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
郑智飞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 信息工程系 江苏无锡 214151)
【摘要】教学管理工作是职业院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是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而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正是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根本措施。本文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大的前提,剖析了现行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不适应性,进而提出了创新教育管理模式的目标建议。
【关键字】教学管理模式 教学质量 管理创新
1 引言
教学管理工作是职业院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是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如果教学管理工作只是维持规范化条件下的常规运行,一味的墨守成规,不思索、探求管理的新方法、新理念,那么管理的思路就会越来越窄,将无法适应时代进步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已成为时代必然。
2 现行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不适应性
职业院校现行的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是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是利用行政方法进行教学管理的一种模式,其最显著特点表现为“机械性”,强调按照行政法规和既定的规范程序实行教学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具有集中统一、有章可循、易于操作的特点,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加上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也逐渐显现出一些缺点和弊端,这种不适应性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教学管理观念落后。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过于强调行政的权威性,在制定教学计划果汁中,缺乏民主和人性化,不能有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对市场需求脱节。对人才培养目标单一,而对学生个性发展却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削弱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二,教学管理内容的高度统一性。多年来习惯于贯彻执行统一的教学课程设置,导致课程结构呆板、选择空间狭窄、教学内容陈旧,与培养具有创新型、追求个性的现代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
其三,教学计划执行的强制性。传统教学管理实行自上而下的直线式管理,强调权威与服从,上下级之间、管理者和师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平等交流和协商,缺少对管理对象的分析和把握,按任务实施管理控制的成分多,按针对性原则开展引导服务的少。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各级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往往成为支配教学运行的核心和主体,处于教学第一线的师生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难有话语权。
其四,教学工作监控系统的形式化。在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下,计划的制定及其实施效果的评价都是以决策者为中心,被管理者的评价往往只是作为一般信息的收集工作,而不是作为改进工作和参与决策的重要手段。目前被管理者(一线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形式,主要是参与教学质量检查的座谈和填写反馈表,学校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完善配套的反馈评价机制,信息收集往往以偏概全。在评价时定性方法用得多,定量分析用得少,以及评价结果落实不到位等原因,评价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3 创新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建议
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必须在对传统教学管理模式进行科学扬弃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要充分掌握新时期、新形势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各要素的新变化、新要求。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要合理分权,提高院系的管理权限。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一般是按照等级制,自上而下进行管理。校长或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享有教学事务的最终决定权,教务处是协助和落实校长决策的职能部门,这两级机构有相当大的决策和管理权,院系的权力相对较小。如今必须对这种集权式行政命令式的体制做出改革,转变校长或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务处的职能,增强其宏观的规划和指导职能,而将一部分管理权力下放到院系,增强决策的开放性,允许其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
第二,要引进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增强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必须以开放的态度,适应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在教学和管理中引进系统科学的控制论、信息论等现代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同时,要充分运用网络化手段,善于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决策系统、监控系统等完善的决策体制,增强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减少盲目性、经验性。
第三,要明确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激发、吸引师生参与教学管理,全面建立任课教师、学生和教务部门相互监督与制约的管理运行机制在现代教学管理模式中,教学管理者应从传统的“大权独揽”转变为加强引导和服务,给予教师和学生较充分的决策、建议和监督等权力,充分发挥一线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评价作用,以促进教学管理更加良性和高效运行。
第四,要进一步推行弹性学制,逐步完善学分制教学培养模式。弹性学制有利于克服目前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教学计划统得过多,培养模式单一,专业面窄等明显弊端;有利于因材施教,可以适应学生的不同情况和学习要求来安排教学,在保持必要的统一性的前提下,突出教学的个性化要求;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分制等弹性学制是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方向,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较好的激励、竞争机制,应该尽快得到实施。
4 结束语
教学管理工作从某种角度讲,实际上是对人与资源进行优化与组合,广大教学管理者应紧密结合当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与实际相结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和创新教育管理模式,达到全面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 1 ] 谢岫岚:创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管理[J].太原: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 2 ] 冯丽霞:高校学分制管理的探索[J].北京.中国治金教育.2007.(2);
[ 3 ] 胡建强:论高校教学管理的特点[J].株洲.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9);
[ 4 ] 周济 :大学发展与科学管理[J]北京.中国高等教育 2007.(5)
作者简介:郑智飞(1970-),男,汉族,江苏人,副教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