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三年级启蒙作文指导策略研究
伍瑞芳
广州市增城区水电二局学校 广东 广州 511340
摘要:在小学一二年级, 我们已经有了“写话”的训练,但写话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写自己所说的话,重在培养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而三年级的习作却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搜集作文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学会根据作文需要,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从“写话”到“习作”,不只是概念的改变,而是学生书面表达交流素质的飞跃。
关键词:分析、指导、培养、感受、表达。
一、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由于从“写话”到“习作”发生了质的飞跃,习作的内容更丰富,容量更大,语言要求更具体、更形象,所表现的主题也更深刻,情感更真挚。因此,教师往往感觉无从下手,一节作文课经常从选材到写作方法讲得面面俱到,而学生的习作却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生活面比较窄,经历有限,因此往往造成无材可选无事可写,再加上他们语言积累有限,写出的语句也很平淡,还有些孩子写出的习作没有层次,顺序混乱,甚至辞不达意。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孩子的畏难心理,觉得习作怎么这么难,慢慢地失去信心,放弃习作。
三、理论依据及意义
三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是培养学习能力、 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也是学生写作兴趣、习作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 在习作起步阶段,指导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教师指导得当,才能为学生奠定良好的习作基础,让学生感受习作的快乐,写出他们小小心灵中的点滴 美好感悟。另外,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使他们不再怕作文,而是将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心灵感受到的用自己的笔主动表达出来。
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从新课程标准来看,小学三年级正式从“写话”进人“习作”阶段。他们现有的语文知识、语言水平都影响着他们的表达方式。起步阶段学生对习作有畏难情绪,怕写作文。因此,通过问卷调查、学生习作分析、小组讨论,先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 针对起步阶段学生习作出现的问题,我们教师从学情出发,在教学中采取一些措施,做到对症下药,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写作意识,扩大学生的素材积累,养成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我们将课题研究分三步走来进行:
第一阶段:在教学中初步研究探索进行作文起步阶段训练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并确定其中较为有效的几个方法。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集整理习作起步阶段的指导策略。
在课题研究中,采用调查问卷法、实验对比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等,探寻三年级习作教学的指导发法与策略。
1、确立目标,使习作指导有章可循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习作要求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泥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地内容。这是对我们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要求,也是对习作教学策略的指导。分析三年级的习作教学,我们发现,学生畏难于习作,教师困惑于习作教学,而我们将习作教学的门槛放低一 些,将三年级的习作目标归纳为一个,即“让学生喜欢写作”,让学生好迈进来,让教师好引导学生迈进来,这样,学生乐于学,教师乐于教,互利互惠,既激发了兴趣,又达到了目标要求。
2、培养兴趣,热爱写作。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让学生的作文回到生活当中去,解决了学生的写作素材问题,让学生感到有东西可写,没有题材、体裁、字数的限制,降低写作的难度。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写出自己的快乐,写出自己的烦恼,凡是生活作文,想写多少就写多少,这样起步作文,让孩子觉得作文并不可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与写作热情。
3、学好语文,积累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教师就要经常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 以及在学校、 家庭、社会出现的丰富多彩并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和人物,用随笔的形式把这些材料记录下来, 如课堂中随机发生的事情,校园、班级里开展的各项活动,邻里间的故事等。让学生把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自体验的,生活中的新鲜事以“写 真”的形式记录下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去观察生活,去发现生活。捕捉生活的镜头就是为了强调“写真”。由于学生明白了习作是记录生活,不能编瞎,内容非常的生活化。
4、坚持练习。
(1)结合文章构思,引导学生仿写
构思简单的说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儿详写,哪儿略写……教材中有些文章明显地体现了作者的构思和具体的写作方法,抓住这些文章的特点,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文章构思的指导。
(2)延伸课文内容,实现迁移练笔。
人教版三年级教材中安排了很多小练笔,这些小练笔都是与课文内容紧密相 连的,这种形式的“小练笔”就是绝佳的习作训练途径。因为学生学了课文,有了依托,觉得有话可写,知道该怎么写,写作也就有了兴趣。真正做到了“言之有物”。这样的练笔,水到渠成。
(3)发挥想象,鼓励学生创意表达。
想象力是学生习作的重要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任何创造。现行教材中有些课文的场面、情节可以用来引发学生的想象。对学生在习作中非常有创意的表达, 在班上交流,并给予鼓励。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资源,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契机,巧妙的不留痕迹的指导学生习作。
第二阶段:教师将自己确立的较为恰当的方法进一步进行探究试验,并进一步研究从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如何恰当过渡,从写一段话到写起步作文怎样转变,从写简单的作文如何过渡到能较顺利地独立作文这几方面进行研究探索。三年级是学生作文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特别是书面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立足于教学,从教学中发现问题,再从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经验积累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积极寻求有效教学、高效训练的指导策略。将学生有创新的作文收集起来,将自己的点滴感受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撰写论文和课题报告,积累经验,寻求策略,以便于今后的教学。
第三阶段:收集教师的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五、研究成果
通过小课题的研究.实验,促进了学校语文教学的改革,语文教师的各项素质的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