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周刊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22-1381/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8918
* 投稿网站
考试周刊
《 考试周刊 》
级别:省级     分类:教育    周期:周二刊
主管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国内刊号:CN 22-1381/G4
国际刊号:ISSN 1673-8918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kaoshizhoukan@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考试周刊
主      编:生晓清
出版周期:周二刊
出版地区:吉林长春
定      价:24.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龙源
社      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4646号
邮政编码:130021
范文-浅谈历史课如何指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考试周刊

 浅谈历史课如何指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周少秋
(龙岩市第七中学,福建龙岩  364000)
摘要:历史的基础知识、基本线索、阶段特征等构成了有层次的历史知识体系。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能力,指导学生从历史知识的点、线、面入手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身的实践,在历史课堂构建起历史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明显增强,让学生轻松地学好历史。
关键词:历史知识体系;构建;培养能力;指导
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个板块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进入、适应社会和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扎实基础。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会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呢?结合一年多来我所开展的“初中历史课堂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 ”课题实践活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能力的重要性
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是知识浩瀚、时间性强、阶段特征明显、知识的横纵联系密切,总体可以说是繁而不乱。但也因此导致很多学生对历史知识记忆和学习的抱怨。一是历史知识信息量大,不好记忆;二是历史知识比较琐碎不好联系,觉得学起来有些无从下手,且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总是找不到等等。因此,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学生高效、快捷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二、培养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能力的方法
所谓历史知识体系,即历史知识自身固有的总分、主次、前后、内外和因果等既区别又联系的层次结构形式。它们共同联接成一个有机结合的历史知识的点、线、面体系。“点”指的就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个基本的历史基础知识点,它主要就是历史史实;“线”指的就是这些历史基础知识点中存在的内在联系,一般就是指历史教学中的存在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基本线索一般就是历史教学中的纵向联系,阶段特征指的就是历史的横向联系;“面”的构成,就是由点线结合组成的知识面,一般指历史教学中出现的历史专题;这一个个的面也就组成了整个历史知识体系。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起历史知识体系,就要从点、线、面几个方面着手,掌握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最终达到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目的。
第一、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构建起历史知识体系中的“点”。
由于历史知识体系中的点,指的就是历史教学中的历史基础知识点。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讲述基础的历史知识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没有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就不可能构建起历史知识体系。就好比一幢房子,没有地基,这房子也就无从构建。《历史课程标准》对点的基本要求就是准确的记忆,历史基础知识点是历史知识体系的基础。我在上课时,一般安排学生用10至15分钟进行阅读教材,然后参照初中课标教材同步导学丛书《名校学案》的“知识网络”对本课历史基础知识点进行梳理,从而使学生形成一节课的基本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美国的诞生》一课时,美国的诞生的内容很多,主要内容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进程、重大事件及其影响;《独立宣言》主要内容、华盛顿主要活动及其作用。这些内容较繁杂,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美国独立战争的主要过程。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概括,许多九年级的学生还是有些难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学会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以求达到了解和掌握的最佳效果。《美国的诞生》内容的核心是“美国独立战争的主要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美国的诞生》的过程简单的归纳为:A. 爆发:来克星顿枪声(1775年4月);B.建军:大陆军,华盛顿(1775年);C.宣布独立:《独立宣言》发表(1776年7月4日);D.转折:萨拉托加大捷(1777年);E.承认: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883年);F.成立政府:制定1787年美国宪法,成立联邦政府(1787年)。经过这样的处理,学生从“爆发、建军、独立、转折、承认、政府”几个关键词出发进行记忆,了解和掌握这些历史知识点就会相对简单,达到很好的效果,教师也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梳理了基础知识,指导学生构建起了历史知识体系中的“点”。
第二、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构建起历史知识体系中的“线”。
历史知识点具备以后,需要的就是找出历史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要找到线,掌握线索,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联系旧课的复习,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的知识点和知识网络,联系新学习的知识点,从纵向和横向把相关联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条知识线。
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美国的诞生》时,要求学生在记忆的同时,也要能够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我们要了解到,美国的诞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历史事件。美国独立战争是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原先属于英国的13个北美殖民地人民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赢得了美国独立,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学生通过学习《美国的诞生》,了解和掌握美国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加深对《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的理解,从而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学生也就能够理解美国美国独立战争是正义、进步的事业,它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也推动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这样,学生对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这条线的理解就更加清晰明了。
再有,在学习《美国南北战争》时,我先让学生认识到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已经成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再让学生认识到经过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将《美国南北战争》和《美国的诞生》两课进行联系,学生更能够理解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学生理解这个性质,也就理解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和巩固这条线。
第三、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构建起历史知识体系中的“面”。
历史知识体系整体上的把握,也就是在具备点、线的基础之后,我们在教学中,教授学生知识的时候,要使学生学会站在全局的角度去看问题。在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和时事热点复习时,我要求学生用图表法、括号法等等方法对同一主题内容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整合,从横向和纵向联系中找出专题知识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样,学生就能够有意识地把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理清,构建整个单元或者专题的知识框架和体系,也就构建起了历史知识体系中的面。例如:学生学习了美国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和巩固,教师就可以在总复习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世界历史“步入近代”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的知识体系构建,学生通过梳理“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有关知识点,再梳理“美国南北战争-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的有关知识点;就能够在全局上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这个历史知识体系进行很好的把握。
在实施课题的实践过程中,也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是对一节课或一个知识点进行梳理时,学生往往贪多求全,梳理出来的知识体系内容过多过繁,不够精炼;在总复习阶段,由于课堂教学专题知识容量大、时间紧,部分学生对专题知识体系的梳理更困难,无从下手,不能完成任务。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最重要的知识点,逐步强化训练使学生将知识体系简明扼要地体现出来。
所以,构建历史知识结构体系,注重历史基础知识点,理解知识点内在联系构成的基本线索,把握住历史的阶段特征,才能最终形成科学的、完整的、立体的历史知识体系。历史教学绝不是单纯地复述历史,而是在科学的认识上阐述历史;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客观地再现了历史的进程。在指导学生构建这个体系的过程中,要改变过去教学中重记忆轻理解、重结论轻过程的弊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记忆、理解、运用能力。当然,无论是知识体系的内化还是能力的养成,都需要学生在教师课堂示范、引导的基础上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只有学生将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能力不断强化和创新,他们才能轻松地学好历史,历史教育的目标才能达成。
参考文献:  
1.初中历史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
2.初中历史《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