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论坛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36-1348/G2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73-0410
* 投稿网站
传媒论坛
《 传媒论坛 》
级别:省级     分类:教育    周期:半月刊
主管单位:江西日报社
主办单位:江西日报社
国内刊号:CN 36-1348/G2
国际刊号:ISSN 1073-0410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cmeiluntan@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传媒论坛
主      编:刘宏
出版周期:半月刊
出版地区:江西南昌
定      价:12.00元
收      录:知网
社      址:江西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江西日报社《传媒论坛编辑部》
邮政编码:330038
范文-李白文化在非洲、大洋洲与拉美地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传播与接受研究-传媒论坛

 李白文化在非洲、大洋洲与拉美地区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传播与接受研究
李家元 敬小红
摘 要:以LexisNexis等数据库为主要语料来源,建设了“非洲、大洋洲与拉美地区‘一带一路’共建国
家主流媒体李白文化传播语料库”,依据语料库与Fairclough三维话语分析框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李白文
化在相关国家与地区的传播与接受情况。研究发现,李白诗歌、生平以及相关文化元素在这些地区已经得
到不同程度的报道和传播,且报道绝大多数持积极和中立态度,但报道的数量严重不足,其传播范围仍较
为有限。
关键词:李白文化;媒体语料库;非洲;大洋洲;拉美地区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有150多个国家和30
多个国际组织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涉及亚洲、欧
洲、非洲、大洋洲与拉美地区等。根据《共建“一带一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1],2013—2022
年,中国与共建国家的货物贸易累计规模达到19.1万亿
美元, 与共建国家的累计双向投资超过3800亿美元。此
外,中国与共建国家在教育、文化、体育、旅游、考古等领
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截至2023年6月底,已与45个共
建国家和地区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与144个
共建国家签署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文件, 极大地促进了
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李白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
多学者都对其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进行了研究。但正如张
玉珍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对李白及其诗歌等文化的传播
研究, 目前仍主要集中于欧洲国家和与中国邻近的亚洲
国家[2]。关于李白文化在非洲、大洋洲与拉美地区的国际
传播情况的学术研究迄今几乎仍为空白。 结合我国当前
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本研究拟对李白
文化在非洲、大洋洲与拉美地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
传播与接受情况进行研究, 以期为学界研究李白文化的
国际传播提供参考。
一、语料收集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依据“中国一带一路网”中公布的已同中国签
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非洲、大洋洲和拉美国家名
单,以LexisNexis、NOW等国际知名数据库作为主要语料来
源,从这些数据库的新闻资源里选择非洲、大洋洲与拉美
地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主流媒体,以李白为检索词,
利用检索到的相关媒体报道, 构建了本研究中所使用的
“非洲、大洋洲与拉美地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主流媒体
李白文化传播语料库”,包含有关李白文化的新闻报道共
计218篇。从拉美国家检索到的部分报道为西班牙语或葡
萄牙语,为方便处理,均译为英语。
在大规模语篇中提取代表性语言模式进行分析的方
式, 有助于更客观地探究语言的现实建构及其背后的意
识形态[3]。依据语料库与Fairclough三维话语分析框架(语
言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对
自建语料库进行数据挖掘,在语言文本层面,运用语料库
软件提取语料库中的主题词、搭配和索引行,分析李白文
化在非洲、大洋洲与拉美地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传播
中的区域分布、传播主题共性与个性、接受态度等,再对
相关报道背后的话语实践与社会实践进行探讨, 揭示更
深层次的社会文化背景信息。
库,获得了自建语料库非洲子库、大洋洲子库和拉美地区
子库的前100个主题词。 对这些主题词进行深入分析,进
一步揭示了李白文化在非洲、大洋洲与拉美地区“一带一
路”共建国家的传播情况。
