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与评价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22-1387/G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6027
* 投稿网站
考试与评价
《 考试与评价 》
级别:省级     分类:教育    周期:月刊
主管单位:英语辅导报社
主办单位:英语辅导报社
国内刊号:CN 22-1387/G
国际刊号:ISSN 1009-6027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ksypjzazhi@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考试与评价
主      编:包天仁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吉林省通化市
定      价:10.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龙源
社      址:吉林省通化市西昌工贸开发区2号天仁报业集团
邮政编码:134001
范文-计算机无纸化考试对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实践研究-考试与评价

 计算机无纸化考试对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实践研究

张乔,崔闻宇*,刘文军,吴晓光
(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
摘要:随着计算机应用到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考试也直面这种发展趋势,正在逐步抛弃传统的试卷纸,转向采用键盘、鼠标加屏幕的计算机无纸化考试模式。本研究阐述了计算机无纸化考试的实际意义和操作模式,对在我学院开展计算机无纸化考试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与展望。
关键词:计算机无纸化考试;实际意义与操作模式;可行性
基金项目: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校级项目(201432)
1. 引言
21世纪,一场全球性的信息化革命,也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不同层面展开,社会步入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潮流,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而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亦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实现教育信息化是中国信息时代的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国是个典型的学习大国、考试大国,学习和技能评测基本贯穿当代国人的一生。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和信息科技的进步,传统的纸质考试模式和人工阅卷模式越来难以满足现代教育信息化的需求。
2. 实际意义与操作模式
2.1 经济意义
计算机无纸化考试可大大的节省考试的人力成本和纸张成本,可以说是一种绿色、低碳的考试模式。而且,基于互联网的智能评测平台为教师日常教学和学生日常练习提供了方便的知识共享、作品评价和技能测试平台,可更好的实现对学生知识技能针对性辅导,促进学习的个性化,大大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这样的学习和评测模式比传统的学习、知识传递和评测更方便、也更便宜。这种拥有大量客户群(目前中国有一亿多学生)的开放式评价和智能评测系统的推广将产生的规模性社会经济效益量[1]。
2.2 社会意义
基于互联网计算机智能评测系统使得中国终结性评价和学生成长性评价相结合成为可能,计算机评测系统中的评价系统可以有效记录和汇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品记录和练习记录,为综合评价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提供详实信息,有效的弥补了终结性评价的不足,为多年来“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模式改良提供平台。
2.3 科技意义
长期以来,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考试大都是以纸、笔为介质的传统考试方式,在此方式下,考务管理和评分阅卷是一件极为繁琐的工作,且易出现人为差错,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考试的需求。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用于各种考试和试卷评测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Internet的普及,校园网建设日趋成熟,将促进无纸化考试和智能评测系统在考试中的应用。无纸化考试也将促进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科技意义。
2.4 操作模式
计算机考试系统由计算机软件来辅助测试,简称为CAT,于上世纪6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国外许多专门的考试机构采用CAT对考生进行测试,如美国思而文学习系统有限公司(Sylvan Learning Systems Inc.)在世界140多个国家设有2200多个考试中心,当今大部分的授证机构均委托该公司进行测试与评估,包括:医护人员专业测试、美国飞机驾驶员考试等等[2]。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ece, ETS)是目前国际最大的教育测试机构和教育研究机构,考试项目也近200种[3]。来自美国的Prometric制定了网络化考试的技术和管理标准,采用25种语言进行2400余种类型的网络考试,包括外语学业考试(雅思、托福等)、职业认证考试和IT领域认证考试(为微软、华为、惠普、Adobe等60多家IT公司进行认证考试),是这种产业化的运作模式创造了很高的商业价值[4]。除了上述行业专用的大型考试系统,也有供普通教师使用的通用考试系统软件,如英国Question Mark Computing, Ltd公司出品的Question Mark就是一种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考试系统[5]。
国内的网络考试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广东省从1999年开始在《计算机应用》、《办公自动化技术》和广东省行政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规模考试中采用了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网络无纸化考试系统,为考试提供了科学的、自动化的管理[6]。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也都开设了网络教育院所,参加网络教学考试的人数过万[7]。使用网络考试影响较大的考试有:
1994年开始,国家教务组织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1996年教育部考试中心举办的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ational Applid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rtificate, NIT);
微软授权培训中心(Microsoft Authorized Training Center, ATC)组织的认证考试等[8]。
国内市场上流行的软件有北京无忧、智博软件、ATA、青岛正日等,但仍存在软件功能单一的问题。目前国内考试产业化已经形成,随着我国基于学业水平的信息化考试从2005年执行试点,现已有江苏、福建、黑龙江、云南、河南等省份成功实施。基于学业水平测试的信息技术考试由于在规模上囊括了全国范围内的各大高校,最终的用户群是全国广大学生,规模化的优势非常大[9]。高职院校也有一些刚刚进入无纸化考试的探索和实践阶段,如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考试系统等[10]。
CAT的体系结构目前主要有2种模式[11]:客户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 简称C/S),Web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rver,简称B/S)。C/S模式具有交互性强、存取模式安全、可降低网络通信量处理速度快等特点。C/S模式一般面向相对固定的用户群,适合高度机密的信息系统使用。C/S模式的结构图见图-1。
11.jpg
图-1 C/S模式结构
 
