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导刊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795/N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6813
* 投稿网站
科教导刊
《 科教导刊 》
级别:省级     分类:教育    周期:旬刊
主管单位: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国内刊号:CN 42-1795/N
国际刊号:ISSN 1674-6813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kejiaozazhi@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科教导刊
主      编:驭品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区:湖北省武汉市
定      价:16.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龙源
社      址:武汉市洪山区珞狮北路76号书香门第大厦1205室
邮政编码:430070
范文-高中地理“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探讨-科教导刊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探讨

康志敏
福建漳州龙海程溪中学,福建漳州 363112
摘要:整体性与差异性内容看似简单,实际上在讲解上内容众多,在课堂教学中也是有深刻的影响。下面对此方面做简要探讨,以便寻找更好教学。
关键词: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贯穿于整个地理知识系统之中,是自然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在高中必修一教材中,是对各章的一个总结与归纳。因此,在日常地理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它作为研究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指导思想,用整体性与差异性的观点指导学生归纳不同区域环境特征。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五大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对立统一的整体。各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其中某一要素改变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形式来进行的:
1、气候与地貌的相互作用:气候条件能影响地貌形成,同时不同地貌条件下又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特点。例如:我国西北的荒漠景观地貌形成于常年干旱少雨气候条件下,而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与那山高谷深、气温垂直变化大有关系。2、气候与土壤的相互影响:气候条件能影响土壤类型的形成,土壤的干湿状况,对空气的湿度、温度也有一定影响。例如:热带雨林地区,由于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速度快,雨量充足,对地表的冲刷力比较强,地表土壤流失快,形成贫瘠的雨林土质。而干旱地区,雨量少,土质的淋湿速度慢,易形成钙土。3、气候和生物的相互作用:相应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着相应的动植物景观,植物也影响气候。例如: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气候下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还有亚马逊流域热带雨林气候下的热带雨林。4、气候与水文的相互作用:不同气候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水文特征,水文条件不同的地方,气候也有差异。例如:表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年份 湿地斑块数目(块) 湿地总面积(hm2) 湿地比率(%)
1976 2 251 88 893 42.99
1986 3 721 39 639 19.17
2005 1 973 19 230 9.30
 
 
 
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解析: 1976至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1986至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形成的不利影响:该地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气候变的恶劣,土壤流失加强,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植被覆盖率下降,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等。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并不等于均一性,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同时,在组成整体的各部分之间,还呈现有区域内部的差异。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可分为: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自然带沿着纬度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它是由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以热量为基础,纬线方向延伸,纬度方向更替。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自然带沿经度作有规律的更替,并大致与经线平行伸展成条带状。它以水分为基础,经线方向延伸,经度方向更替。 
2、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地区一般情况下,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则自然带带谱就越多,山麓的自然带谱与其所在地的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赤道到两级的分异规律类似。同一自然带在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雪线高度则阳坡高于阴坡,背风坡高于迎风坡,纬度高则雪线低。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一般有以下几种:(1)热量条件差异。从山脚到山顶,一般海拔每上升1 00米,气温下降0.6℃。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则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所在的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则山地自然带数量和类型就越多。例如:下列地区中具有“山下有花山上雪”“一月居然四季全”气候特征的是?A.阴山地区B.祁连山地区C.雪峰山地区D.横断山地区。题中“山下有花山上雪”“一月居然四季全”反映出山地垂直自然带的特征,以横断山地区最为显著。(2)水分条件差异。一般情况下,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会呈现“少—多—少”变化。但有些基带在干旱地区高山,随着海拔的增加,降水增多,反而有可能出现森林带。例如:我国西北的天山山脉,山脚位于荒漠地带,但随着海拔的升高,反而出现了森林植被。(3)同一样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也有差异。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所分布的海拔反而越低。例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地区海拔可达3000M,到暖温带地区却只能到1900M,再到了中温带地区仅及1300M。
总之,通过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内容的探讨,能够有效性的提高这部分知识理解,也能提高学生对这部的理解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五章  2004年版 84~95
2 郑卫明 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整合 地理教学平台 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