对比这三个区域的主题词表, 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
主题词,包括LiBai(李白)、China/Chinese(中国/中国人)、
Asia(亚洲)、Poems/Poetry/Poet(诗歌/诗人)、Tang Dynasty
(唐朝)、Culture/Cultural(文化)。这表明,在非洲、大洋洲
与拉美地区, 大多数与李白有关的报道均介绍了李白的
国籍、身份以及生活的时代,同时还介绍他是文化领域的
著名人物,帮助受众对李白形成基本的认知。
二、结果与分析
(一)传播区域分布
在三维话语分析框架的语言文本层面, 笔者先对报
道附带的来源信息进行了文本分析: 在自建媒体语料库
收录的李白文化报道中,来自非洲的报道有72篇,大洋洲
的有59篇,拉美地区的有87篇。
从区域特征分析,相关报道的非洲媒体位于南非、尼
日利亚、埃及、加纳、马拉维五个国家,来自南非的报道最
多;涉及媒体包括《星期日独立报(南非)》《开普守卫者
(南非)》《优质时报(尼日利亚)》《消息报(埃及)》《加纳新
闻》以及《马拉维邮报》。
大洋洲媒体则主要来源于新西兰,相关媒体包括《斯
塔夫》《北坎特伯雷新闻》《玛纳瓦图标准报》《尼尔森邮
报》《邮报》《蒂玛鲁先驱报》《怀卡托时报》等,另有少数纽
埃和汤加转载新西兰媒体的报道。
拉美地区媒体涉及阿根廷、智利、秘鲁、萨尔瓦多、委
内瑞拉以及巴拿马等国家,来自阿根廷和智利的报道占
据了绝大多数。相关媒体包括《号角报(阿根廷)》《经济日
报(阿根廷)》《信使报(智利)》《第三日报(智利)》《商报
(秘鲁)》《萨尔瓦多新闻报》《巴拿马星报》《委内瑞拉兽医
学院杂志》等。
报道数量的多少以量化的形式直观反映了李白文化在
这些国家的传播密度,可以看出李白文化在上述国家已经得
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播,而在其他国家则需要作出更多努力。
(二)传播共性特点
利用WordSmith Tools软件, 使用BNC作为参照语料
在自建语料库的非洲子库与拉美地区子库主题词表
中,共同的主题词还包括DuFu(杜甫)、WangWei(王维)、
Literature/Literary(文学),反映出在非洲与拉美地区关于
李白文化的报道中,往往还同时介绍了与李白同时代的唐
朝另外两位著名诗人杜甫和王维,并且此类报道的主题大
多与文学相关。
(三)传播个性特点
在三维话语分析框架的语言文本层面继续对主题词
表进行分析发现,李白文化在非洲、大洋洲和拉美地区这
三个区域的传播也呈现鲜明的个性特点。
在自建语料库非洲子库的前100词主题词表中,除了上
述与中国古代文学家相关的内容外,还有President(主席/
总统)、Neighbor(邻居)、Silk Road(丝绸之路)、Belt(带)、
Initiative(倡议)、World(世界)、Africa(非洲)、Countries(国
家)、Summit(峰会)、Development(发展)、Exchanges(交往)、
Global/Globalization (全球化)、Civilization (文明)、Beijing
(北京)、Ties(纽带)、ZhengHe(郑和)等主题词,反映出“一带
一路”倡议与李白文化在非洲传播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也
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国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主
流媒体的报道中具有一定的分量。
在自建语料库大洋洲子库的主题词表中,Wine(酒)这
一主题词传达了大洋洲媒体 (此处主要是新西兰媒体)对
李白爱酒的关注,而NewZealand(新西兰)、Mandarin(普通
话)、Language(语言)、College(大学)、School(学校)、Stu
dents(学生)、Sports(体育)、Classmates(同班同学)、School
mates(校友)、Homework(家庭作业)等主题词明显提示,在
介绍李白文化的报道中,有相当数量的报道涉及学校课程
或校园活动。新西兰长期以开放态度、多边主义以及国际
化与全球化发展理念来推进两国关系,中文已经成为新西
兰小学和初中阶段最广泛开设的、拥有最多学习者的外语
课程[4]。通过学习语言,更多的新西兰人了解到包括李白文
化在内的中国文化。
在自建语料库拉美地区子库的主题词表中,主题词
包括Image(意象)、Pablo、Neruda(巴勃罗·聂鲁达,智利诗
人、 外交家)、Vallejo (塞萨尔·巴列霍, 智利诗人)、Ed
mundo(卡洛斯·埃德蒙多·德奥里,西班牙诗人)、Carlos
(卡洛斯·马丁内斯·里瓦斯,尼加拉瓜诗人)、Poe(爱伦·
坡)、Zhang(张九龄)、Meng(孟浩然)、Liu(刘禹锡)、Zhu
(朱淑真)等。与非洲和大洋洲子库主题词截然不同,这些
主题词表明, 语料库中收录的以阿根廷和智利为主的拉
美地区媒体在传播李白文化时, 常将李白及其他中国诗
人及文学家与本国的诗人和文学家进行对比, 所涉及的
内容还包括诗歌意象、创作手法等,媒体探讨的层次较为
深入。
(四)接受态度分析
语料库索引行分析也是批评话语分析的一种常用手
段。通过挖掘节点词上下文信息,发现左右共现的语言形
式,提取并分析相关搭配,可观察到更多的语境信息和语
义韵,进而观察媒体报道的具体语言模式和态度[5]。
在非洲子库中,笔者随机提取了10条索引行。其中大
多是关于李白其人的介绍:如,广受欢迎(popular)、性格外
向 (extrovert)、以写友谊和喝酒而闻名 (best-known for
 writing about friendship and drinking)。有的介绍了他诗作
数量(thethousand poems),还有的称李白为“唐代重要的
(major)诗人”“唐帝国最优秀的诗歌天才 (mostpowerful
 poetic geniuses of the Tang Empire)”;有的媒体形容李白具
有“道家精神,用他狂野、华丽的(wild,flamboyant)颂歌称
赞酒和月亮”;有的报道在提及李白的名字时也译为“Li
 Po”或“Li Bo”;也有报道描述了一本收录了李白与杜甫诗
歌的双语书籍。还有一条索引行呈现了李白《自遣》一诗中
的句子:“醉起步溪月, 鸟还人亦稀 (...mooninthestream,
 Birds are far off, people too are few)”。可以发现,这些非洲媒
体使用的措辞多为正面和褒义词,其余为中性描述,无持
