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学刊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23-1593/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000X
* 投稿网站
高教学刊
《 高教学刊 》
级别:省级     分类:教育    周期:半月刊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创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国内刊号:CN 23-1593/G4
国际刊号:ISSN 2096-000X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gaojiaoxuekan@126.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高教学刊
主      编:杨大伟
出版周期:半月刊
出版地区: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定      价:40.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
社      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66-3号创展国际B座1405室
邮政编码:150040
范文-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高教学刊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

陈雪飞
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云南曲靖  655011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我国总体人才的素质,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各高校都加强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文章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是国家的重要人才资源,不仅需要重要的文化知识和思想品德修养,还需要健康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面临着周围环境、学习、人际关系、恋爱等问题,会产生种种心理困扰和冲突,影响到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关文件,我国各高校也加强了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重新审视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进一步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不注重实效
目前,虽然我国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是重形式,轻实效。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设置普遍偏少,有的学校只在大一或大二开设思想政治课程,一个学期只上三、四节课。课程内容理论性太强,缺乏实践操作性,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的程度不够,实际掌握的知识也较少。
(二)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薄弱,专业素质不强
1.许多高校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数都是由学生处或者管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来担任,虽然他们有着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但是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心理咨询操作技能,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辅导针对性不强[1]。而且,很多老师还担任了其他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效率。
2.辅导员是和学生沟通交流最多的老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应承担的重要的责任。辅导员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沟通。但是,许多学校在招聘辅导员的时候并不倾向于招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毕业的教师,而是本专业学院的就招本专业毕业的教师当辅导员,比如,外语学院就招外语专业毕业的老师当辅导员,对是否具备心理学、教育学专业背景知识并不看重。辅导员如果对心理学专业知识不了解,可能在与学生沟通、心理辅导方面缺乏技能,也会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多立足于已有理论知识,很少做调查研究
由于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很多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都来源于国外,包括心理咨询,团体辅导技能等都是借鉴国外,这些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可能与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我国关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大多数重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联系较少。许多教材都千篇一律,而且更新较慢,与现在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点脱节。由于做实际调查研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精力,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都是立足于已有的理论基础知识,而对于实际的调查工作做得较少,这样在实施过程中目标与结果可能出现偏差[1]。随着2008年9月“90后”大学生进入校园,“80后”大学生群体逐渐退出大学舞台,“90后”大学生已成为学校的主体。2008年10月,武汉大学公布了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这份报告表明:“90后”大学生呈现一些与以往大学生不同的特点。“90后”与中国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同时成长,他们的思想行为模式与网络有着密切联系。他们个性独立,缺乏团队合作意识,自我中心意识强。他们自信心强,但是抗挫折能力弱,这些特点都会使大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果不做调查研究,不了解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育过程中还停留在过去的一些理论知识上,找不到问题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将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不完善,教师缺乏工作热情
目前,由于许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数是由学生处的老师或者思想政治老师兼职,他们还有其他工作,工作职责不清楚。在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没有相应的岗位资格制度,而且在评职称时也是走思政系列或教育管理系列,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考核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他们的工作热情[1]。
二、解决高校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建立健全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是关键因素。高校应该建立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3]。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高素质的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积极对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各种调查研究、理论培训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2.对兼职的心理健康教师积极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随着高校对教师学历要求的提升,现在高校很多辅导员是刚刚毕业的“80后”研究生。“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年龄差距小,容易沟通,应该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在招聘辅导员时,应该侧重于考核那些具备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知识和具有专业心理咨询技能的教师。在后期的工作中,也要定期给辅导员进行一些专业的心理辅导技能培训。
4.对全体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专业课教师也要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在上专业课时也自然而然的加强了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置
1.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时,内容设置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学生的思想发展教育。由于每个年级的大学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不一样,每个年级所设置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应该不一样。大一侧重于新生对大学生活适应问题,包括生活上、学习上、参加社团、课外活动等等;大二侧重于怎样处理学习和兼职的关系,人际关系处理问题,恋爱等问题;大三则针对学习、考研,就业准备等问题做辅导;大四主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做好就业准备工作等等。
2.教学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采用讨论法、游戏法、互动法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除了理论课还可以设置相关的活动课,心理剧表演,组织团体心理辅导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给自己带来的帮助。
(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工具,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伴随网络服务一起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拥有手机、数码相机、MP3、U盘等电子设备,大多数学生都有电脑。即使在课堂上,他们可以通过手机上网。他习惯于通过QQ空间、BBS、博客、微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而不太愿意与父母或者老师直接倾述[4]。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积极利用各种网络信息交流渠道进行宣传教育,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页,通过QQ、电话、电子邮件进行心理咨询[5,6]。QQ登陆的方便快捷给咨询过程提供了便利,只要有可以上网的计算机或者随身携带的能供上网的手机就可以登入QQ。现在的学生也通常是通过手机QQ挂在网上,他们会随时在上面发表自己的言论,宣泄自己的情绪。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QQ空间中的日志、个性签名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发现问题。由于QQ、电话、电子邮件心理咨询具有匿名性的特点,学生可以无所顾忌地敞开自己的心扉,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倾述自己内心的痛苦,这样可以弥补有些学生不敢去心理咨询室的缺点,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咨询机会。教师也可以在BBS、博客、微博中宣传一些心理辅导技能,这样比张贴海报更加经济、有效,而且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可以很快地更新信息,符合学生的口味,学生更易于接受。
(四)健全工作运行制度和考核制度,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虽然有的高校设立了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机构,但是许多高校还是从属于行政部门,许多老师都是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外还有其他工作,工作职责不清楚,影响工作效率。要想积极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单独的机构,配备专门的人员,切实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不同于专业文化课,不能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就业率来反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是一项较难考核的工作,几乎所有高校都没有专门的工作绩效评价制度及对专职人员的考核方式。学校应从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施、活动开展和学生评价等方面来建立考核机制,同时,学校要在职称评定、职级提升、工资待遇、精神和物质激励等多方面考虑特别的政策,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师工作的工作积极性。
(五)开展调查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实际的调查研究,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了解学生的需要,及时发现问题。专业的思想政治教师要对全校的学生做思想动态调查,对学生的整体思想状况有所了解,针对实际情况开展工作。辅导员平时也要观察学生的行为和情绪特点,与学生交流谈话,并向专门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反映相关情况。只有深入到学生当中去,才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俞雅芳. 地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研究[J].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2):89-91.
[2] 李冬名.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世纪桥, 2010, 3, 107-108.
[3] 李群.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教育对策[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1(3):54-56.
[4] 王文冰, 杨浩, 李标. “90后”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与对策研究[J]. 教学研究,2010,12,72-73.
[5] 王小凤, 姜巧玲. 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的服务形式探析[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 25(6):28-31.
[6] 沈丹, 罗伏生. 论高校QQ心理咨询网络平台的构建及功能[J]. 中国建设教育, 2010, 16(11~12):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