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教学刊》编委会邀请函 2
2
影响高校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蓝蔚青;陈江华;孙海影;王乐冰;程淑英;滕新贤; 1-4
3
适者生存——谈伯克利的科学研究模式 孙建国;李良彦; 5-6+9
4
美国大学荣誉制度及其对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启示 黄梅;白春阳; 7-9
5
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建设与实践——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系列成果之二 孙光东; 10-11+14
6
基于CNKI硕士学位论文摭谈微课 谭雪莲;黄斌; 12-14
7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引领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改革 陈崇辉; 15-16+18
8
湖北大学与迪肯大学教学模式比较分析 赵丽娅;赵锦慧;程畅;高丹丹; 17-18
9
研究生班级建设与导师制相结合的探索研究 颜伟韬;任立品;李平路;郭亚东; 19-20+22
10
工业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苏莹莹;梁迪;单麟婷; 21-22
11
研究生协同培养机制体制建设思考 周佳栋; 23-24+26
12
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思考 杨天翔; 25-26
13
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研深度合作提升研究 赵丽丽;姜红; 27-28
14
德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特征及影响 李惠; 29-30
15
拉斯韦尔5W模式在高校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中的应用研究 甘罗嘉;王德平; 31-32
16
关于大学生适应性的研究综述 庞瑜;刘科生;刘金扬; 33-34+37
17
传统文化与生态文化耦合机制研究 陈永敬; 35-37
18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思政课程调查研究 冯跃飞;柳萍; 38-39+41
19
高校非遗艺术专业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口译策略 胡赟; 40-41
20
研究生英语ESP教学改革 张坤; 42-43
21
高校特色成长辅导室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唐青桃; 44-45
22
物流信息类基础课程微课改革与创新研究 周丽;朱杰; 46-47
23
论研讨式教学法在“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 管敏;张恒艳; 48-49
24
社会工作人才本土化培养体系建构研究 项丽萍; 50-51
25
高校资助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颜黎光; 52-53
26
厦门理工学院构建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刘芸;何赛枫;孙国政; 54-55
27
高校教师对教学评价的认知与期望 朱建春;刘艳;李荣华; 56-57
28
关于中英公民教育比较研究的几点思考 谢艳霜; 58-59
29
基于“4Ps”理论的高校就业公平指导研究 魏冬明; 60-61
30
大学生心理资本现状调查分析与提升对策研究 鞠蕾; 62-63+65
31
基于百度指数的我国慕课发展的分析 叶丽培; 64-65
32
《安全评价》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陈娜;郭倩;张景飞;侯翌;陈金刚;张兰; 66-68+70
33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重要环节的创新与改革 谢玉忠;孙光延;金光德;曲晓春; 69-70
34
论高等学校社会服务效能评价及研究策略 薛凯喜;胡艳香;杨泽平;顾连胜;魏永起;程丽红; 71-72+74
35
材料类“大学生创新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王冰;唐立丹;齐锦刚;刘伟东;赵作福; 73-74
36
新形势下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机制创新研究 王琦;张俊; 75-76
37
东北农业大学兽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效果分析 高利;肖建华;魏成威;李燕飞;王洪斌; 77-78
38
法学专业本科生大学如何学习及毕业去向选择 陈兴华; 79-80
39
MOOCs时代传统《统计学》教学改革研究 易莹莹;徐亚芳;钱海韵; 81-82
40
地学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软环境建设 张平松;胡友彪;刘文中;吴基文; 83-84
41
《信息论基础》课程双语教学中的比较教学法 努尔买买提·黑力力;开依沙尔·热合曼;艾孜海尔·哈力克; 85-87+90
42
人文主义视角下英语泛读课堂导入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傅哲韵; 88-90
43
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英语口语课教学模式设计 徐哲; 91-92+94
44
“比赛教学法”在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刘浩波; 93-94
45
普通高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之体会 黄丽容; 95-96+98
46
信息化条件下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研探 池云; 97-98
47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可行性探究 唐嘉梨; 99+101
48
浅谈多媒体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滕静; 100-101
49
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的《国际商务谈判与函电应用》课程的教学创新 马歆; 102-103
50
微课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中的尝试 庄源源; 104-105
51
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践 王娜; 106-107
52
面向职业化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探索与构建 毛志伟;叶舫;杨勇;郑书益; 108-109
53
油藏工程课程研讨式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刘丽;殷代印;王立军;张继成;吴景春; 110-111
54
论朗读对师范生优质教师口语的形成 姚春莉; 112-113
55
翻转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 马亚菲; 114-115
56
财经类院校数学分析教学的思考 但炜; 116-117
57
单片机课程仿真案例教学的研究与探讨 彭建英;郭杰荣;刘长青;姚亮; 118-119
58
幼师高专开设数学文化公选课的实践与思考 陈金通; 120-121
59
法律英语教学中的自我效能感研究 陆红燕; 122-123
6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题教学改革探究 齐梅;熊韵波;沈庆群; 124-125
61
“互联网+”时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学改革 葛云;曾海峰;付威; 126-127
62
西安理工大学学分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赵波;徐冬平; 128-129+132
63
“校企学融合”改革《房地产营销与策划》课堂教学 应佐萍;吴志华; 130-132
64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李欢; 133-134
65
民族院校中《电磁学》课程改革初探 李培芳;丁朝华; 135-136
66
《康复评定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李霞;徐守宇;方针;庞锦阔;解光尧; 137-138
67
浅论地质填图实习教学改革 冯有利;高博;王晓娟; 139-140
68
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朱杰;陈长伟; 141-142+144