B/S模式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模式进行改进的基础上,简化了客户端以及系统的开发与维护,用户的操作更简单,尤其适用于网络信息发布。B/S模式无需像C/S模式在不同的客户机上安装相同的客户应用程序,而只需安装通用的浏览器软件即可,既可以节省客户机的硬盘空间与内存,而且使用人员无需培训可直接使用。B/S模式的结构图见图-2。
22.jpg
 
图-2 B/S模式结构
类似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考试系统都是借助 C/S(客户机/服务器)的技术模式来进行这些考试的。虽然有些考试系统借助于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来进行考试,但这也只是适用于一些国际和国家组织的考试。真正应用于高校类院校的考试系统却很少,目前国内的高职院校大多数都仍采用的是传统的笔试模式,也有一些刚刚进入探索和实践阶段,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针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考试系统等。
3. 可行性调查研究
为了考察计算机无纸化考试在我校开展的可行性,在我校2014级制药工程专业中随机抽取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综合分析调查问卷结果可知,在60名学生中,75%参加过无纸化考试,85%学生赞同在我校开展计算机无纸化考试。在51名赞同无纸化考试的学生中,21人认为无纸化考试提高了公平性,这是他们支持无纸化考试的首要原因。由于操作不方便、增加备考难度、需要时间适应新的考试形式等原因,9名学生对无纸化考试持不支持意见,这也对未来无纸化考试的开展与普及提出了改进的方向。
4. 展望
作为一种借助于键盘、鼠标、屏幕的计算机无纸化考试模式,不仅可以大大节省纸资源、减轻考务人员与教师的劳动强度,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考试的公平性。因此,计算机无纸化考试受到了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学生们的欢迎。随着计算机和网络计算的不断进步与普及,计算机无纸化考试有望走进我们大学的考场。
参考文献
1. 杨露, 朱诚, 叶勇. 基于B/S模式的无纸化考试系统研究[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1(6): 62-63
2. Nadia Lassouaoiu Belouchrani, L. Hamami-mitiche. On the use of multificatal analysis and genetic algorithms for the segmentation of cervical cell imag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Artifical Intelligence, 2003, 17(7): 1227-1244
3. Rumbaugh J., Jacobson I., Booch G. The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Reference Manual. New York: 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2004
4. 贾国荣. 基于B/S架构的软件项目实训[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9
5. 梁祖华. 网络考试系统的研制[J]. 电脑开发与应用, 1998, 11: 16-18
6. 张冬梅. 关于无纸化考试管理信息系统的探讨[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3, 15(4): 87-89
7. 韩琰. 计算机基础自适应考试系统关键技术设计[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2, 12: 148-150  
8. 吕峻. WWW下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1999, 2: 76-78
9. 何志刚. 兰州石化学院学生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电子科技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 2013
10. 尼洛琼达. 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电子科技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 2013
11. 彭大伟. 武警院校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