消极态度的索引行。
在从大洋洲子库中提取的10条索引行中,有一半的句
60
 2025年4月上第7期(总第175期)
2023年11月下第22期(总第142期)
子表达了积极的态度。这些句子谈人们热爱(love)李白的
诗歌,称李白为中国一位“到处游历的超级明星诗人(wan
dering superstar poet)”,其诗歌名气很大(well-known),诗
歌的内容大胆、自由、浪漫(bold, liberal and romantic),形
容李白为“谪仙(Banished Immortal)”。其余的索引行则主
要提及介绍李白的书籍、学生学习李白的作品,以及新西
兰诗人DocDrumheller出版的诗集 《与李白共饮(Drinking
 With Li Bai)》等,这些索引行均 对李白持中性态度。
从拉美地区子库提取的10条媒体报道索引行, 涉及
的主题则更加多元:有的介绍了李白的诗作,如《李白诗
作百首》(One Hundred Poems By Li Bai)、《李白诗选》
(Selected Poems)等,也有关于李白的传记(哈金的《通天
之路:李白传》(Banished Immortal: A Life of Li Bai),还有
介绍舞剧《李白》(Dance drama “Li Bai”)、电影《李白之
天火燎原》(Li Bai: Hellfire)等。另有索引行提及唐朝诞
生了李白和杜甫等最优秀(best)的诗人,并且当时长安
是世界最大的城市, 还有的形容李白为唐代一位最负盛
名和最受尊敬的(most famous and esteemed)诗人。
如上所述,非洲、大洋洲和拉美地区媒体对李白文化
的报道均以正面、积极和中性态度为主,几乎没有负面和
消极的内容 (随机抽取的索引行中没有任何消极词汇),
反映出这些非洲、大洋洲、拉美地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和地区的媒体和民众对于李白诗作及其相关文化元素总
体持欢迎和接受的态度,间接表明了李白文化在这些国
家与地区得到了一定的传播且接受良好。
(五)话语实践与社会实践分析
Fairclough批评话语分析框架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
还关注文本的生成、分配和消费以及塑造这些话语实践的
社会现实,提示文本背后更深层次的信息。在本研究的自
建语料库中, 非洲媒体报道大多来源于各媒体自采报道,
少部分来源于Syndigate传媒和EltasEnterPrises等平台,一
篇来源于《人民日报》;大洋洲的媒体报道均源自新西兰传
媒集团(NZMEPublishing)、费尔法克斯新西兰公司(Fair
fax New Zealand)、Allied Press、Stuff Limited这四家传媒公
司;拉美地区媒体报道来源主要为美洲报业集团(Grupode
 Diarios América)、美通社(PR Newswire)、Content Engine,
其余则为自采报道。自采报道和本国、本地区新闻是这些
媒体有关李白文化报道的主要来源
 正是基于上述文本生成特点,这些报道受他国影响
较小,能更加直观地反映本国本地区的社会文化背景。在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非盟委员会和50多个非洲国家
已同中方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非合作互利互惠,
“一带一路”倡议广受赞誉,中国在非洲的形象不断提升。
在大洋洲方面,新西兰是第一个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
定的发达国家,也是首批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达国
家和第一个签署了相关合作文件的南太平洋地区国家,
中新之间还建立起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拉美地区,中
国已同这里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合作文件,双方
关系蓬勃发展,合作领域持续拓宽;大量的人文交流促进
了民心相通,拉美地区的人民不仅需要“中国制造”,而且
对中国文化也越来越感兴趣。这样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背
景体现在媒体报道上,便是对中国文化以积极正面为主
的客观评价。
素在这些地区已经得到不同程度的报道和传播,并获得
了肯定与接纳。但值得注意的是,与李白文化在亚洲和欧
洲的传播相比,李白文化在非洲、大洋洲、拉美地区报道
的数量仍然严重不足,其传播范围仍较为有限,李白文化
在这些地区的传播与推广依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共建“一带一路”: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EB/OL].(2023-10-10)[2025
03-21].http://www.scio.gov.cn/zfbps/zfbps_2279/202310/t20231010_77
 3682_m.html.
[2]张玉珍.李白诗歌海外传播研究综述[J].传播力研究,2020,4
 (15):34-35.
[3]辛斌,高小丽.批评话语分析:目标、方法与动态[J].外语与
外语教学研究,2013(04):1-5+16.
[4]澎湃新闻.地北天南,迎难而上:新西兰的国际中文教育故事
三、结语
综上所述,李白文化在非洲、大洋洲、拉美地区“一带
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总体传播与接受情况良好,报道以
积极、正面及中性为主。李白诗歌、生平以及相关文化元
[EB/OL].(2021-12-08)[2025-03-21].https://www.thepaper.cn/newsDe
tail_forward_15747111.
[5]张丹,田路晗,刘立华.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扶贫国外报道话
语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24,45(02):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