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课堂快乐学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喜学、乐学、会学、善学
黄丽玲
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中心小学 福建 漳州 363107
【摘要】丰富的课堂信息的生成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开放的心态,容纳百川的气量,并积极巧妙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放飞思想,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喜学、乐学、会学、善学,力求做到快乐课堂快乐学,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发表真情实感的舞台!
【关键词】问题情境 喜学 乐学 会学 善学
小学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问题和研究的世界,而“问题情境教学”是当前数学课堂的一个新亮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离不开学生的问题意识”。那么怎样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喜学、乐学、会学、善学,真正体现快乐课堂快乐学?笔者也积极参与到其中的研究中,并就此问题提出几个策略,与大家商榷:
一、 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喜学。
有道是:“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清水来。”生活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尽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教学《最小公倍数》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从前美丽的太湖边住着两个渔夫,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老渔夫连续打3天休息一天,年轻的渔夫连续打5天休息一天,如果他们两个人想要同时享受一次‘太湖鱼宴’,同学们,你们会帮助他们选一选日子吗?”这个有趣的故事情境,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找到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喜学!
二、创设游戏式情境,让学生乐学。
爱玩、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该让“乐”字充满课堂,让学生在情境游戏等活动中快快乐乐地玩,轻轻松松地学。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倘若要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就必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游戏则是激发学生快乐学习的最好的载体!
例如教学《游戏的公平性》,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游戏情境:师生玩摸球的游戏(箱子里面放着5个黄球和1个白球),每一次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黄球,算老师赢,摸到白球算同学们赢,摸球结果老师赢的可能性明显多一些。学生产生了质疑,猜想,然后打开袋子一看,揭示“可能性不等,游戏不公平”,产生“如果再玩一次,怎样才公平的问题”,充分体会等可能性与游戏规则公平性的关联,并通过自身的猜想与验证得出结论,运用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解决问题。
又如教学《3的倍数特征》,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游戏情境:“你说我猜”,学生随便报出一个自然数,老师快速判断这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如果不是的话,余数是多少。游戏开始后,学生惊呼声一大片:“老师太牛了!”从而提出“这么神速的判断方法是什么呢?”“老师到底有什么诀窍呢?”这样的游戏情境的设计,既可以把数学问题兴趣化,又可以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的火花一触即发,让学生乐学!
三、 创设挑战性问题情境,让学生会学。
儿童与生俱来有一种探索的欲望,因此,数学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灵活地处理教材,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愿望。例如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节课,学生发现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测量,在学生不肯认输的情况下,他们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他们发现“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硬币的周长,可以用“滚动法”测量操场的周长,还有诸如“绳测法”等。学生通过解决这些富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一个奇怪的规律,那就是“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然后学生打开课本,他们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结论竟然和课本的一样!教师就趁热打铁,要求学生自学周长公式的推导。在新旧知识的冲突中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最大的满足感,让学生会学。
四、 创设幽默性问题情境,让学生善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富于幽默、情趣、诱导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主动、善于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创设幽默的问题情境,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联想,放手让学生善于学习数学。例如,教学“体积单位”以及“容积单位”相互之间的进率时,通过预习,教师可以把学生所预习到的知识编成一个简短的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立方米、立方分米与立方厘米”三兄弟,刚刚出生不久,他们的“亲生父母”就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取了不同的乳名,分别叫做“方、升和毫升”,后来他们又根据自己的年纪排行,分别自称“老大、老二和老三”。学生听后哈哈大笑,展开想象的翅膀,水到渠成,在幽默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善于学习!
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激发兴趣,使之喜学;设计游戏,使之乐学;敢于挑战,使之会学;启迪思维,使之善学。只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游戏性、挑战性、幽默性问题情境,就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徜徉,真正实现快乐课堂快乐学!
作者简介: 黄丽玲,女;汉族;1977年12月,高级教师,本科 ,福建龙海;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