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学刊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23-1593/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000X
* 投稿网站
高教学刊
《 高教学刊 》
级别:省级     分类:教育    周期:半月刊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创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国内刊号:CN 23-1593/G4
国际刊号:ISSN 2096-000X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gaojiaoxuekan@126.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高教学刊
主      编:杨大伟
出版周期:半月刊
出版地区: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定      价:40.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
社      址: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66-3号创展国际B座1405室
邮政编码:150040
范文-大学英语教学中传播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探讨-高教学刊

 

 
大学英语教学中传播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探讨
姚建华 陈聪
(沈阳药科大学 外语部 辽宁沈阳 110016)
 
作者简介:姚建华(1970- ),副教授,研究方向:跨文化研究; 陈聪(1982- )男,讲师, 研究方向:语言文化教学
摘要: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精神,针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新特点,以及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落后于时代发展要求的现状,本文提出在英语教学中传播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必要性,通过教学目标制定、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材编写和测试等途径将中国文化和价值观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价值观;途径
一、现状分析
(一)国家对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努力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肩负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应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二)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大学的英语教材,主要是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容,自然体现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忽视了对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学习和传播,以及将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学生在跨文化交流时,他们虽了解一些英美文化,但对本国文化和价值观的表达却显得力不从心,无论是口语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无法在更广泛,更深刻的层次上作进一步交流,“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十分严重。使跨文化交流的双方失去了平衡。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和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
有调查显示,美国是互联网上大部分信息的来源国,而可以查找到的来自于中国的信息只有十分可怜的0.04%。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说明了什么?说明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存在极端不对等性,这种不平衡的信息交流势必会助长某一方的文化霸权意识,使弱小方蒙受“文化侵略”的危机感(俞丽峰,2000)。因此,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已成为国家经济、文化发展战略的需要。
从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现状看,其设计思路、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和实现目标依然集中在单一的目的语文化传输上,尚未涉及到英语课堂的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传输,这一现状实际上反映出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在实践层而上己经严重落后于社会对大学英语的要求和大学英语自身发展的需要。
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指导下,在深厚本土文化的基础之上学习、体验、对比、鉴别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才能正确理解、评判异国文化,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双向交流。如果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对自身文化发生失语现象的同时,却又一味地去迎合异族文化,没有了自我,其结果必然会陷入文化认同危机,而最终被强势文化所同化、吞噬。
(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新题型改革的特点
根据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公布的《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调整的说明》,从2013年12月的考试开始,对四六级考试题型进行调整,其中增加了汉译英段落翻译。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2013年12月第一次四级新题型考试中三套试卷的翻译题分别是关于中国烹饪、中国结和中国茶。2014年6月的四级翻译题是关于全民阅读、农村的义务教育和中国核电站的发展。2014年6月的四级题写作题目则分别是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家乡和自己校园中最有趣的地方。
按照国家级考试向来具有指挥棒意义的社会传统,这一调整实质上预示着大学英语这门课程所面临和所要担负的任务是,在语言教学中在传授英语国家语言文化的同时,还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学会用英语传输中国文化。学生不仅要能介绍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更要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有深层次的洞察和了解,并能用英语准确表达出来。
二、实施途径
以跨文化交际相关理论为基础,在英语教学中,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文化教学相结合,将英语国家目的语文化的教学与中国文化的教学结合起来,将目的语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进行对比,在外语教学各环节中融入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培育,在目标设定、课程内容设置、教材使用、教学评估等方面融入中国文化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一)制定文化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界刘爱珍(2001)将大学英语的文化项目表分为宏观和微观两部分,微观部分体现的是外显的文化因素,立足于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微观问题,包括词语、习语、典故、日常生活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宏观部分是内隐的支配文化行为的因素,着眼于提供具有指令性作用的准则、规范等,具体包括价值观、语用规约、思维模式和民族心理特征。文化目标的制定要以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为基础,深入挖掘教材,对《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和《视听说教程》教材中所涉及的跨文化交际内容进行系统分类分析,特别将文化因素中可以进行中西方文化比较的因素细目化列表,让其成为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指南。
(二)将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培养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融合
将中国文化和价值观教学的内容融入听、说、读、写、译等教学各方面。
1.词汇教学。词汇主要包括单词、词组、习语(成语)、谚语以及警句,它们标志着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习俗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并充分体现了其语言群体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文化环境、文明程度以及生活习惯。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中除了注重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外,还应把词汇的文化渊源、历史因素、社会内涵融入词汇教学中。选词造句选用具有时代意义的新词新句,取代教学参考书和英文字典里的内容过时的句子。
比如,用Civilization“文明”一词造句,英语词典里的例句是:I think we can date the decline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quite precisely.我认为我们可以相当准确地确定西方文明开始衰落的年代。
中国日报网站的句子是: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s a concept that balances development and nature, which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f Development.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持自然与发展间平衡的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其中的一点就是文明,通过这样的造句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了价值观的内容。
2.篇章教学。增重语篇教学的文化价值取向分析。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读前和读后任务以及相关文化讨论题目,引导学生通过中西文化价值观的比较,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了解中国的文化价值观。比如,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从不同侧面反映西方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如社会平等问题,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婚姻观,老年问题,残疾人保障问题,环保问题,犯罪问题等。例如,从一篇讲美国人做决定的方式的文章中,可以讲到个体与集体关系,西方社会强调个体主义,中国社会的价值观是集体主义,强调没有国哪有家,个人服从集体,集体利益的最高代表就是国家,因此爱国成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3.听说教学。除课堂听力材料外,选取能够反映中国社会文化的生活的不同侧面的听力材料和视频资料,同时让学生听中国媒体传向世界的声音,如CRI(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英语新闻,而不只是听VOA和BBC。课堂上增加相关内容的口头翻译练习,课前的口头值日报告以当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为主题,让学生习用外语讲中国故事。
4.写作教学。教师可以针对四六级考试作文的形式,结合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主题写作,比如关于和谐社会,爱国主义,个人诚信,友善待人等。同时对比同一主题下学生的作文与西方人的文章,引导学生思考,发现思维方式的异同,也可以指引学生寻找修辞风格的差异,如修辞格、引用方式、论证方式及谚语、习语的使用,并进一步探索中西文化深层文化根源。
(三)将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培养与学生的课后实践相融合
积极开展“中国梦”“美丽中国”等外语演讲、外语写作、外语辩论大赛、英汉翻译比赛、主题英语角等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广泛课外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的英文版书籍以及《中国日报》、《今日中国》、《北京周报》等传播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英文报纸和期刊,建立起学习中国文化的自主学习的长效机制,让文化价值观融入英语语言实际应用中。
(四)教材编写。
大学英语教科书选用的是体现西方价值观和文化观的文章为素材,没有专门介绍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部分,因此需要额外补充编写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英语素材。针对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段落翻译新题型,编写介绍中国文化的翻译练习。
(四)评估与测试:在期末考试的翻译和写作部分以及期末口语考试中增加考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测试内容,同时结合学生课堂参与和口头值日报告的表现,将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
三、结语
中国是世界上英语学习大国,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而言,学习英语一方面是为了了解世界,同时也希望通过英语这个媒介,让世界来了解中国。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增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使命感,提高对英语教学融入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认识,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用当代中国文化的“魂”引领大学英语教学,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英语课堂进英语教材进大学生头脑,推动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对外传播,发挥外语学科的综合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陈俊森,樊葳葳,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郑欢,何雪.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1);84
3.陈桂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