使得同样的煤化学课程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上需要不同程度的改变。本文结合煤炭专业的实际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面进行了整合与优化,以供探讨。
[关键词] 煤化学 整合与优化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对一门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是对该课程的创新与改革。煤化学,以化学结构为核心,对煤炭的生成、特征、性质、分类、分析及加工和利用开展的一系列研究。因此,《煤化学》是煤炭类相关专业必修的课程。由于各专业主攻方向及学生的知识结构的不同等原因,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的时候,需要相应的调整知识模块及把握好侧重点。本文是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对煤化学课程进行的一些整合与优化。
一 、课程整合与优化目标
课程的整合与优化本质上是教学改革。我校作为职业院校,以学生就业为出发点,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与应用技能型人才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在这一培养目标的统帅下,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理解,使我校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更有竞争力。
煤化学是我校新生一进校门就要学习的专业基础课,这一课程内容繁多,知识面较广,与物理、化学、生物、煤岩学、地质学等多学科交叉。所以学生对教学内容感觉很生疏。因此,需要对各章节重新整合与优化。其次,根据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突出那方面的知识。
二 、课程整合与优化具体方案
(一) 教学内容
针对煤化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将来从事煤矿企业煤质化验工和煤质管理工作,重新设计教学内容,根据就业需求选择教学内容。通过走访几个与煤炭相关的企业,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把这七大章的内容做了精简,直接删减了与煤炭专业结合不够密切的内容,整合为四大模块:煤的生成、煤的组成和结构、煤的性质及煤的加工利用和分类。这四大模块,相互衔接紧密,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整合与优化后的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模块:煤的生成。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成煤的原始物质、成煤过程、煤的成因类型、腐殖煤的外表特征。
第二模块:煤的组成和结构。主要教学内容:宏观煤岩成分、宏观煤岩类型、煤的有机显微组分、煤的无机显微组分、煤结构单元核心部分的结构、煤结构单元外围部分的结构、煤的结构模型、煤的分子结构的概念。
第三模块:煤的性质。主要教学内容:煤的物理性质、煤的固态胶体性质、煤的化学性质、煤的工艺性质。
第四模块:煤炭的加工利用和分类。主要教学内容: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元素分析、煤的发热量的测定、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燃烧、煤的分类、煤质评价。
(二) 教学方式
1. 传统教学方式的淡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扼杀的同时,对知识掌握地也很肤浅。淡化不是没有,传统教学方法也有自身的优点,例如它更容易体现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仅仅是降低了传统教学所占的比重。
2. 实物或模型展示
我校所在地区周边众多的煤矿为我们提供了便利。例如:在讲授煤的物理性质和煤炭的分类之前,教师可以提前收集一些煤炭样品。在授课的时候,现场展示给学生,可以显著的提高教学质量。
3. 多媒体教学法
将传统的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例如:煤的显微组分这部分内容。其一,概念之间错综复杂,单纯的讲解,学生根本无法辨别;其二,由于教学条件限制,根本无法满足每人一台显微镜。此时,用PPT在课堂上展示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它在教学中的作用。
4. 建立开放性实验室
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这部分内容,实践性很强。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分析实验结果。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深刻地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我校周边煤炭企业众多,可以与之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定期由带队教师带领学生到生产现场观摩,可以巩固和丰富课堂教学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升教学质量。
(三)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一般是收集、整理和分析学生的有关信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一个好的评价体系能够准确而全面的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
1. 理论知识的评价
理论考试主要是根据煤化学四大模块中的基本理论知识而设计的试卷考试。根据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有针对性的设计试题,达到有的放矢。合理地设计试题的分布范围、难易程度、重点、难点等,保证试卷的信度和效度。
2. 实践能力的评价
科学的、全方位的实践能力评价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制定一套完整的评定细则,对学生在实验实训过程中的表现,采用优、良、中、及、差五个等级进行评定。细则要尽可能的全面,否则可操作性不强,给评定造成很大误差。
3. 职业素质的评价
职业素质是人才选用的第一标准。企业在招工面试中,对应聘者的职业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主要从心理素质、团队精神、创新思维、责任意识等四个方面来考察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结束语
在对煤碳的加工和利用越来越广泛的大环境下,煤碳课程体系需要更新升级,而煤化学作为先续课程,更应该重新整合与优化。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建立符合实践教学规律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才能更好地为煤炭企业输送有用的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淑芬. 浅议《煤化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 教改•教研. 2013.04
[2] 张双全, 吴国光. “煤化学” 课程内容及教学组织探索[J]. 煤炭高等教育. 2010.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