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中医药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15-110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0979
* 投稿网站
内蒙古中医药
《 内蒙古中医药 》
级别:省级     分类:医学    周期:月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学会;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研究所
国内刊号:CN 15-1101/R
国际刊号:ISSN 1006-0979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nmgzyy@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主      编:苏根元 赛西娅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内蒙古呼和浩特
定      价:6.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
社      址:呼和浩特市健康路11号
邮政编码:010020
范文-浅析从肝脾论治慢性浅表性胃炎-内蒙古中医药

浅析从肝脾论治慢性浅表性胃炎
严巧锋  曾嘉
(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405)
摘要:本文首先阐明了中医对胃脘痛的认识,从而提出从肝脾论治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理论;之后从中西医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理论中找出结合点,从而进一步论证从肝脾论治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合理性;最后提出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要从肝脾论治,简化辨证分型,更有利于指导疾病的临床诊治。
Abstract: Firstly the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understanding of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about weiwantong,Then the theory is applied to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CSG; To further demonstrate the rationality of t CSG treated from liver and spleen by finding out the combining site from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CSG; Finally puts forward CSG should be treated from liver and spleen, and differentiation should be simplified, so that it is more conducive to guid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disease.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胃脘痛;辨证分型;肝脾论治
慢性浅表性胃炎(CSG )是指各种不同原因造成胃黏膜的慢性炎性病变,是慢性胃炎发展早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疼痛不适、恶心、嗳气、反酸等,合并糜烂时,可出现反复小量出血,可表现为黑便 、呕血或便潜血阳性,可伴有贫血。
1 中医对CSG(胃脘痛)的认识
现代的CSG,中医学可将其归于胃脘痛等的范围。本篇将CSG与中医胃脘痛结合进行论述。古籍对胃脘痛的认识,众多医家认为可从肝脾论治,病位虽在胃,但胃与脾相表里,而肝主疏泄,性喜调达,故胃与肝脾密切相关。围绕肝脾对胃脘痛认识如下:         1.1 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调为基础,胃脘痛发病机制不离本虚。如《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又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人体正气充沛,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正常,阴阳平衡,邪气难于入侵。正气的强弱决定疾病的发生与否,古代医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如金元李东垣创立“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发病理论,认为胃脘痛“皆因劳役过甚,饮食失节,中气不足,寒邪乘虚而入客”导致,进一步肯定胃脘痛乃正虚为本,邪客为标。
1.2 肝气郁滞,木旺乘土,中焦胃腑经络不通为结果。周学海一语中的:“世谓脾为升发之本,非也,脾者,升发所由之径;肝者,升降发始之根也”。《血证论》亦云:“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而水谷乃化”。由于邪气(寒、热、食、滞)等阻滞,肝气郁滞均可使气机不利,气滞作痛。肝郁日久,化火生热,木旺乘土,横逆犯胃,胃络受阻,不通则痛,也可导致胃脘痛的发生。
2近代对CSG的研究
CSG病机错综复杂,近年来对CSG的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以肝脾相关理论研究较多。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运用肝脾相关理论治疗CSG,临床疗效显著。邓老认为,引起CSG诸症的基础是肝脾失调,因肝失疏泄所致的脾胃损伤,或素体脾虚被肝木所乘而致的脾胃损伤。肝郁化火、横逆犯胃则易形成胃热;胃热伤阴,素体阴液不足则易形成阴虚(胃阴虚);肝郁气滞,则易形成血癖;以及脾虚亦可形成血疲。所以脾胃损伤包括胃热、阴虚、血疲,是在肝脾失调基础上形成的。徐升[1]运用邓老肝脾相关理论治疗CSG,认为病机演变过程是:肝郁—肝失疏泄—脾虚,或(和)素体脾虚被肝木所乘。故在治疗CSG时,采用肝脾同调的方法,从而使肝的疏泄和脾的运化保持正常协调状态;陈玲[2]认为肝脾的功能与CSG之间密切相关,肝脾功能失常则可致慢性胃炎的发生。张声生[3]等对960例CSG中医症候进行统计,出现频率最高的为肝胃不和证490例(51.0%)、肝郁脾虚证180例(18.8%),均提示症候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
3 CSG中西医在理论上的结合点
3.1 现代医学认为CSG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在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调控下出现的攻击和防护因子失调,尤侧重防护因子减弱,黏膜屏障功能降低,加上Hp感染或胆汁反流,便可产生水肿、糜烂和溃疡等一系列炎症反应。而我们认为中医胃脘痛的主因之一是脾胃虚弱,肝失疏泄,则可致气虚、气滞、气逆,在CSG可表现为胃蠕动减慢,排空延长。另外,脾气虚又表现为胃粘膜对致病因子的防御能力降低,或粘膜受损后不能及时修复创面,这与现代医学所提出的攻击和防护因子失调有相似之处。因此,可认为脾胃虚弱与胃黏膜防护功能减弱是中西医在理论认识上的结合点。
3.2 肝失疏泄、气机不畅、精神抑郁可使神经内分泌紊乱,胃酸分泌增加或减少,胃屏障功能低下,导致CSG的发生。现代医学已证实感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CSG发病的主因,而相当一部分肝胃不和证CSG 患者接受检查发现感染Hp。党中勤[4]等研究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型和Hp感染以及胃黏膜凋亡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检测41例肝胃不和证和50例脾胃湿热证CSG 患者胃窦黏膜组织Hp 感染及凋亡基因 Fas、bc-2 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Fas与肝胃不和证呈正相关 ,Hp 和 bcl-2 与肝胃不和型呈负相关。
4 讨论
近年来对CSG的研究,临床辨证分型并不统一,其中以肝胃不和、脾胃气虚两型最多。众多学者对CSG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和证型关系的研究,结果见仁见智,辩证分型标准多样,临床难以统一认识,因而缺少推广应用的价值。故我们研究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证候、简化辩证分型,特别是在证候兼夹之中,正确认识和把握各证型的主要矛盾地位。由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生与肝脾密切相关,所以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可从肝脾论治,简化辩证分型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从而更利于指导我们的临床辩证论治。
参考文献:
[1]徐升等.运用肝脾相关理论治疗慢性胃炎浅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l):27—27.
[2]陈玲等.慢性胃炎从肝脾论治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10):61—62.
[3]张声生等.慢性浅表性胃炎证候分布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7, 22(1):19.
[4]党中勤等.慢性胃炎细胞凋亡基因表达与中医证型logistic回归分析[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8 (3 ):167-169.