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形象构建的媒体实践与挑战
——
—以央视对杭州亚运会的报道为例
熊 萍
摘 要:亚运会不仅是体育竞技的巅峰对决,更是媒体展现中国形象的舞台。通过探究央视在杭州亚
运会报道中的创新实践,阐释了其如何通过精妙策划与超凡叙事,在全球舞台上成功构建并广泛传播了中
国多维的国家形象,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同时,揭示央视在报道亚运会时面临的多重挑战,包括即时
性传播压力、信息碎片化难题与创新性传播需求。面对这些挑战,央视采取了多项应对策略,为中国媒体做
好大型国际赛事报道工作树立了新的典范与标杆。
关键词:央视新闻;杭州亚运会报道;国家形象;媒体实践与挑战
国家形象的构建与传播是国际交流中的重要环节,而
大型国际赛事如亚运会则成为了展现国家形象与风采的
绝佳舞台。作为中国媒体界的龙头,央视在杭州亚运会报
道中的创新实践尤为引人注目。笔者主要剖析央视如何利
用亚运会这一国际平台,通过高质量的媒体内容,巧妙地
将体育赛事与国家形象构建相结合,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更
加立体、多元的中国形象,进而探讨中国媒体在大型国际
赛事报道中对于国家形象构建工作的独特价值与贡献。
一、央视亚运报道:国家形象构建的媒体实践
(一)政治形象塑造:翼展和平,锚定实力
杭州亚运会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和平外交理念和综合
国力的绝佳舞台。央视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匠心独运的策
划,成功将这场体育盛会打造成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向全
球观众展示了“和平、国力强大”的中国形象。
1.以体育为媒,传递和平友谊之声
在杭州亚运会的报道中,央视以体育为媒,将和平友
谊的崇高理念巧妙融入每一帧画面和每一篇报道中,借助
体育精神这一跨越国界、沟通心灵的通用语言,向全世界
播撒人类共通的和平愿景,搭建起心灵相通的桥梁。赛场
上,央视的镜头不仅精准捕捉了比赛的紧张激烈与精彩纷
呈,更细腻记录了那些温馨感人的友谊瞬间。例如,网球男
单决赛的舞台上,中国选手张之臻与日本选手绵贯阳介的
友好互动画面被央视的镜头捕捉并被广泛传播,这一温馨
场景不仅彰显了体育竞技背后的人文关怀,更凸显了友谊
的珍贵价值。此外,亚运会期间,央视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
报道, 展现了各国运动员之间的友好交流与深厚情谊。在
报道中,他们共同分享着对体育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
也传递着各自国家的独特文化魅力与和平理念。这些报道
通过丰富多彩的视觉语言和深入浅出的人文解读,让观众
在享受体育盛宴的同时深切感受到和平与友谊的真谛。
2.以体育为镜,映照国家综合国力
央视的报道不仅聚焦在赛场上中国运动员的竞技风
采和辉煌战绩,更深入挖掘了这场体育盛会背后所蕴含的
国家实力与国际担当。比如在竞技场上,中国运动员以卓
越的表现一次次刷新纪录、创造佳绩,他们的每一次冲刺、
每一次跳跃、每一次挥拍,都向世界传递着中国体育事业
蓬勃发展的强烈信号。央视的镜头精准捕捉这些运动员的
奋斗瞬间,通过他们的辉煌战绩,展现中国体育在国际舞
台的崛起态势。在赛场外,央视的报道也从场馆建设到赛
事组织、从安全保障到交通运输等各个方面凸显了中国在
亚运会组织和管理方面的卓越之处,展现了更加立体、更
加真实的中国形象。以智能场馆为例,央视报道了亚运会
主会场“大莲花”的智能化建设工作,包括智能灯光系统、
自动计分系统以及观众服务系统等。这些高科技元素的运
用,不仅提升了观众的观赛体验,也展现了中国在科技创
新和大型活动组织方面的强大实力。
(二)经济形象展示:活力涌动,品牌闪耀
杭州亚运会作为体育竞技的知名盛事,其背后涌动的
经济活力与品牌光芒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央视以独到的
视角和深入的挖掘,将这场体育盛会转化为一场经济力量
与品牌价值交相辉映的盛宴,全方位展示了中国经济蓬勃
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1.经济脉动的强劲展现
亚运会是集中展现中国经济活力的好机会。央视通过
一系列精心策划、深入细致的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地让观
众透过赛事报道的窗口,窥见中国经济发展的蓬勃生机。
如在亚运会筹备期间,央视的镜头聚焦于杭州及周边地区
的场馆基础设施建设。一座座现代化的体育场馆拔地而
起,彰显了中国在建筑设计、施工技术和项目管理方面的
卓越能力。随着亚运会的举办,杭州的旅游经济迎来新一
波发展机遇。央视的报道展示了杭州作为旅游城市的独特
魅力,从西湖的秀美风光到钱塘江的壮阔波澜,从古老的
运河文化到现代的都市风貌,无数国内外游客为之吸引前
来观光游览。此外,亚运会及其新闻报道还带动了相关产
业链的延伸和发展。央视的报道不仅关注亚运会带来的经
济效益,更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经济逻辑和发展趋势。通
