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论坛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36-1348/G2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73-0410
* 投稿网站
传媒论坛
《 传媒论坛 》
级别:省级     分类:教育    周期:半月刊
主管单位:江西日报社
主办单位:江西日报社
国内刊号:CN 36-1348/G2
国际刊号:ISSN 1073-0410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sdqikan@vip.163.com(投稿注明期刊名称)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传媒论坛
主      编:刘宏
出版周期:半月刊
出版地区:江西南昌
定      价:12.00元
收      录:知网
社      址:江西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江西日报社《传媒论坛编辑部》
邮政编码:330038
范文-新神话主义视域下《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创新路径研究-传媒论坛

 新神话主义视域下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创新路径研究
王有希 王可丰
摘 要:以新神话主义理论为基石,对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创新路径进行深度剖析。分析发
现,影片对传统叙事模式进行解构与重构,其创新叙事手法,突破传统的叙事技术;深化影片的主题,展现
精神层面的转译传统艺术;创新表达形式,重塑东方美学的现代范式。《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为中国动
画电影在数字时代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范例,揭示了传承文化价值与创新艺术表达的新路径,推动了中华
文化的传播以及动画电影的发展。
关键词:新神话主义;《哪吒之魔童闹海》;艺术创新
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世界文化格局正历经深刻变
革,文化间的交流碰撞愈发激烈。中国动画电影作为传播
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传承本土文化与推动文化创
新的双重使命。深入探究其文化内涵与艺术表达形式,有
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成绩斐然,艺术创新与技术突
破成果显著。影片采用独特的叙事结构与视角,增强了故
事的层次感;角色塑造细腻入微,赋予角色丰富的情感与
鲜明的个性,哪吒面对误解时的愤怒与无奈、与敖丙友情
中的真挚与坚定,都刻画得淋漓尽致。此外,在视觉呈现上
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打造出奇幻绚丽的场景,如繁华的
陈塘关、深邃的龙宫等,都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当前,动画电影叙事研究多聚焦于叙事结构、视角与
主题。然而在数字时代,叙事创新以及传统叙事与现代技
术的融合仍存在广阔的探索空间。视觉表达与技术应用研
究虽已关注到视觉风格、特效技术等方面,但在重塑东方
美学范式、平衡艺术与伦理关系上还有待完善。新神话主
义为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它主张对传
统神话进行重新诠释与创造性重塑,打破传统叙事的单一
模式。《哪吒之魔童闹海》从当代视角出发,对神话故事进
行全方位的重新解读与精心创作,推动动画电影在文化内
涵与艺术表达上实现新的突破。
一、新神话主义理论概述
学者罗伯特·A·西格尔在《神话理论》中指出,神话承
载着文化价值观与世界观,新神话主义是对其的创新运
用,打破时空限制,让古老故事重焕生机。[1]媒介的演变促
使神话发生变形。新神话主义借助新媒体拓展传播,其互
动性让受众参与创作中,丰富了神话的内涵。
“新神话主义”实际是“神话主义”在视觉文化、消费文
化、科技文化、二次元文化中呈现出的另一种美学形态。[2]
新神话主义的核心在于对传统神话进行深度重释与重塑。
传统神话不再是固定不变的文本,而是可供多元开发的文
化宝库。创作者借助现代技术与多元艺术形式,对神话元
素进行解构与重组,赋予其全新的时代内涵与独特的呈现
方式。《指环王》《哈利·波特》等作品引领了新神话主义的
