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49/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3002
* 投稿网站
生活教育
《 生活教育 》
级别:国家级     分类:教育    周期:半月刊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国内刊号:CN 11-5349/G4
国际刊号:ISSN 1673-3002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edu1934@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生活教育
主      编:许承明
出版周期:半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市
定      价:16.00元
收      录:知网、维普
社      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6号
邮政编码:100088
范文-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生活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贺飞飞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宝积镇响泉小学   甘肃白银    730913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所以,语文教育理应回归生活,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
本文从创设情境,在生活中观察;引导实践,在生活中体验;再现原形,在生活中感悟等几方面来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关 键 词: 回归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 学生学习 课程资源 生活教育思想   新课程理念   语文教学实践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2012]GSG026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生活教育理论与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可以这么说,新课程改革在许多方面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关于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其目的是为学生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形成开辟渠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势在必行。我尝试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来指导语文课堂教学,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度,力求真正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自然链接起来呢?我是这样思考与实践的。
一、生活化的课堂,架起生活与语文学习的桥梁
语文与生活是同在的,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必然伴有语文,因此人类要依托语文来参与生活;同样语文也离不开生活,语文能力必须通过生活才能得到发展。语文如果脱离了生活,必然成为毫无生命力的一堆文字。因此课堂教学设计生活化。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过程种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假如中央电视台要直播“田忌赛马”的全过程,而你是体育解说员,你能完成这项任务吗?学生们非常兴奋地接受了这项任务,并能主动学习课文。并且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因为这一过程贴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比起那一问一答式的讲读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更要求我们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学生熟悉的生活之中,学习语文,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提升生活的品味。
二、生活化教学可以促进人的个性化发展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一个体都有相对的优势智力领域,如有的孩子擅长用表演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有的擅长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则喜欢用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观点。就是语言表达,有的侧重于形象描述,有的擅长于逻辑分析,有的个性鲜明,有的平易随和。这就是优势智力领域的差异。教学中须尊重每个个体的智力特点,让每个个体的特殊才能得到充分展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个性的表现,是关注人的个性化发展的体现。生活化教学既然能尽可能多地涉及多个智力领域,那么在活动中不同的个体就可以有展示自身特殊才能的机会,比如学习《音乐之都维也纳》,我们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心中的音乐圣地。有的学生选择了优美的世界名曲来表现维也纳,用画笔来描画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和街头的雕塑,还有的学生借助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录象来帮助自己了解维也纳。孩子们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三、学科整合,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把教和学联络起来。”“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他在《育才十字诀》中又说:“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的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解放小孩的自由,让他们做有意义的活动,开展他们的天才。”这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语文并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他是人类生活的浓缩。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我们绝不能把学生局限于课文、课堂之中,将语文学科孤立起来,尽可能地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真正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在教学形式上,“不要担心把语文课上成文艺课、文化课。”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唱歌,可以跳舞,可以朗诵,可以表演,可以看电影,可以做游戏……只要是与教学内容相关,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形式都可采用。而黑板擦、粉笔盒、椅子、纸袋上的广告、食品袋上的说明书、随机拍摄的照片……都曾是我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具,只为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综上所述,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导语文教学改革实践,实行开放型的“大语文”教育,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中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既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学习质量,陶冶了情操,启迪了智慧,又提高了分析、领悟、创造能力。真正达到了“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成为学生个性展示和语文素养提高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曹先捷,王思中,陶行知研究[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2]陶行知全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