过专家的解读和分析,观众得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亚运会与
中国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感受到中国经济在新时代
背景下的强劲脉动和蕴含着的无限潜力。
2.品牌价值的璀璨闪耀
亚运会为众多品牌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提升国际影
响力的平台。央视凭借其广泛的传播渠道和深入的报道,全
62
2025年4月下第8期(总第176期)
2023年11月下第22期(总第142期)
面挖掘了亚运会的品牌合作与营销战略。在赛事报道中,运
动员身着的专业运动装备也备受瞩目,这些装备不仅体现
了运动员的专业形象,更为品牌提供了宣传和推广机会。例
如,在田径比赛中,央视多次捕捉到运动员穿着某知名品牌
的跑鞋和服装。通过央视的报道,这些品牌的产品性能和品
牌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市场认知度
和美誉度。除了赛场上的装备展示,央视还深入挖掘了亚运
会与品牌合作的多种模式。例如,赞助商通过赞助赛事、提
供服务等方式,与亚运会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不仅提升
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能通过赛事的广泛传播,将品
牌的理念和文化传递给更多消费者。
(三)文化形象传播:传统绵延,多元共鸣
杭州亚运会是一次文化交流的盛会。通过这场盛会,
中国的传统文化得以绵延传承,并与多元文化产生共鸣。
1.传统文化的绵延传承
亚运会是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舞台,
是继承与发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渠道。央视以独特的视角和
深入的报道, 将亚运会中的文化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开
幕式上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如同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古韵与华彩的世界。这些表演通过现
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巧妙结合,展现了中国的艺术魅力,
让全球观众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场馆内外的
装饰布置同样充满了古韵与雅致,从古朴的灯笼到精致的
窗花,从传统的书法到典雅的国画,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这些装饰不仅为亚运
会增添了独特的文化色彩,更让观众在享受体育竞技带来
的刺激与乐趣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
特魅力。此外,亚运村中精心设计的文化体验区也成为了
传统文化传承的一大亮点。在这里,观众可以近距离接触
和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如茶艺、书法、剪纸等。通过
亲身体验和互动交流,观众不仅能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认识和理解,更能感受到其绵延传承的生命力和活
力。例如,从《富春山居图》画卷到现代杭州的展示,新闻报
道通过专家访谈和解说词,将这幅传世名画的历史渊源、
艺术价值以及与现代杭州的紧密联系娓娓道来,让观众在
欣赏美的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杭州亚
运会吉祥物“江南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杭州的三大世界
遗产——
—良渚古城遗址、西湖和大运河[1],这一设计体现
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向世界展示了杭州的独特魅
力和文化底蕴。
入挖掘这些话题的深层含义和内在逻辑关系,为观众提供
了全面、深入的赛事报道与背景分析。
2.文化间的共鸣
亚运会期间,中国运动员与外国运动员之间的互动成
为展现文化共鸣的重要窗口。中国运动员主动邀请外国友
人体验茶文化、书法艺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现场
示范和深入讲解,让外国朋友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独
特韵味和深厚底蕴。同时,外国运动员也乐于分享本国家
的传统节日、民族服饰等特色文化,为亚运会增添了一抹
亮丽的多彩风情。央视报道不仅关注这些文化交流活动,
更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价值。通过专家的解读
和评论,观众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各国文化的精髓和差异,
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央视的镜头下,亚
