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辅导员心理压力分析研究
董淼,蔡明均,许书光,刘洋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 成都 611731
摘要:新入职辅导员是辅导员队伍中特殊的一支。他们在入职后,经历着角色转变、适应新环境等众多挑战。相对于其他时期的辅导员,新入职辅导员更容易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造成工作效率降低,甚至产生抑郁、焦躁等心理问题。本文通过新入职辅导员压力来源分析,寻找解决这一时期辅导员顺利过渡的途径,帮助辅导员正确面对和解决心理压力,树立良好的工作理念,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
关键词:新入职辅导员;心理压力;工作适应期;稳定性
一、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4号令》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以及在学生和学校中的作用做了明确的规定,文件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正因为辅导员处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承担着学生思想、学习、心理、班级事务等多重任务,连接学校各个部门,在学校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学校、学生、家长对辅导员的期望也不断提高,辅导员工作队伍的竞争也在愈加激烈。在辅导员队伍中,新入职辅导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刚刚进入教师岗位,在给学校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自身面临着多重角色转换,新环境,新生活的适应。他们在承担工作责任的同时,还要面临各种未知、突发情况的处理[1]。这些突发、未知、责任大的情况,往往会给新入职辅导员产生巨大的影响与震撼,从而产生焦虑,抑郁,挫折感,面临心理压力。这些压力轻者导致离开工作岗位,重则导致自杀等轻生行为。
因此,新入职辅导员的心理压力不仅会影响到工作效率,而且会对自身和学校发展产生严重危害,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对新入职辅导员心理状态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分析压力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帮助新入职辅导员克服适应期心理压力问题,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教师角色,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
二、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
作者对国内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进行整理发现,目前国内对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文献不多。作者摘选一些如下:
吴文珊2006年对42名青年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青年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其中有焦虑,抑郁等5项指标明显高于标准常模[2]。
艾楚君在2007年对高校140名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状况普遍较好,但是部分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欠佳[3]。
倪亚红在2007年对114名辅导员进行问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3%的高校辅导员存在轻度的心理问题,4.4%的高校辅导员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4]。
综上所述,虽然数据结果各有不同,但是都存在一部分比例的辅导员存在心理压力,心理健康状况欠佳。
三、调查研究
1、问卷编制
目前针对新入职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还比较少。本文采用自编问卷方法,结合个别新入职辅导员访谈的形式,制作问卷,并对刚入职的我校30名辅导员进行调查研究。问卷共分为两部分:一、被调查辅导员的个人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所带年级人数。二、调查新入职辅导员的压力水平测试。分为:“没有压力”,“压力很小”,“压力一般”,“压力较大”,“压力很大”。三、调查新入职辅导员的心理压力来源,分为7个部分:工作状况(包括1、身兼数职,工作内容繁杂,2、工作量大)、自身素质(包括1、学生管理效果不好,2、专业解答能力不强,3、口头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心理预期(包括1、学校对岗位重视,2、自己在岗位中得到锻炼,能力提高),职业发展(包括1、晋升和发展空间,2、专业技能培养)、人际关系(包括1、与学生沟通,2、与领导、同事沟通,3、与家长、企业、社会沟通)、学校因素(包括1、奖励、考核机制,2、工资福利待遇,3、学校文化氛围)、学生因素(包括1、学生个性强,2、学生学习动机,3、学生的议论与评价,4、学生难管理)。
2.样本构成
本文以我校2014级新入职辅导员为调查对象,共发放30份问卷,回收30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数30份。所有问卷采用匿名方式调查。数据样本统计如下:性别:男性,共12人,比例40%,女性,共18人,比例60%;学历:本科7人,比例23.3%,研究生22人,比例73.3%,博士1人,比例3%;婚姻状况:结婚8人,比例26.7%,未婚22人,比例73.3%;所带学生人数:100人以内6人,比例20%,100至200人,10人,比例33.3%,200人以上,46.6%。
四、结果分析
(一)心理压力状况研究
在被调查30名新入职辅导员中,调查第二部分(心理压力状况)结果显示:没有工作压力的0人,占0%,选择“压力很小”的有2人,占6%,选择“压力一般”的有2人,占6%,选择“压力较大”的有19人,占63%,选择“压力很大”的有7人,占11%。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被调查的新入职辅导员普遍存在心理压力较大的问题。
