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22-1372/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6265
* 投稿网站
高考
《 高考 》
级别:省级     分类:教育    周期:半月刊
主管单位:吉林省长春出版社
主办单位:吉林省长春出版社
国内刊号:CN 22-1372/G4
国际刊号:ISSN 1673-6265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gaokao2004@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高考
主      编:王渤涵
出版周期:半月刊
出版地区:吉林省长春市
定      价:10.00元
收      录:知网
社      址:长春市人民大街7655号
邮政编码:130051
范文-智慧教育背景下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高考

 智慧教育背景下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高     考        ·文体发展·                                                                                                   
阙丹强
(建瓯市第二中学  福建南平  353100)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教育正在改变教育的面貌,教师要将智
慧教育融入各个教学环节,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出具备良好综合素养的人才。
本文在简要介绍智慧教育后,系统论述智慧教育背景下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策略,指出教师可更新基础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设计趣味
热身活动提升课堂热身成效,通过分析数字档案科学设计活动方案,通过分
析学生运动数据调整课堂训练细节,通过提供训练成果反馈优化课堂训练氛
围,发挥智慧教育对高中体育教学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智慧教育;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进一步提升教学
水平,抓住科技发展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机遇,利用
技术手段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训练、反思
等活动中。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需要结合学科特
点,探索科学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
感知学习、练习的意义,并保持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的内驱力。
一、智慧教育概述
智慧教育被认为是一种将信息技术、人工智
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与教学融合的教学模式,强
调教育者构建技术融合的学习环境,开展个性化、
精准化的教学,自然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工
作,给学生的长远发展带来积极影响[1]。当下,
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开展智慧教育产品的开发活动,
而这些智慧教育产品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投入学校,
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贡献力量,教师可基于自身学
科教学经验、信息素养等运用这些智慧产品组织教
学。想要真正发挥这些智慧产品对学生发展的积极
影响,教师应该深度分析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已有
的智慧教育产品,开发更多的教学资源,优化教学
环境。
二、智慧教育背景下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讲解基
础知识,并使学生在有效学习、充分热身的基础上
参与课堂训练,并在训练中得到有效指导,明确提
升方向,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印象的同时,发
展体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提升体育素养[2]。
智慧教育有助于教师更加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以
下为笔者归纳的几点智慧教育背景下的高中体育课
堂教学策略,以供交流。
(一)更新基础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智慧教育背景下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
注意更新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
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具体如下:
1. 借助视频讲解知识,推动学生关注细节
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运动时各
个身体部位的细节情况、运用特定技战术的细节
要素等,若教师直接演示,可能会出现学生观察
不到位的问题,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智慧教
育背景下,教师可借助一体机播放基础知识讲解
微课、比赛视频等,更加形象、生动地讲解基础
知识,辅助学生关注细节信息。例如:篮球教学中,
针对“防守战术基础配合”相关内容,教师可以
借助一体机播放动画视频,在其中通过标记线条、
展示慢动作、讲解基础知识、设计思考问题等途
径帮助学生探索基础知识。这样,在播放视频的