69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编制 王辉;汪应宏;陈龙乾;李永峰; 143-144
70
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王顺先;韩国防;王建华;潘剑波; 145-146
71
高校学生留级原因及留级生转化管理的思考 徐晓霞; 147-148
72
高校大一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工作探索——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学部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为研究案例 慕岩;赵希文;韩莹; 149-150
73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相融研究 戴贞标; 151-152+154
74
高等职业院校法制教育目标探析 房玉春;张同胜; 153-154
75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渗透研究 杨勇; 155-156
76
地方公安院校教育质量分析及对策研究 黄倩; 157-158
77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研究 邵春芳;卢军; 159-160
78
以实践为主体的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刘依依; 161-162
79
浅析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 赵英; 163-164
80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高职数学教改 陆广地; 165-166
81
刍议高职院校发挥学生党员模范先锋作用的途径 李凡; 167-168
82
基于教学基本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途径浅析 岳卫红;赵欣; 169-170
83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探析 沈银花;水心宝; 171-172+174
84
军校文化建设与校园传媒 刘鸿鹄;曲云英; 173-174
85
工程教育培养目标有效性评价的探索 沈春英;张华;胡秀兰;杨建; 175-176+179
86
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状、成因及应对措施研究 李娜; 177-179
87
乡土文化走进大学校园的必要性及途径研究——以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为例 李昳华;杨雁;杨宇洁; 180-181+183
88
以兴趣为导向的应用型CAD/CAM技术课程建设——基于独立学院 张冬冬;赵恒文;黄昭明;郭凡; 182-183
89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研究 孙一方;马小惠;惠筱; 184-185
90
关于高校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探讨——以常德电大为例 杜颖; 186-187
91
高校社会化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陕西新增本科院校为例 高世华; 188-189
92
以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学业指导策略研究 张永达;于瑾泉;金碧莹; 190-191
93
我国高校心理咨询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 李黎; 192-193
94
高校家校合力育人新模式探索 刘翊臣; 194-195
95
本科科研实践导师制实行的必要性和实施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张婷婷;高振东;石昊; 196-197
96
新形势下高校校友工作运行机制构建探索 刘莉莉; 198-199
97
哈工大“大一年度项目计划”:开启大学生科技创新人生 韩莹;赵希文;慕岩; 200-201
98
高校大学生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三峡大学学生阅读状况调查为例 万乔;黄洁;徐媛晶; 202-203
99
旅行社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择业标准及其对旅行社的就业认知 王秋娜; 204-207
100
网络环境下医学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特点研究 刘琳;车琳娜;孙羽佳;刘晓莹; 208+210
101
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高璐璐;魏学文;肖苏; 209-210
102
高校辅导员以“四个把握”构建与家长沟通联动机制 钱德年;刘昕雨; 211-212
103
河北省高校就业政策评估 鹿鸣; 213-214
104
广西高职院校人才引进工作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陆菊;罗将道;黄绿汀; 215-216
105
“卓越计划”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及措施探讨 张先勇;冯进;汪建华;袁新梅;吴修德; 217-218+220
106
关于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途径的探讨 王军; 219-220
107
转设民办本科高校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刘根正; 221-222
108
以创新课题为牵引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唐伟峰;王朋朋;王燕铭; 223-224
109
高职院校电会专业“二证三能四环”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张春艳; 225-226
110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能力提升研究 万辉;许支江; 227-228
111
工科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周婷婷; 229-230
112
教学视频分析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方法探析 左萍萍; 231-232
113
河北省高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策略探析 岳文立; 233-234
114
学生党员带班制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践探索——以广东Z大学为例 陈前; 235-236+239
115
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以桂林高校为例 李青林; 237-239
116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展 马春来; 240-241
117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芮先红; 242-243
118
加强高校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思考与探索 汤为;代云年;张静雅; 244+246
119
浅谈杨译《葬花吟》中的文化移植现象与翻译 江凤霞;王雪玲;杨阳;王静;丁杰; 245-246
120
红色与绿色的视角——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探要 黄金宏; 247-248
121
基于PLC的电控发动机实训台架故障控制原理的开发 刘兆义;李智; 249-250
122
高校女教职工获得感的内隐影响及对策研究 杨景; 251+254
123
论孔子育人观的“德”“才”关系及现代启示 任敏; 252-254
124
目的论视角下汉语软新闻英译研究 王智芝; 255-256
125
品《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咒术用语——小议拉丁文借词在英语中的附加色彩 杨明; 257-258
126
企业术语管理在军事外训中的应用 孟磊; 259-260
127
浅谈“小X”格式流行语 秦梦霞; 261-262
128
试论《管子》中的“泲水” 侯宇; 263-264
129
法语语言的情感色彩及表现 辛瑞; 265-266
130
《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征稿启示 267
131
刊发高教理论 交流高教经验 探索高教思路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