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英语教学融合古诗词的创新策略
高 考 ·课程创新·
吴志丹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江苏泰兴 225400)
摘 要: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者们面
临的重要任务。然而,如何将这一理念有效融入高中英语古诗词教学中,却
常常让教师感到困惑。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瑰宝,不仅承载了深厚的
历史和哲理,更是语言学习的重要资源,通过对古诗词的教学,学生不仅能
提升语言能力,还能增强文化认同,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常常苦于缺
乏系统的策略和方法。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就需要有
意识地做好相应的研究分析工作。本文针对核心素养导向下在英语教学中融
合古诗词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探究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英语古诗词教学
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英语;古诗词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
已成为教学的关键目标。在这一背景下,高中英
语古诗词教学不仅是对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是对
学生文化认同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古诗词蕴含丰
富的情感与哲理,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融入核心素养导向,成
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须思考的问题。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在英语教学中融合古诗
词的意义
(一)促进文化传承与认同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文化认同的构建
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高中英语古诗词教学
不仅仅促进语言能力的提升,更是对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传承。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
想内涵,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使学生在学习
语言的同时,浸润于文化的滋养中。古诗词蕴含
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哲学思想,比如:
李白的《静夜思》,不仅仅是对月光的描绘,更
传达了游子思乡的情感,这种情感的传递,使学
生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
邃,进而在潜意识中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学生可以体会到传统文化与
个人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不仅促进了文化的
传承,也坚定了学生的文化自信。而且学习古诗
词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文化视野,在探讨古
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其背后的
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通过对这些文化背景的
分析,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诗词的表层含义,更能
挖掘其深层次的文化价值,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化
素养[1]。
(二)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古诗词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语
言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
语言学习资源。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古诗词的学
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能够在词汇、
句型和修辞手法的掌握上,显著增强他们的语言
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力。古诗词的语言独特性使
其成为语言学习的理想素材,与现代汉语相比,
古诗词运用了许多特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例如:
唐诗中的“月”字在不同的诗句中可以传达不同
的情感和意象,这种词汇的多义性和文化背景的
丰富性,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分析和理解,
通过对古诗词逐字逐句地解读,学生能够在词汇
的应用上获得更为灵活的掌握,拓展其语言表达
的深度与广度。而且古诗词中的句型结构丰富多
样,极具韵律美[2]。在古诗的学习中,学生不
仅要关注每一句的字面意义,还需要理解其在整
体语境中的功能,这种对句型的深入分析,使学
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例如:五
言绝句和七言律诗在句式结构上各有特点,通过
学习这种句型的变化,学生可以提高其语言的逻
辑性与连贯性,进而在自己的写作中尝试不同的
句式组合,提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同时,古诗
词中的修辞手法极为丰富,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
涵和情感表达。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的
广泛使用,使得古诗词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使用
的修辞技巧,探讨其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
染力。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古诗词不仅是语言艺术的结晶,更体现了思
想的深邃与情感的丰富。其蕴含的哲理与情感,使
得古诗词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在高
中英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古诗词的细致解
读和深入分析,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
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古诗词的解读
过程要求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每一首古诗背后都有
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
引导学生探索诗人的创作动机及其所处的时代背
景,这一过程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对诗歌文本的敏锐
分析能力,更需要他们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判断和评
价诗歌的价值。例如:在讨论李白的《静夜思》时,
学生可以思考诗人在表达思乡之情时所使用的意象
和情感,从而深入理解诗歌所传达的哲理与情感,
通过这样的探讨,学生能够培养出对文本进行批判
性分析的能力。此外,古诗词的学习促进了学生创
造性思维的发展。古诗词常常运用隐喻、象征等修
辞手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再创作,鼓励他们在
理解原诗的基础上,尝试以不同的视角和方式来表
达相似的主题,这种创造性写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还帮助他们学会运用创造性思维解
决问题。例如:让学生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现代诗,
借鉴古诗中的意象与修辞,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潜
力,并促进他们对诗歌形式与内容的深入理解。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英语古诗词教学
策略
二○二五年 二 月(上旬)
70
(一)融入多元文化的教学设计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愈发频繁,教
育也应顺应这一潮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
能力。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英语古诗词教学
中,融入多元文化的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这一
策略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文化背景,还能增
强他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将古诗词与西方
诗歌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诗歌的多样
性[3]。例如:在学习唐诗时,教师可以选择与其主题、
情感相似的西方诗歌进行对比,如将李白的《月下独
酌》与雪莱的《西风颂》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分析,
学生能够体会到不同文化中对相似主题的不同表现
手法,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例如:李白以豪放的
笔触描绘月下的孤独,而雪莱则通过对自然的细腻
描写表达对自由的渴望,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学生
的诗歌鉴赏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两种文化的理
解。例如在“Exploring Poetry”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将中西方传统诗词相结合的方式进
行教学设计,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跨文化、多维
度的学习体验。在这一单元中,探讨诗歌的情感
表达、主题思想以及语言结构是核心目标,而结
合中西方诗歌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
野,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创作
特点,进而提升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文化鉴赏力。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中西方诗歌