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加直观地讲解防守战术,而
学生若遇到问题,也能够进行提问,教师结合视
频细节解答学生的困惑。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
播放本校学生在篮球比赛中的录像片段,请学生
结合参赛学生的表现分析学生选择的防守战术,
并对其战术选择的合理性等进行评价,并找出赛
场上学生的精彩表现和失误情况,让学生了解防
守战术的应用情境、应用要点等。由此,学生在
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有效地理解新
课知识,提升专项运动能力。
2. 借助线上平台打破学科壁垒,拓宽教学空间
一些体育学科活动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
科关联紧密,体育教师讲解相关内容时,可能会受
到教学语言、教学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无
法理解其他学科知识。针对这一问题,体育教师可
借助线上平台进行线上授课,邀请其他学科教师在
教室、实验室、生活空间等参与授课,这既可以打
破学科的壁垒,又可以有效拓宽教学空间,提升知
识讲解效果。例如:引导学生学习投掷项目内容
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物理教师在实验室参与
线上指导,借助趣味性的物理实验使学生更好地
了解物理学中物体斜抛运动相关知识,与物理教
师通过推理得出物体斜抛运动的水平距离计算公
式:
20 sin2 v s g
 α
,推动学生形成提升初速度
更好把控抛射角度
0
的意识。由此,在物理教师专
业的讲解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得到提升,而体
育教师可以在后续教学中,通过动作指导让学生学
习投掷的基本动作。
由此,教师通过技战术视频讲解、比赛视频
欣赏、其他教师辅助展开线上教学等方法讲解基础
知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学生对基础
知识的理解和印象,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效。
二○二五年 二 月(上旬)   
172
(二)设计趣味热身游戏,提升课堂热身效果
热身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教
师运用传统热身方式时,一些学生存在热身积极
性不足的问题,参与热身运动时,未能充分活动
各个身体部位,导致其在体育运动期间出现扭伤、
拉伤等问题。在智慧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可以结
合智慧产品,下载或与信息技术教师共同开发一
些更具趣味性的热身游戏,如可开发一些VR场景
课前运动小游戏,将这些小游戏作为热身游戏。
在小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入“庭院”“地铁站”
等多样化的场景,在场景中要求学生随着画面特
点和语音提示做出指定动作(如“大”字形站立,
手腕按照“上→下→上→下”的顺序转动),借
此避免出现“碰到障碍物”等问题,确保学生活
动腕关节、踝关节、膝关节后,教师可逐步引入
拉伸、缓慢跑、碎步跑等活动,并逐步提升学生
的运动幅度。这样,在智慧平台的辅助下,学生的
热身热情可以得到激发,取得理想的热身效果,顺
利投入后续课堂学习、练习活动中。为保护学生参
与热身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要借助智慧产品设计
不同类型、不同音乐背景的热身游戏,一段时间后,
教师还可以借助电子问卷进行调研,了解更受学
生欢迎的游戏类型,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热身
游戏的调整建议,借此让热身游戏更贴合学生的
喜好,提升课堂热身环节的吸引力,使学生能够
集中注意力参与到游戏中,为构筑高效课堂奠定
基础。
(三)关注学生数字档案,科学设计活动方案
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师可灵活完善、调取并
分析学生的数字档案,从而更加有效地了解学生
的基础情况,结合学情科学设计活动方案。这有
助于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应用更贴合学生个性发
展需求的活动方案,避免学生出现学习、练习效
果不佳的问题。具体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档
案了解学生的运动经验、长处、弱项等,从而在
练习环节科学设计练习方案,如教学新的动作或
技战术后,教师可分析学生的运动经验,引导具
备一定运动经验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练习,
这部分学生往往能够更快地把握新课重点知识。
而针对学习能力、模仿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
以引导这部分学生在一体机前对照视频展开徒手
练习,降低教师的指导难度。最后,针对基础薄弱
且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展开细致指导,帮
助其顺利完成学习、练习任务。此外,面向不同基
础情况的学生,教师也要注意设计差异化的活动目
标,确保学生感知到课堂活动的挑战性,并获得成
功的课堂活动体验。
例如:乒乓球教学初期,教师可调查学生的
基础情况,邀请有乒乓球运动经验的学生与教师进
行简单的“比赛”,借助“比赛”结果完善学生个
人档案信息,判断学生是否具备发球、接发球的能
力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在教学中科学设计针对
性的活动方案。如在教学“正手发平击球”教学时,
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三类,设计针对性的活动方案,
具体为:
已经具备正手发平击球基本能力的学生训练
方案:学生两两一组,展开有对手的接发球练习,
一名学生发球时,另一名学生应观察其发球动作,
分析是否存在动作不规范的问题,发现问题时及时
指出,可借助平板电脑与组员回顾发球练习的录像,
使发球学生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这部分学生应在
本课练习活动后,具备正手发平击球的能力,且能
分析他人发球路线,做出反应。
不具备正手发平击球基本能力但学习、模仿
