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小学体育师资培训状况与启示
鲁毅1 胡烈松1 邢岚2
1、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663
2、广东青少年竞技体育学校 广东广州 510663
项目: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竞技体育大省后备人才培养对比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972SS14003
摘要: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江苏省中小学体育师资培训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以期获得先进的做法和宝贵的经验,为广东省中小学体育师资培训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字:中小学;体育师资培训;启示
0前言
为进一步提高广东省中小学体育师资培训的办班层次和水平,响应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关于2015-2017年新周期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以下简称传统校)体育师资三年培训工作的要求,针对我省传统校和中小学体育师资培训“体制机制不健全、经费投入不足、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与实践脱节、培训大纲不够系统”的实际情况,应广东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要求,受广东省体育局的派遣,笔者通过参与广东省传统校体育师资培训规划组于2015年9月对江苏省体育局和南京体育学院省培基地的实地考察,对考察地传统校和中小学体育师资培训教学大纲研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获得先进的做法和宝贵的经验,为广东省传统校和中小学,乃至全国体育师资培训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搜索与本研究相关的期刊多篇,同时阅读体育师资培训的书籍多本,为本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 实地调查法
实地调研了江苏省体育局和南京体育学院培训基地,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江苏省万名中小学校体育教师培训情况和江苏省传统校体育师资培训情况。
1.3 专家访谈法
与培训规划组一起,按照预定调研提纲先后与江苏省体育局和南京体育学院培训基地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座谈。
2 结果与分析
2.1 江苏省万名中小学校体育教师培训情况
2.1.1 组织架构
由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江苏省体育局副局长、南京体育学院副院长为组长组成万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培训工作的总体组织协调。
2.1.2 工作机制
一是江苏省每年召开一次教体结合联席会议。由分管教育、体育的省领导和省教育厅、省体育局以及各市市领导以及教育局的领导等人员参加,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是教体结合联席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二是在万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程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省级培训基地三方联动、紧密配合,确保了万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程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且形成了良好的统筹、协调、联动机制。
2.1.3 经费投入
江苏万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程列为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年度专项经费预算。12-13年第一周期,省体育局投入500万元、省教育厅投入200万元作为万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程专项经费;14-15年第二周期,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分别投入500万元,作为万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程专项经费。
2.1.4 培训教材
培训大纲和讲义由南京体育学院负责编写,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审核后统一下发;各培训基地结合本地实际,可以自主安排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培训计划由各培训基地根据培训大纲要求,在规定的总授课时数范围内自主编排。
2.1.5 授课团队
授课团队由培训专家组和讲师团组成。培训专家组由省内相关方面知名专家组成,负责培训课程的整体设计、教学大纲的审定及培训的督导检查等工作。讲师团共计30多人,由有关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各培训基地推荐的授课教师及一线的优秀体育教练员员、体育特级教师组成,主要负责培训课程的教学工作。
2.1.6 培训规模
在12-13年第二周期的万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程中,全省共设9个教学点(南京体育学院为主要教学点),两年合计培训9000多人。2014年,启动了第二周期的培训工作,全省共设19个教学点,共培训了近5000人。
2.2 南京体育学院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情况
2.2.1 培训内容
关注青少年训练,侧重竞技体育,核心是青少年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一是紧紧围绕目前青少年竞技体育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针对性培训;二是结合形势发展的趋势,引导体育教师培养和发现体育苗子,以满足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三是树立“比赛就是训练”的理念,倡导“赛训一体”,给中小学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提高能力的平台等。
2.2.2 培训教材
按照江苏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审核后统一下发的培训大纲编制教材,由授课团队根据各项目特点制定教学大纲和讲义。培训基地在制定好教学大纲和讲义之后,方才组织开展各类培训。
2.2.3 授课团队
由高校知名专家教授主讲理论课程,由省级优秀运动队教练员和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主讲技术课程,由教育厅、体育局管理干部主讲政策课程。其中,技术课由2-3名教师组成授课团队,共同编写教学大纲及授课,并组织学员参加观摩学习。
2.2.4 经费投入
12-13年第二周期按照每人每天200元的标准投入经费,14-15年第三周期培训经费增加至每人每天300元。学员交通费自理,其他费用从专项经费中支出。
2.2.5 培训时间
每期集中培训5天,每天8个学时,共计40学时(其中专项技术课为18学时),计入继续教育学时。集中培训前要求自学学习培训教材。
2.2.6 培训规模
每间省级传统校选派2名教师参加培训,非省级传统校选派1名教师参加培训,每期培训班80-100人。12-13年第一周期共培训了600多人,14-15年第二周期计划培训1000人。
3 启示
3.1 借鉴江苏省万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程的成功经验和作法以及问题,通过广东省体育局与教育厅的协调和沟通,进一步加强体教结合的力度、广度与深度,尽快成立体教结合各层级的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专家组,逐步形成良好的统筹、协调、联动机制,切实加强广东传统校和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改变广东目前中小学体育师资由省教育厅单独办的体制障碍。
3.2 按照广东省传统校和中小学体育师资培训课题组计划,逐步推进组建授课团队、建立培训模块、编制教学大纲和培训讲义等工作,确保我省传统校体育师资培训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
3.3 建议在培训模块、教学大纲和培训讲义的编写工作上,明确六个指导意见:一是参照全国传统校体育师资培训中心的课时标准,建议广东每期培训班每期6天,共设置48学时,其中专项技术课为18学时;二是适应广东体育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要求,在培训内容上突出我省中小学课余训练特点;三是符合广东的实际情况,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凸显广东地域和优势特色。四是根据不同项目和不同需要,建立分项、分项群和综合培训模块,以体现区别对待的原则,突出针对性。四是应组建由国家和省知名教练、体育学者和体育俱乐部专家等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组成的专家组。五是树立“比赛就是训练”的理念,倡导“赛训一体”,给中小学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提高能力的平台。六是关注校内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协会的培训内容,核心是校内俱乐部和协会如何建立、如何策划、推广和开展活动与竞赛等,推进校内学校体育活动的普及与提高,教会学生掌握1-2个体育项目的技能,不断增强并培养他们终生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3.4 在经费不足的问题上,建议考虑通过三个方式来解决:一是争取得到广东省教育厅的支持,投入部分年度专项经费;二是争取得到省体育局的更大支持,加大年度培训经费的投入。三是所在单位和个人各出一部分经费。专项经费增加了,培训人数偏少的问题也会相应得到解决。
3.5 建议在每期或几期培训班结束后,组织专人对培训班学员的优秀论文汇编成册,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这既是培训班的收尾工作,同时也能够彰显培训成果。
3.6 建议培训班结束后,通过网站或电话的方式,加强与学员的联系与追踪,继续为学员答疑、反馈信息和跟踪指导,进一步做好培训的延伸工作,力争培训效果的最大化。
3.7 组织专家开发实用性强的教学大纲和书面及电子教材,扩大受众面。
4 参考文献
[1]王丽.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国家集中培训的现状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0.
[2]张红.武汉市青少年业余体育培训机构格局变化与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11.
作者简介:﹙1966-5月-) , 男,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竞技体育、青少年业余训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