结果如下:
为了进一步说明压力水平和调查样本的关系,我们对比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
1、 男辅导员比女辅导员的心理压力更大,这与男辅导员在表达自己或者排解压力途径
较少。同时,对自己的前途关心的更明显有关系。
2、 结婚的辅导员普遍心理压力偏小。说明,辅导员可以通过亲人之前的交流来宣泄压
力,同时得到亲人的支撑,心理压力普遍较低。
3、 研究生学历的辅导员比本科学历辅导员的压力强。过访谈形式得出,研究生的压力来源,是与同龄同学在社会工作的同学作对比,在薪资待遇以及未来发展方面都表现出担忧。
(二)新入职辅导员的心理压力来源
为了分析新入职辅导员的心理压力来源,本文将压力源进行随机排列,找出压力来源的排序。结果如下:排名第一,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比例 33.3%;排名第二,奖励、考核机制,比例30%;排名第三, 身兼数职,工作内容繁杂,比例20%;排名并列第四,学生管理效果不好,比例16%; 工作得到领导、同事认同,比例16%; 排名第五, 晋升和发展空间 13%。
将该数据与调查样本相结合,通过访谈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职业发展因素对男辅导员产生较大影响。主要原因:学校、社会对男辅导员的期望和要求更高,同时,男性在社会中承担着家庭的重任,对自己的发展前途更为关心。
2、对于新入职辅导员,主要压力来源来自学生因素,工作制度和自我期待等方面。这说明由于对工作内容的不熟悉,对周围环境的再适应是主要压力来源,而其中学生因素有占重要比例,这与我校重视学生学业成绩有关系。
五、对策
新入职辅导员的压力来源是多方面的,从本文的分析来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入职培训体系建设
初任辅导员大都刚走出大学校园,一般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政治思想素养。但是,我校选留辅导员主要是从理工专业或者其他非思政类等文科专业转去当思想政治辅导员。但学生管理这一系统工程,对于他们来说应该还是陌生的,而且他们面对的是具有复杂心理活动且个性各异的学生,辅导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也不尽相同,不仅存在技术技能方面的帮助需求,还存在情感方面的支持诉求。同时辅导员自身也会有因新环境适应而导致心理健康帮扶需要,加强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4]。因此,完善入职培训,以提高辅导员专业管理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就很重要[5]。
(二)营造良好环境
良好的环境氛围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6]。对于初入职辅导员,一方面有工作的激情,另一方面,由于工作不熟练,会各种出错,导致胆怯和自卑心理。这时的辅导员,需要周围的领导的关心和指导,领导和同事的有力指导和帮助会大大缩短其适应期,才能更快适应。与此同时,辅导员在学校出于学生管理的第一线,工作内容繁杂,工作压力大,学校应在辅导员物质待遇、职称评价等管理体制,营造公开、公正、民主的制度文化,以提高辅导员的自尊感和发展的需要。
(三)确立职业发展规划
在入职之初,就强调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增加辅导员岗位的认同感,提高对工作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提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辅导员岗位是一个包涵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岗位,因此,辅导员也称之为:青年领袖、储备干部等。通过该岗位的锻炼,辅导员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得到提高,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因此,这位以后辅导员从事行政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辅导员有具有教师角色,在今后也可向科研、教学工作岗位输送。通过提前确定职业发展规划,在工作中刻意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正确看待岗位上的锻炼机会,才能从中汲取养料,帮助自己成长。
(四)提升自身工作能力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辅导员必须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掌握心理学、 社会学、 管理学、 教育学等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学生工作知识,辅导员只有掌握了丰富的学生工作知识,才能科学地认识、 分析大学生的思想情况、 行为模式和发展规律,把教育和管理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从而实现方法得当、 内容充实、 途径多样、手段先进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董微. 论新辅导员怎样尽快进入角色[J],沈阳大学学报.1996(4)
[2] 吴文珊. 高校青年政治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及应对策略[J].长春工业大学学
报(高教研究版),2006,(6)
[3] 倪亚红.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
志,2007,(7)
[4] 艾楚君. 不容忽视的关注:高校辅导员自身的心理健康[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
科学学报,2007,(9)
[5] 沈雄勇. 关于加强初任辅导员入职培训的策略思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
[6] 彭文君. 浅谈初任高校辅导员的学校文化适应[J]. 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出版
社.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