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英语本科专业二外俄语听说教学的动态多元化评价体系
张超 王月 穆林
(辽宁科技学院 外语系 辽宁本溪117004)
摘要:评价体系作为英语本科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组织二外俄语听说教学、实施教学计划、促进外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因此,构建二外俄语听说教学动态多元化评价体系至关重要,本文对此从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动态多元化评价三方面进行阐述,达到以评促教。
关键词:二外俄语听说教学;动态多元化;评价体系
引言: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第二外语-俄语》是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课程主要任务更加突出听说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著名的语言学家洛克认为:“人们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社会交际和在日常生活中交流思想,别无其他。”[1],这要求高校教师培养学生应学以致用。辽宁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对《第二外语》的课程建设高度重视,贯穿三年级, 212学时,约占教学计划总学时数的10% ,共计13学分。即使这样,学生对二外学习还是兴趣不浓,究其原因是二外俄语教学实用性不强,教学评价方法单一、观念落后。至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外语教学评价的问题。
一 、构建听说教学动态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现行借助考试对学生进行的静态评价具有片面性、单一性、局限性和过激性,影响学生个性和身心健康发展,限制他们学习积极性、行为习惯、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构建听说教学动态多元化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成为评价活动积极的参与者,有效推动评价活动开展。真正体验到自身文化意识和多元智能的提高,尤其是自我个性的展现,从而达到全面发展。
2.改进教师教学理念。教师成为评价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从学生方法、教学现状、语言实用性等方面入手进行评价教学效果。教师正确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体现人文关怀关键所在。
3.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对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以及评价形式进行多元化整合,教师全方位看待学生, 做到评价客观、公正。
二、构建二外俄语听说教学的动态多元化评价体系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凸显学生自身的优势
形成性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表现出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掌握知识和运用语言能力以及表现出的发展潜能等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指在教学过程的一个阶段结束后进行的测试。[2]在听说教学中,注重评价形式层次化,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为原则,形成动态多元化评价。具体策略是:计分制为百分制,总评成绩构成:平时考核(30)%+结课考核(70)%。平时成绩构成:考勤、习题作业、随堂测试各占:20%;考纪、自主学习、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各占:10%。在评价中,更多关注学生的心里、情感、参与程度、合作精神、语言交际能力的状况,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自我标准评价与外在标准评价相统一,发展学生个人潜能
在教学中,注重评价标准多样化,即要关注学生领悟力和理解力,思维开阔、做事认真勤奋,踏实的自我个性以及自主学习的自我目标定向性。又要注重生生、师生交互、小组交互等外在标准评价,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管理制度。以“多激励为主、批评为辅”为原则,对学生学习过程所表现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知识程度、发展潜能以及自我承受力等进行综合评价。
3.量化评价和创新评价相结合,培养学生言语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注重评价内容多样化。实施5+X。5是量化评价,X是创新评价。以交际语言测试理论为基础,侧重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考核,具体实施策略是:计分制为百分制,总评成绩构成:量化评价(40)%+创新评价(60)%。量化内容有:课上口语测试、听力、词汇结构、阅读理解、课下听说活动课五部分。创新内容有:言语实践活动、学习策略、学生学习环节创新等。以“发展学生、言语思维创新”为原则。注重在与别人的切磋中自我调控、探索性思考、多角度思维等问题。
4.平时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平时评价侧重课堂测试和第二课堂参与程度,观察学生语言实践,合作探究,总结答疑,再言语实践整个过程。过程评价考核对知识掌握程度激励学生注重学习过程。结果评价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侧重语言应用能力考核。具体实施策略是:计分制为百分制,总评成绩构成:平时评价(40)%+过程评价(30)%+结果评价(30)%。平时评价:基础知识(10)%+听说能力(20)%+创新能力(30)% +课外活动参与情况(40)%+综合能力(20)%。过程评价:一个学期有四次考试,每个月进行一次考核。考试评价:试卷(60)%+听说(40)%。命题采取基础知识占60%。因此在教学中制订科学合理教学计划,以“充分利用课堂、课后实践、考试考核体系”为原则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与交际能力,加强学生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艳婿,李业霞.试谈建立多维的大学外语教学评价体系[J】.聊城大学学报2004(4):115~119.
[2] 王在丽, 张会静.创新外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考[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12,( 1 ) . 作者简介:张超(197l一),女,辽宁阜新市人,副教授。主研方向:俄罗斯语言学与外语教学法。电话:13941496202
王月(1983-),女,辽宁本溪市人,助教。主研方向:俄罗斯语言学与外语教学法。
注:本论文是辽宁科技学院教学改革立项《研究型学习模式视域下英语本科二外俄语听说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让学生在情境、合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上组织言语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