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成为大众文化的主流,引发

 了创作热潮。
新神话主义的兴起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紧密相连。后现
代主义对权威与传统提出疑问与颠覆,倡导多元与创新,
为新神话主义开辟了创作空间。学者罗涛认为,神话的极
权弊端催生出后现代性,为新神话主义的兴起提供了理论
支撑,揭示了后现代主义如何助力新神话主义对传统神话
进行重释。后现代主义消解了宏大叙事,使神话从神坛回
归大众文化,重新焕发出活力。[3]
新神话主义是中国奇幻的核心,它扎根于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融合神话、历史与传统幻想文化的养分进行再创
作。其作品风格大气磅礴、想象奇特、意境唯美。新神话主
义理论在中国动画片领域得到了充分应用。《白蛇: 缘起》
突破了传统《白蛇传》故事的固有框架,对角色和情节进行
大胆创新;《姜子牙》对《封神榜》传统神话进行深度挖掘,
不再单纯围绕封神大业的主线叙事,而是将姜子牙对“苍
生”“大义” 的质疑与追寻作为核心,重新审视传统神话的
价值观。 新神话主义理论为中国动画产业注入了新活力,
使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以更符合当代审美的方式走向世界。
二、创新叙事手法,突破传统技术
(一)创新叙事手法
《哪吒之魔童闹海》打破了传统神话单一叙事的局限,
构建起多元的叙事手法。影片开场,天道法则代表着传统
权威,将作为“魔丸”的哪吒置于对立面,哪吒因此遭受误
解与排斥,命运被无形的力量操控。这种设定呼应了新神
话主义重新审视传统权威的理念,增添了故事的戏剧张
力。正如学者约翰·迈尔斯·福莱所说:“对传统元素的重新
演绎,是神话在当代语境中重焕生机的关键。”
该影片精准把握新生代观众的审美与价值取向。新生
代观众成长于信息时代,倾向于从作品中寻找与生活经验
相关的元素。影片细腻地刻画了哪吒的内心,巧妙地隐喻
了现代社会问题,比如哪吒面对社会偏见时的挣扎与反
抗,极易引发观众的共鸣。在“梦境回溯”情节中,粒子特效
模拟记忆的碎片化,从色彩到光影,精准地呈现出哪吒内
心的压抑与迷茫。以数字技术突破了传统叙事的束缚,成
为重塑神话叙事的关键因素。此外,与传统神话动画常用
的全知视角不同,该片融合了多视角叙事。多视角叙事能
够提升观众对故事的理解与情感投入,让观众能够直接感
受其内心想法与情感变化。
16
 2025年4月下第8期(总第176期)
2023年11月下第22期(总第142期)
(二)以UE5技术赋能分形叙事
《哪吒之魔童闹海》借助UE5虚拟制片技术实现了分
形叙事,颠覆了传统动画电影的叙事方式。与以往神话作
品简单的时空叙事不同,该影片的时空叙事极具创新性与
复杂性。分形叙事借助数字技术将线性的神话叙事拓展为
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便于观众从不同细节挖掘神话内
涵。《哪吒之魔童闹海》成功运用该技术,为观众带来了全
新的观影感受。在虚拟陈塘关的构建中,UE5技术渲染的
光影效果逼真。夜晚月光洒在城墙上,光影斑驳,强化了场
景的真实感。这种时空叙事的跨维度应用,丰富了故事层
次,使影片成为一个立体的故事世界。相比以往神话作品
的时空叙事,《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分形叙事更加复杂精
细,借助现代数字技术重构了传统神话的时空概念,实现
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三、深化影片主题,展现精神进化
(一)反抗主题:从家庭到社会的深度拓展
《哪吒之魔童闹海》对传统神话的阶级反抗主题进行
了突破性的挖掘与拓展。在传统神话中,哪吒剔骨还父多
体现出对父权及封建家庭秩序的抗争。但在该片中,哪吒
与敖丙将反抗的矛头指向天庭的阶层压迫规则,把反抗范
围从家庭延伸到社会阶层。从新神话主义理论视角来看,
这是对传统神话元素的深度挖掘与再创作,将传统神话与
当代社会问题紧密相连,从而赋予神话故事新的生命力与
社会价值。
(二)价值传递:从自由意志到自我探寻的精神进化
《哪吒之魔童闹海》将哪吒塑造成典型的抗争者形象。
与以往作品中的哪吒形象不同, 他在面对两难抉择时,展
现出更为鲜明的自由意志与自我探寻精神。导演通过细腻
的镜头语言,呈现出哪吒从纠结痛苦到坚定反抗的表情转
变,清晰地展现出其内心理性与情感、妥协与抗争的交锋。
最终,哪吒凭借内心强大的信念选择反抗,表明不向命运
低头、为正义与平等拼搏。融入现代哲学观念,使角色兼具
传统底蕴与时代特征,为动画角色塑造开辟了新路径。
(三)造型演变:从符号的重生到内涵的升华
哪吒的造型演变深刻反映了角色内涵的蜕变。在第一
部《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及《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开头,哪