运会成为了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大家庭,各国人民在这里
共同欢聚、奋斗,谱写着和谐共生的美好乐章。
二、央视亚运报道:新媒体环境下的多重挑战与应对
新媒体环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新闻传播的面
貌,央视对亚运的报道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即时性传播:速度与准确性的双重考验
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即时性是衡量媒体效能的重要
指标。为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并实现赛事动态捕捉与传播的
“秒级”响应,央视采取了多项创新举措,如充分利用人工
智能辅助审核、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减轻人工审核的
负担,预测观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为亚运会报道提供更为
精准的方向指引;利用移动设备和云端技术实时采集赛事
信息和现场画面,通过云上转播系统传输到媒体机构的后
方编辑平台,经过快速剪辑和审核向全球观众发布,确保
将赛事精彩瞬间及时呈现给观众。
(二)碎片化信息整合:深度解读与价值重构
新媒体时代,信息碎片化呈现是常态。碎片化信息往
往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难以形成对赛事全貌的深刻理解。
央视新闻团队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专业素养有效
整合碎片化信息,通过深度解读与价值重构,挖掘其内在
的逻辑关系和深层含义,为观众提供全面、 深入的赛事报
道与背景分析。例如,在热门比赛项目结束后,央视团队筛
选和整合大量碎片化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识别出
观众最为关注的话题和热点,如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比赛
背后的故事、双方战术分析等,组织专业记者和评论员,深
(三)创新引领未来:跨平台融合与深度互动
在瞬息万变的新媒体环境中,创新不仅是媒体行业的
生存基石,更是推动其引领时代潮流的核心动力。新闻团
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跨界合作的能力,能够与其他媒体
平台、科技企业等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优质的新闻产
品[2]。同时,持续探索新颖的传播渠道与互动模式,精准捕
捉并满足观众日益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成为媒体创新的关
键任务。央视在杭州亚运会报道中,充分利用了电视、广
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平台,成功实现了跨平台的无缝衔接
与互动融合。例如,央视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
台上开设了亚运会互动专区,邀请知名运动员、体育评论
员、网红等参与话题讨论和直播互动。观众可以在这些平
台上观看赛事集锦、幕后花絮、运动员专访等内容,并通过
评论、点赞、转发等方式与主持人、嘉宾进行实时互动。在
国际传播方面,央视国际频道(CGTN)通过68种语言对外
发布亚运会相关报道和人文纪录片,如《最忆是杭州》,全
球阅读量上亿次,被800余家海外媒体转载,进一步彰显了
中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3],打造了中国的大美形象。
三、结语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
中国媒体需要通过不断创新与探索,继续在大型国际赛事
报道中发挥重要作用,向世界展示一个更加开放、自信、强
大的中国。而央视作为媒体界的佼佼者,需要在这一过程
中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为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与传播作出
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澎湃新闻.杭州亚运会吉祥物“江南忆”发布,形象源自杭
州三大世界遗产[EB/OL].(2020-04-03)[2025-04-05].https://m.the
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821338.
[2]王军,吕重鹏.县级融媒体中心新闻记者的创新[J].记者观
察,2024(05):119-121.
[3]央视频.414亿次!总台杭州亚运会转播报道创规模最大、触
达人次最高记录[EB/OL].(2023-10-09)[2025-04-05].https://news.qq.
com/rain/a/20231009A0AXCK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