进行对比教学。例如:在探讨中国古代诗歌时,可
以选择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短小精
练,却蕴含了丰富的思乡情感,语言简洁而深刻。
与之相对,可以引入西方诗歌中的经典篇目,如:
威廉·布莱克的The Chimney Sweeper,该诗通过
描绘儿童的辛酸生活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的社会现实。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但却
都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深刻的主题,这种对比不仅
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语言和情感表
达,还能让他们感受到东西方文学在艺术手法上的
异同。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
论、跨文化对比分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
考。例如: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两首诗歌的主题
和意象,分析李白诗中的“明月”和布莱克诗中
的“chimney”在各自文化背景中的象征意义。李
白的“明月”不仅象征着家乡,更传递出一种宇宙
间永恒的自然之力,与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而布
莱克的“chimney”象征着工业化的剥削与黑暗,
反映了社会底层儿童的生活困境,通过这种对比,
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西方诗歌在不同历史
与社会背景下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情感与思想。同时,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这种中西方诗歌对比
教学更加生动和形象化。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
体展示李白与布莱克的生活时代背景,展示中国唐
朝与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文化差异,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动因。
(二)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
在当今教育环境中,探究式学习已成为一种
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教学方法,尤其在古诗词教学中
尤为有效,通过探究式学习,教师不仅可以鼓励学
生对古诗词进行自主研究和讨论,还能激发他们的
好奇心和探究欲,进而拓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这
一方法的有效实施,依赖于教师对探究过程的精心
设计与引导。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在于提出引导性问
题,这些问题不仅要具备挑战性,还应能够激发学
生的思考,这类问题不仅促使学生对诗的表层含义
进行探讨,还引导他们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历史背
景与情感,这种探究不仅限于文本分析,还可以扩
展到历史、社会等多个维度,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古
诗词的综合理解[4]。同时学生的自主研究是探究
式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组进
行古诗词的专题研究,让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诗,从
内容、形式、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学生
在自主研究过程中,能够主动收集资料、进行讨论,
这一过程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参与感,
通过这种小组合作,学生不仅可以互相学习、分享
不同的视角,还能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技巧。
例如在“The Universal Language”的教学时,教
师可以充分利用探究式学习方法,组织学生深入探
讨不同语言体系中的古诗词,从而拓宽他们的文化
视野并提升语言能力。在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引
导学生研究不同语言文化中的经典诗歌,例如:比
较英语中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与中文的唐诗宋词,
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诗歌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
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在于提出引导性问题,促使学生
进行深度思考。例如:教师可以提出“在不同语言
文化中,诗歌如何表达相似的情感与思想?”或者
“不同语言体系下的诗歌韵律与结构如何体现各自
的文化特性?”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自主研究、
查阅资料,深入分析诗歌的情感、结构和修辞手法,
并通过与同伴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在这个过程
中,学生不仅能够发现中西方诗歌在情感表达、语
言美感上的差异与共性,还能更加理解不同文化的
独特性,增强对跨文化交流的兴趣与理解。此外,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诵、翻译等实践活动,
将古诗词的意境与语言韵律结合起来,进一步加深
他们对不同语言体系中的诗歌的理解,通过这种探
究式学习,学生能够在比较、分析中不断拓宽知识
面,培养批判性思维,同时在自主研究中提升语言
技能和文化素养。
(三)利用现代科技辅助教学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现代科技为高
中英语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
在融入古诗词教学时,科技的应用不仅能够丰富教
学形式,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素养。通
过科技手段,教师可以将传统的诗歌教学转化为更
加生动、互动和多感官的学习体验,从而实现语言
学习与文化理解的深度融合。多媒体技术是现代课
堂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可视化和听觉化的特点能
够将古诗词的意境和背景更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在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诗歌
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乐,使学生直观感受到诗歌
意象的美感。例如,在教授李白的《静夜思》时,
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皎洁的月光与寂静的夜景,配
以柔和的古典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情
感表达。同样,在学习西方诗歌如莎士比亚的十四
行诗时,可以通过视频播放戏剧片段,展示语言的
韵律和情感的细腻表达。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辅助,
学生不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诗歌内容,还能在中西
诗歌的对比中感受文学的多样性。同时虚拟现实
(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的引入为教学提供了
沉浸式的体验,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诗歌创作的历
史与文化情境。例如,教师可以利用VR技术带领
学生“走进”唐代长安,体验李白诗歌中的文化氛
围;通过AR技术,可以在课堂中生成与诗歌相关
的三维意象,例如投射出一轮明月或动态的星空,
与诗歌中的意境完美契合。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能
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他们更深刻
地理解诗歌的语言美与文化内涵。此外,跨媒体创
作与多模态表达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学习成果的新方
式。借助数字工具,学生可以制作包含文字、声音
和图像的多媒体作品,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与诗歌理
解以动态形式呈现。例如,在对比李白的《静夜思》
和布莱克的《The Chimney Sweeper》后,学生可
以创作一段短视频,通过语言旁白与视觉效果相结
合的方式,表达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与文化内涵上的
异同。这样的创作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和技术运用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文化想象力
和创造力。
结束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英语古诗词教学,不
仅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促进文化认同与思
维发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有效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未来高
中英语古诗词教学应继续探索创新,不断适应时代
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梅.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探
究[J]. 试题与研究,2024(20):147-149.
[2] 杨燕.高中英语教学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思
路与途径[J].中学生英语,2024(26):44-45.
[3] 孙钰余.高中生古诗词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D]. 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24.
[4] 贾建强.高中英语教材中英译中文古诗的探
究[J]. 校园英语,2020(26):110-111.
本文系泰州市“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
于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古诗词融入高中英语阅读教
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tjkzd2021-094)的研
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