吒的造型以黑、暗红色调为主,配上明显的黑眼圈、鲨鱼
齿,以“丑化”的形象设计彰显其“魔丸”身份。随着剧情的
发展,被敖丙附身的“灵珠”哪吒的造型逐渐变得明亮,造
型的演变也伴随着哪吒的成长历程。在影片结尾,哪吒与
敖丙为对抗权威,冲出象征权力的“天元鼎”时,其造型变
得高大威猛、一身正气,与影片开头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这一造型演变也象征着哪吒的重生。这种造型的符号化表
达丰富了影片的叙事层次,为观众解读角色提供了多元视
角。相较以往神话作品单一的造型设计,《哪吒之魔童闹
海》中哪吒的造型演变更为细腻多元,与角色塑造、故事叙
述完美契合。造型设计创新融合了角色成长与符号学原
理,赋予哪吒契合当代观众审美与价值取向的新内涵,让
传统的神话角色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焕发生机。
四、转译传统艺术,创新表达形式
(一)传统艺术元素的现代演绎
《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场景与角色动作设计方面,对传
统艺术元素进行了精妙的现代转译,提升了艺术水准与创
新意识。以陈塘关为例,建筑线条借鉴了工笔画线条的表
现力,勾勒细腻,尽显建筑的精致古韵与独特空间感,飞檐
斗拱、门窗雕花等皆以工笔画线条精准呈现。色彩运用了
民间年画鲜明对比又和谐统一的色调,如红、绿、金交织,
既符合传统民间审美,又具有现代视觉效果,生动展现了
陈塘关的繁华,打造出蕴含东方美学韵味的视觉空间,为
动画场景设计开辟了新思路。
渲染了角色情感,引发观众共鸣。
在表情和肢体语言方面,影片展现出顶级的制作水准,
极致追求角色塑造。凭借细腻精准的面部表情和丰富有力
的肢体动作,生动地传递出角色复杂的情感。哪吒得知敖丙
身世时,眼神从震惊到柔和,面部肌肉细微颤动,如眼角轻
颤、嘴角抿起,尽显内心情绪的起伏;与敖丙并肩作战时,默
契的眼神交流、同步的肢体动作,如抵御敌人时整齐发力、
相互掩护时紧密配合,诠释了深厚的友情。从新神话主义视
角来看,这是对传统神话角色情感表现的创新升级,借助先
进的动画技术,深入挖掘角色的情感深度,使传统神话角色
的情感表达更贴合当代观众的情感认知与审美偏好,符合
新神话主义对传统神话当代诠释创新的要求。
五、结语
在新神话主义视域下,《哪吒之魔童闹海》通过叙事、
主题、造型、艺术元素运用及视听语言等多维度的创新,为
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树立了卓越典范。影片凭借创新成
果,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契合当代观众多元的
审美需求,成功激活了传统文化在动画领域的传承与创新
路径。
在角色动作设计上,融入了传统戏曲的身段招式,使
角色动作刚劲有力且富有韵律。哪吒的打斗动作借鉴了戏
曲“鹞子翻身”等高难度招式,动画团队精准提炼并借助数
字技术,将戏曲元素与现代动画手法完美融合。哪吒施展
“鹞子翻身”时,动作流畅且具有张力,为影片增添了文化
魅力,让观众领略到传统戏曲的韵味,感受传统文化与现
代动画的碰撞, 体现了对传统艺术资源的创造性运用,推
动了传统艺术在现代语境下的传承与发展。
(二)视听语言的匠心处理
在音乐音效设计上,《哪吒之魔童闹海》将传统民族乐
器与现代音乐风格深度融合, 打造出震撼的听觉盛宴。在
龙宫场景中,精准模拟水流、珊瑚碰撞等环境音效,营造出
神秘深邃的水下氛围,让观众身临其境;战斗场景里,兵器
碰撞、法术释放的音效经过精心调校,与画面完美匹配,增
强了紧张感与冲击力;在音乐叙事的关键节点,如哪吒与
敖丙对抗天庭时,唢呐旋律与电子音乐节奏碰撞,有力地
作为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哪吒之魔童
闹海》不仅展现了中国动画在传承传统文化内核、创新表
达形式上的深厚潜力,更在国际层面彰显了中国动画的独
特魅力,为中国动画走向世界筑牢了根基。未来,中国动画
电影应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充分借助数字技术优势,
巧妙融合现代元素,持续产出高质量佳作,有效传播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动画产业迈向新高度,绽放新光
彩。
参考文献:
[1]罗伯特·A·西格尔.神话理论[M].刘象愚,译.北京: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社,2008:162.
[2]覃晓玲.新神话主义视野下中国动画电影神话谱系的建构
与重构[J].现代视听,2024(03):70-73.
[3]罗涛.神话与后现代性[J].理论与创作,2007(06):29-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