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14-1324/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2162
* 投稿网站
新课程
《 新课程 》
级别:省级     分类:教育    周期:旬刊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国内刊号:CN 14-1324/G4
国际刊号:ISSN 1673-2162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xinkecheng2001@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新课程
主      编:王建新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区:山西省太原市
定      价:22.8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龙源
社      址:山西省太原市并州北路31号省新闻出版广电旧院
邮政编码:030001
范文-从成绩分析看《组织学与胚胎学》双语教学效果-新课程

 从成绩分析看《组织学与胚胎学》双语教学效果 

  张庆梅1  罗彬1  莫发荣1  乐宁2  谢小薰1*
(1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南宁  530021)
(2 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南宁  530021)
*通讯作者
【摘要】 对比分析我校2009-2013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双语班和中文班《组织学与胚胎学》期考成绩,初步了解其双语教学效果,为今后深化双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2009-2010级双语班和中文班学生期考成绩无明显差异,2011-2013级双语班成绩优于中文班学生,因此我校开展的《组织学与胚胎学》双语教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组织学与胚胎学;双语教学;成绩分析
[基金项目] 广西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2015年立项项目(2015XJGA04);中华医学会教育分会2012年度医学教育立项课题(2012-GL-17);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重点项目(2014JGZ110);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10B23);“十二五”规划课题(2013C008);广西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2014年度重点资助项目(2014XJGZ13);2012年度委托项目(2012XJGW15)。
自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在高校中实施双语教学的要求后[1],双语教学已成为国内各高等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基础课,2003年我校开始尝试在临床专业本科生中开展双语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双语教学,使学生不但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点,而且提高利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基础。最终使学生成为能与时俱进,并具有能追踪科技前沿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医学人才。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我们组建了双语教学团队,双语教学模式也日益成熟,不但得到学生们的认可[2],而且本课程也于2008年获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为了更好的了解双语教学效果,本文对我校2009-2013级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双语班和中文班学生的《组织胚胎学》期考成绩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双语班教学情况,为今后深化双语教学改革和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我校2009~2013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每年级的学生分别来自双语班和中文班,共561人,其中中文班学生286人(男生:132人;女生:154人;平均年龄:18.76±0.63),双语班学生275人(男生:126人; 女生:149人;平均年龄:18.46±0.45),同年级中文班和双语班男生和女生以及年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同年级的中文班和双语班授课教师相同。
1.2 方法
每个年级的中文班和双语班均在同一学期开课,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均相同;但两种班教材和授课方式不同:中文班采用中文教材和中文多媒体课件及中文进行教学,双语班使用中、英文教材(其中中文教材与中文班使用的教材相同)及中、英文多媒体课件和中英文进行教学。同年级中文班和双语班班的期考试题内容相同,但双语班试题中组织学部分采用英文;中文班和双语班的考试时间和方式均相同,均采用电子化考试,阅卷均采用客观题电脑阅卷,主观题人工阅卷的方式。
1.3 统计分析
将学生成绩建立Excel 数据库,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两班期考成绩以x s表示,平均成绩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分数段的比较则采用x2检验,设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试题质量分析
试题难度(P)、区分度(D)和信度(α)是反映试题质量高低,衡量考试成绩可靠性的重要指标,P、D和a的计算方法和参考标准见参考文献[3-4]。结果显示:五个年级考生所用试题的P值在0.52—0.67之间,D在0.30-0.46之间和α在0.66-0.80之间,提示试题基本处于中等难度水平,区分度优良以及信度较高。
2.2 期考平均成绩分析
    2009级双语班学生期考平均成绩(73.53±13.43)高于中文班学生(71.72±16.78),但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010级双语班学生期考平均成绩(71.60±16.43)低于中文班学生(73.95±14.45),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011级、2012级和2013级双语班期考平均成绩(分别为63.16±15.27,66.04±14.68和68.29±15.12)明显高于同级中文班学生(分别为57.47±17.26,58.91±18.95和61.36±19.55),二者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2.3期考成绩分布分析
除2010级外,其余四个年级双语班期考成绩处于优良(≧80分)和中等(60-79分)的学生均多于中文班学生,不及格(<60分)的学生则少于中文班,但经统计学分析,仅2011-2013级双语班和中文班不及格学生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考试成绩能否准确、可靠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与试题质量密切相关,因此我们首先进行试题难度(P)、区分度(D)和信度(α)三个重要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本文所调查的五个年级的试题难度基本处于中等水平,区分度优良和信度较高,说明试题质量较好,期考成绩可信,能基本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水平。
成绩对比必须具备一定的可比性,我校2009~2013级五年制临床医学的双语班和中文班仅教材和教学方式不同,而其教学时数、教学进度和教师完全相同,且同年级试题内容、考试时间和方式也相同,这些均保证了两种班级考试成绩的可比性。
 从我们调查的结果来看,无论是双语班和中文班的成绩无差异,还是双语班成绩优于中文班,至少可以反映两方面的情况:一为双语教学并没有影响学生对《组织学与胚胎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二为双语班学生对《组织学与胚胎学》专业英语具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因为双语班绝大部分的期考试题为英文形式,学生必须同时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相关知识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对于一些年级出现双语班成绩优于中文班的现象,我们认为有诸多因素,如这些双语班学生的英语基础好,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高,以及课外非教学活动所花费的时间少等等,这些都有待进一步地分析。
 为了取得良好的双语教学效果,多年来我们在师资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一方面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任课教师:尽量创造各种条件,让教师继续深造,或到国外留学,或开展针对全英教学的英语口语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既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又具有出色英语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全英和双语教学老师;另一方面努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我校《组织学与胚胎学》中文和双语教学均是在大学第一学年同步开展的,学生刚刚接触医学知识,还没建立一定的医学思维模式,加之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较内地发达地区有一定差距。因此,我们的双语教学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在课程初始阶段,采用中英文多媒体,在保证知识点讲授的基础上,重点概念、重要内容先用英文再用中文,对关键专业术语反复使用英文;在中后期的授课过程中,逐渐增加多媒体课件的英文比例,最后使用全英文的多媒体课件,同时增加教师讲述的英文比例。
总之,双语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尚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如良好英语环境的营造、年轻一代师资力量的培养、合适英文教材的选用以及利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评价等。我们唯有继续努力,不断创新,才能摸索出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更加完善和适合的双语教学模式,才能尽可能培养出更多新世纪高素质的医药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育部[2001]4 号[S].2001-08-28.
2.李颀,罗彬,何少健等.医学本科生组织胚胎学双语教学的调查分析[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 :80-81.
3.芮东升,秦江梅,郭淑霞等.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医疗本科2000级医学统计学考试成绩分析[J]. 农垦医学,2004,26(2) :127-128
4.王一任,曾小敏,王乐三等.《医学统计学》试卷分析与教学改革思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2):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