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学刊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23-1593/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000X
* 投稿网站
高教学刊
《 高教学刊 》
级别:省级     分类:教育    周期:半月刊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创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国内刊号:CN 23-1593/G4
国际刊号:ISSN 2096-000X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gaojiaoxuekan@126.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高教学刊
主      编:杨大伟
出版周期:半月刊
出版地区: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定      价:40.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
社      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66-3号创展国际B座1405室
邮政编码:150040
范文-关于高校外国文学教材建设的一点思考-高教学刊

 关于高校外国文学教材建设的一点思考

陈秀敏
鞍山师范学院文学院,辽宁 鞍山114007
摘要:高校外国文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学好这门课,教材是关键的一环。近年,从事外国文学教学,研究的学者们认真探讨关于外国文学教材的建设,显示了外国文学教材改革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关键词:高校,外国文学教材,编写
人类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证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能有力促进世界各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对于一个民族来讲,它的文学艺术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他民族文艺的影响。所以,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引介,尤其是对高校外国文学教材建设的编写与研究,在新时期的今天,意义尤其重大。
中国人自己编写外国文学教材,始见于1918年10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之周作人的北京大学讲义《欧洲文学史》。周氏将欧洲文学归源与二“希”(希腊和希伯来),以文体为纲目,始于希腊和罗马,一直到8世纪。人名书名不加汉译,中西文字横排,用文言表述,列举多于评论,虽只言片语,有时却颇有新意。
建国以后,各高等院校文科先后开设了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内容,除有一份教学大纲之外,均由教师各行其是。中国学者自己论著的综合性外国文学教材,基本上是一个空白。50年代有过两种内部交流的油印讲义,很简略,影响不大。至60年代,在国内各外国语种的新老专家参与编写的情况下,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欧洲文学史》(杨周翰、吴达元、赵萝蕤主编)。此书,1978年修订再版,作为高等文科教材,沿用至今。这部书是部高水平的教材,也是一部学术性的著作,它在六十年代初和七十年代末,起了很大作用。但它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首先是观点陈旧了些。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分强调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因此选取的作家的标准往往是经典作家的论述,而在文学史上也有重大影响的的一些作家不是遭到忽视便是被一笔抹杀。其次只有十九世纪及以前的欧洲文学,而教学与时代的发展还需要二十世纪及二十世纪以后的欧洲与美洲文学。再有重点作品写得太简略,次要的作家作品写得面很宽,教学有不适应的地方。在文学流派和作家作品的评价上,总是过分注重意识形态。论者热衷于贴标签,总把流派和作家简单地区分为好的、坏的,积极的、消极的,进步的、反动的,或颓废的,就是受到肯定的,也不忘栽上一条不光彩的尾巴,指出其局限——思想上的局限而不是艺术上的缺点。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朱维之、赵澧主编)和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外国文学史》(1-4卷)。这些教材是在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简约精炼、突出重点作品分析、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特点,用唯物史观考察欧美文学的发展与成就,按批判地继承优秀文化遗产的原则去评价各种文学思潮和作家作品,这充分显示了这些教材的思想性与科学性的卓越之处。《外国文学简编》这样的优秀教材,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结果,都是集中了集体智慧编写而成的。近些年来,各省市出版社相继出版的各类外国文学协作教材,据粗略统计,已超过数百余种。外国文学教材出现如此不断更新,长盛不衰的势头,反映了人们对外国文学知识如饥如渴的需求。这对于加强高校外国文学教材的基本建设,普及外国文学知识,提高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加强对其他国家人民的社会生活、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情况的理解,增强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促进我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贯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更多内容丰富的供综合性大学文科专业和高师院校中文系使用的外国文学教材问世了,这些教材视野开阔,目光明亮,传递了更多、更新、更正确的信息,在时间跨度上,它们从古代一直延伸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在地域上,包括了欧美和亚洲;在内容上,吸收很多国内外研究的成果;在编写上,有原来的专家著述一变而为多校联合集体编著。这些编写者,长期从事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均有较深的学术造诣。他们了解学生的需求,对如何组织教材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他们当中有的人精通译事,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所以在他们所编写的教材中除渗透了自己的科研成果之外,也适当地吸收了国内外其他著作的新观点。
在外国文学教材编写中,一些优秀教材的编写体例已经突破了将文学作品视为社会历史的插图、空泛议论的模式。阐述文学发展史,综述不同文学流派和思潮的盛衰嬗变,不仅阐明了文学是如何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而且涉及了不同作家的创作个性以及心灵的如何折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我们的教材笼罩在“欧洲中心”的阴影中,以欧洲文化为价值取向,忽视东方文学,甚至一部外国文学史成了一部欧洲文学史或西方文学史。有的教材在作品选讲中,拓宽视野,对最新的前沿信息作适当的引进。编写者力图回避主题思想硬贴政治标签、人物形象脱离本文做道德坚定、艺术特点不是对比就是夸张的老三段写法,而对不同作品采用不同的价值取向,多视点地揭示作品的内蕴,摆脱了以往固定的统一评述模式。
文学史是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今天的教材编写者在考察这条大河时,应史作并重,以史为纲,以流派或作家为目。这样才能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如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十五所高校的二十多为专家合著并由朱维之、赵澧二先生主编的第三版《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这本教材的体例是“倒金字塔”式的,即由广阔的面,逐渐收拢,突出重点。这种体例分这样几级:第一级是概括一个时代的历史,它涉及与文学有关的社会、政治、宗教、各种文化艺术,这是文学的背景。第二级收拢到文学范围,在概述中概括一个时代文学的思潮、发展及各国许多有成就作家的优秀创作。这里有覆盖较宽的知识面但多是简要的概述。第三级再集中到一个或几个突出的一流作家身上来。外国文学的教学,不应偏重遥远的古代而忽略不远的过去和当前的现状。所以,这本教材按略古详今的办法,十九世纪前各时代突出极少数作家,十九世纪以后,列入的重点作家较多。其详略多寡,既符合文学繁荣发展的过程,又使学生便于掌握知识。这种宏观综括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体例,使学生既能展望文学之外的广阔世界和文学自身的发展,又能使学生深入到作品内部去详察它的各种组成因素,给学生一个总体的印象和知识系统。再如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郑克鲁主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基本上采取以思潮和流派来统率作家,既融会贯通了历史唯物主义以及辩证法思想,又吸收了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新思想和新方法,系统梳理了从古希腊时期到二十世纪后现代文学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复杂的思想表现形态,很好地解决了文化精神与文学思潮的关系问题。真正做到了编写教材所遵循的三个具体原则: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快培养适合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改革和加强外国文学教材建设是改革中文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更需要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学习外国文学除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应该使它为学习者的美好精神世界服务。这种意识应体现在整个教材的总体设计到具体论述,并贯穿始终。所以,外国文学教材建设的研究既可以为撰写教材者提供理论依据,又可以对教师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同时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发挥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