能力较弱的学生训练方案:学生展开个人训练,先
模仿示范视频中的人物,按照“徒手练习→空拍练
习”的顺序展开初步训练,掌握预备姿势和动作要
领,在此基础上进行球台上的多球练习。若学生在
独立训练的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向教
师或其他学生求助。这部分学生应以形成正手发平
击球的能力为练习目标。
不具备正手发平击球基本能力且学习、模仿
能力较强的学生训练方案:教师展开指导,先引导
这部分学生参与徒手练习或空拍练习,再借助平板
电脑展示这部分学生的练习过程,教师逐一进行纠
错,使学生了解自己练习期间存在的问题。在此基
础上,学生需对照示范视频展开徒手练习或空拍练
习,重点关注自己存在的问题。这部分学生应在课
上掌握正手发平击球的动作要领,从而有效展开课
后练习活动。
以上,教师在基础教学结束后,结合学生的
个人档案将学生划分为多个类别,为不同类别的学
生设计针对性的练习方法和练习目标,并合理运用
智慧教育平台,可以使学生有效参与课堂学习、练
习活动,提升自身乒乓球运动水平。
(四)分析学生运动数据,调整课堂训练细节
智慧教育背景下的体育课堂上,教师会请学
生佩戴运动手环,实时监控学生的运动数据[3]。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运动数据灵活调
整课堂训练的细节情况,既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
的体育潜能,又要避免因运动负荷过高等问题给学
生的身体带来负面影响。
例如:为发展学生的心肺耐力、提高学生意
志品质的坚韧性,发展学生英勇顽强、超越自我的
体育精神,教师可能会在课上引导学生参与一些运
动负荷较大、对抗性较强的活动,如长跑、武术、
跳高等。除结合学生的个人档案信息设计针对性的
训练目标外,教师也要注意结合学生训练过程中的
运动数据灵活调整训练细节。如在组织学生通过长
跑提升心肺耐力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运动数据,
此时,教师可能会发现一些学生在热身阶段的前
1 ~2分钟出现心率上升过快的问题,教师要及时
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是否存在身体不适、未吃早
餐或午餐等情况,必要的情况下要求学生休息。而
在有氧训练阶段,教师也要接着关注学生的心率,
通过调整学生的跑步速度、心态等使学生的心率
保持在靶心率期间。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
分析学生的运动数据,可以更好地调整课堂训练细
节,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上的有氧运动,发展学
生体能、培养学生体育品德的同时,避免学生受到 
伤害。
(五)提供训练成果反馈,优化课堂训练氛围
教师可借助智慧教育平台提供训练反馈,借
助反馈强化学生的学、练热情,并使教师更加有
效地判断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提供课堂指导,
优化课堂训练氛围[4]。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师可
以利用技术手段提供训练反馈,提升反馈的全面
性、有效性。具体实践中,教师可通过智慧平台
收集学生的反馈,若发现学生能够较快完成训练
任务,达成训练目标,教师要积极鼓励,并邀请
这部分学生担任助教,向训练效果不佳的同学分
享训练经验;若学生存在训练失败情况较多的情
况,教师的设备应提示教师展开针对性指导,教
师通过智慧平台或传统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突破训
练困境。同时,若学生围绕一个特定项目参与了
周期较长的课内外学练活动,教师也可在课堂教
学开始之初借助智慧平台提供阶段性训练成果反
馈,通过学生自身的对比指出学生一段时间以来
的进步,或通过比较不同学生的学、练情况让学
生明确自己在集体中的表现情况,让学生在获取反
馈后更加科学地设计新课训练目标。
以背越式跳高教学为例,在智慧教育背景下,
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背越式跳高练习效果通过智慧
平台提供反馈。首先,学生训练的过程中,教师
可借助信息技术记录学生跳跃的次数、达成跳高
目标的次数等,学生顺利跳高一次,便可获得一
次成功的反馈。针对多次尝试而未成功的学生,
教师需及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一段时间后,
教师可结合学生在各个课时背越式跳高练习成绩
的平均值分享学生的进步情况,借助手环发送消
息,借此让学生感知自己的进步,推动学生在后
续课堂训练环节迎接新的挑战。此外,教师还可
以借助手环分享学生的阶段性测试成果,如“优
秀”“良好”“合格”等,并分享本班学生测试
的优秀率、合格率等,并指明学生的后续训练方向,
借此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基础情况,并强化训练 
动机。
结束语
简言之,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智慧
教育的背景下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借助视频让学生
学习、巩固所学,通过邀请其他学科教师展开线上
指导拓展学生的体育学习深度。同时,教师可以借
助科技引入趣味性的热身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课
堂热身过程,并通过数字档案分析学生的基础情况,
面向不同基础情况的学生设计符合其发展需求的活
动方案。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穿戴式智慧产品分
析学生的运动数据,调整课堂训练的细节,最后通
过智慧平台反馈学生的训练成果,优化课堂的训练
氛围。
参考文献
[1] 梁森.智慧教育视域下高中体育足球文化建
设策略[J].求知导刊,2023(35):122-124.
 [2] 贺妍颖.智慧教育下高中体育健康教学的创
新实施策略[J].健与美,2023(10):144-146.
 [3] 王骏,邵磊.智能手环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中的应用实践[J].现代教学,2023(S1):57-58.
 [4] 营九洲.“互联网+”下高中体育智慧课堂教
学的探索[J].安徽教育科研,2023(24):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